文化干部冉本义
救群众被泥石流掩埋
7月1日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冉本义,在面对党旗宣誓后的第18天,他又一次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今年7月16日至18日,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遭受了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18日早晨,倾盆大雨伴随着咆哮的山洪,灾难顷刻降临。按照镇上的统一部署,冉本义和镇上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快速转移。在这期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出现。
1973年12月出生的冉本义,2010年1月调入焕古镇文化站,7月1日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曾在紫阳县2000年“7·13”特大暴雨灾害中英勇救灾,并获得“先进个人”称号。虽然他才37岁,但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冉”,说老冉来了群众就有了主心骨。
18日16时许,冉本义在巡查中发现,大连村二组四方院子和临近大院子上方出现滑塌预兆,14户43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冉本义不顾个人安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他和前来增援的其他同志挨家挨户组织劝说不愿离开的村民赶紧撤离。当他正在帮助一户姓李的村民收拾财物时,房屋上方的山体一刹那发生大范围垮塌,直接冲毁了3户房屋,李姓村民得救了,而与垮塌房屋最近的冉本义却不幸被泥石流掩埋。
在这次营救中,大连村2组共有43名村民获得救助或安全转移。村民说,如果不是冉本义和其他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反复劝说、紧急组织施救,会有许多村民难以逃生。
镇干部在介绍冉本义的英勇事迹和救人细节时数次泪流满面、悲痛之情难以抑制。镇党委书记吴冰峰说,冉本义是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平时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广受群众好评。他今年“七一”刚刚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牺牲时,距他宣读入党誓词才仅仅18天时间。
经过紧张搜救,7月20日21时50分,冉本义遗体被发现。冉本义走了,焕古镇的群众却记住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对工作的负责,紫阳县的人民怀念他对群众的关心,还有他那邻家兄弟般的朴实性格。
村支书王三兰
抗洪抢险 冲在最危险地段
镇巴县盐场镇奎星村位于全镇最下游,上游的南沟河、盐场河、柳家河等多条河流汇集后穿村而过,村里的洞口小组地势尤为低洼,河道湍急狭窄,河边村民居住比较集中。在陕南这场百年不遇的洪灾面前,连续5届被党员、群众推选为村里当家人的中共党员、镇巴县盐场镇奎星村党支部书记王三兰,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与“天灾”抗争,使全村无一起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将各项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7月16日暴雨来临后,王三兰就再也没在家呆过,雨下得越大,她的心也就揪得越紧,一直冒雨在洞口河堤上来回巡查,组织全村的党员和村组干部逐户排查险情,转移财产,开展抗洪救灾。
7月18日凌晨,村民江成立的房后遭受泥石流冲击,闻讯后的王三兰第一时间带领30余名村民将江成立及其邻居家老人、孩子和家庭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中午,当最大洪峰流经该村时,洞口小组村民蹇洪军房屋前的河堤被洪水撕开了一条口子,咆哮着向蹇洪军的房屋袭来,眼看着一场房毁人亡的灾难即将发生,她立即带领党员、群众50余人怀抱石头肩扛沙袋向决口处扑去,并率先冲到最危险地段;组织转移蹇洪军家庭财产,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堵住了决口,保住了蹇洪军的房屋。
傍晚,雨基本停了,河水也开始回落,在其它现场抗洪抢险归来的丈夫刘明富的心却越揪越紧。虽然险情过去了,但是妻子王三兰却不见踪影,此时全村交通、电力、通信全部中断,他连续问了几个村民,都说:“中午王支书还和我们一起在蹇洪军房屋前抢险,现在不知道在哪儿。”心急如焚的刘明富、村文书王正寿和20余名村民立刻沿着河堤进行搜寻,在一片已被洪水冲去一大半的玉米地里听到一位妇女正在哭泣,原来他们的王三兰书记正在对哭泣的受灾妇女做心理安抚工作。
事后,86岁的老党员刘光渊说:“这次雨太大了,水也大得厉害,要不是王书记,我们村肯定就遭大灾了,说不定还要死人。”
女强人汤仁霞
肩膀流着血还在朝决口扔沙袋
中共预备党员,38岁的汤仁霞是镇巴县莲花村店子坪组组长。7月18日下午,天下着倾盆大雨,一声轰隆巨响,600多立方的泥石流狂奔而下。山下的熊仁兵、熊仁才两兄弟的8间房屋顷刻夷为平地,淹没在泥沙乱石之中。回想熊仁兵、熊仁才两家7口人能平安撤离,大家都说应该感谢小组长汤仁霞的动员及时。
汤仁霞是远近闻名的女强人。自2006年担任组长以来,哪家有红白喜事,都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哪家有困难,都能得到她慷慨的帮助。7月18日凌晨,河水猛涨,洪水涌入本组特困户叶永会、叶永军家的院子,土墙已被浸泡,随时有坍塌的危险。汤仁霞知道后,立即腾出自己的两间住房让叶永会、叶永军搬来居住,然后组织周围乡邻开始抢搬东西,清理排水沟,巩固堤防,使这两户的房屋、财产得以安然无恙。
雨越下越大,想到熊家两兄弟及妻子外出打工未归,家中还有七旬的2位老人、1个哑巴哥哥、4个小孩时,她顾不上休息,一路小跑到熊氏兄弟家。此时,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已经有泥水从堂屋流出来了,她立即叫醒了还在沉睡的全家7口人,一家老小也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时间就是生命,撤离是当务之急,她来不及细想,抱起身边一个年幼的孩子,带领全家立即撤离,并搬到自己的家里。
等她安置好熊家老小7人后,时间已经到了上午10点,她顾不上婆婆给她端来的热饭,叫上丈夫冒雨赶到熊氏兄弟家,查看滑坡隐患,布置了警戒信号。此时,熊家屋后的泥石流已堆至窗台,如不排除,随时都有可能倒塌。说干就干,她和丈夫立刻通知村民,组织20多人开始清除泥石流,经过4个多小时的辛苦劳作,终于把房后的泥石流暂时清除了,排水沟也畅通了。
但暴雨还在肆虐不停,雨水还在不断地灌向滑坡地裂缝,大滑坡随时都有可能来临。汤仁霞在搬运最后1袋谷子时,隐约听到屋后有噼啪的声响,感到墙在动,她立刻向门外冲去,这时滑坡警戒信号响起,人们大喊“快跑!快跑!”20多名抢搬人员全都跑到安全地带时,轰隆一声巨响,房屋已被巨大的泥石流掩埋了。而汤仁霞在撤离的途中,被飞来的泥石击中肩部,鲜血直流。她强忍剧痛,仍然坚持将沙袋扔上刚堵住的决口上。
“细致哥”张宏斌
专挑抗洪毛病 做到五个不放过
7月17日凌晨,商洛市山阳县长沟镇普降大暴雨,1个半小时降水量达159.2mm,河水暴涨,河堤决口,全镇10个村普遍受灾,大面积农田被毁,大量房屋倒塌,电力、电讯、公路中断。面对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灾害,共产党员、长沟镇党委书记张宏斌果断部署,冷静指挥,亲自带领镇村干部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情况,紧急转移群众,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损失。他专挑抗洪毛病,不放过一丝疏漏,同事给他送了一个时髦的绰号“细致哥”。
灾情就是命令。17日凌晨暴雨还没有停,张宏斌和镇长商议后,当机立断,立即启动防汛预案,与镇长分头行动,带领镇村干部全部下到村组,到重点区域查看灾情,紧急转移安置群众,抢救群众财物。同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灾情、请示工作。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暴涨的河水吞噬了农田,冲毁了河堤,很多地方出现了塌方、泥石流,道路毁了,通信断了,电也停了。这时张宏斌想到全镇的防汛重点——三槐村,那里有一处大的滑坡体威胁着11户39名群众的生命安全。他带领干部风风火火赶到该村,及时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当他们准备返回时,道路已经被毁无法通行。想着全镇抗洪救灾的严峻形势,他毫不犹豫地决定翻山越岭徒步赶回到镇上,继续指挥全镇抗洪救灾。一路上荆棘划破了他的腿脚,刺伤了他的手和脸,他却全然不顾。
赶回镇政府后,张宏斌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安排抗洪救灾工作,要求各基层党支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镇上成立了抗洪抢险指挥部,下设灾情信息收集组、后勤保障组、灾害生产自救组、抢险突击队以及灾民安置救援工作队。各组尽职尽责,分头把因灾倒房、危房的140户1335名群众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把所有镇村干部和党员安排到有倒房户、危房户的地方查灾救灾,蹲点值守,切实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安全饮水、有医疗救治”,有效地稳定了群众的思想情绪。另外,组织协调骨干力量,调运物资,配合有关部门全力抢修水毁道路、河堤、电力、通信等设施。落实专人昼夜对滑坡区域实施监测,随时掌握险情,确保群众安全。
张宏斌坚持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亲自协调有关单位,动用挖掘机4台、铲车6台、汽车6辆,以最快速度对4处大型冲毁路段进行抢修,先后抢运土石3000多方,回填砂石3500多方,修通便道3000多米,并组织工人230人,对电力、通信、水毁管道进行抢修。
到7月20日,全镇的水、电、路、通信得到恢复畅通,河堤也正在修复加固中。组织全镇基层党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党员突击队,农村骨干386人,先后清理94户倒房户和242户危房户房前屋后的泥石流2100方,使440间房屋得到了保护。张宏斌还要求镇政府及时向各村拨付灾民转移安置生活费,切实做到“五个不放过”,即灾情查不实不放过,险情不排除不放过,群众不撤离、生活安置不到位不放过,责任落不实不放过,抢险物资不到位不放过。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损失,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
本报记者 孙涛 杨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