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胶囊公寓拍卖 废品公司出价1000元(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4日13:55  法制晚报
不甘心只卖1000元,黄日新仍在联系新的买家 摄/记者王贺健 不甘心只卖1000元,黄日新仍在联系新的买家 摄/记者王贺健

  本报讯(记者 王贺健 实习生 高春洁)曾经轰动一时的胶囊公寓今天上午欲拍卖给废品公司,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没能成交。

  今天上午10时,胶囊公寓创始人黄日新老人在石景山区麻峪的胶囊公寓中公开招标,欲将第三代胶囊公寓拍卖给废品收购公司。

  此前,黄日新表示,由于自身年岁已高,在管理胶囊公寓上有心无力。他宣布退出胶囊公寓租赁市场,将寻求开发商建设胶囊楼房,改租为售。

  他打算将第三代胶囊公寓无偿捐献给石景山区政府,但石景山区接收救灾捐助事务管理中心以该胶囊公寓不属于捐赠范畴为由,婉拒了黄日新的好意。随后,黄日新想将其捐献给企业及单位,但至今无人接收。

  今天上午,黄日新联系了近十家废品收购公司,欲将第三代胶囊公寓公开招标拍卖。

  他表示,由于1月底该胶囊公寓的房租即将到期,他不想再在胶囊公寓的租赁上投入资金,于是拟好收购合同,打算将第三代胶囊公寓当废品处理掉,专心进军房市 。

  上午10时许,记者赶到拍卖现场时看到,来了五家回收公司,但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员均表示该胶囊公寓收购后不好经营,只能当废品销售。

  其中一家废品收购公司打算出1000元收购,但黄日新认为家电桌子都不止1000元钱。

  “我自己卖废品也不止1000元钱啊,总投入就四万了。”黄日新说。

  黄大爷表示,如果房租月底到期,胶囊公寓还未出售,将会自行拆除,并出售屋内物品。

  ●对话黄日新

  胶囊公寓从最初的火爆逐渐走向没落,今天上午,记者对胶囊公寓的设计者黄日新进行了采访。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胶囊公寓最初很火,现在却要当废品出售,是什么原因?

  黄日新(以下简称“黄”):主要是受政策的影响,住建部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但是胶囊公寓是否算原设计的房间并没有界定,一直没租出去。

  FW:这个局面是否出乎你的意料?是否代表着胶囊的理念失败了?

  黄:非常意外,我的心理落差很大,但第一代胶囊公寓还在出租,说明胶囊公寓的理念是成功的,世界很多地方的胶囊公寓都成功了,中国的胶囊公寓也会成功的。

  FW:当初想把第三代胶囊公寓卖给政府,或是无偿捐赠给企业,但均无人接收,是什么原因?

  黄:无人接收的原因是因为政策问题,再加上第三代胶囊公寓地理位置有些偏远,接收起来有些不便。

  FW:推出胶囊公寓时,你曾说不想靠这个挣钱,现在为什么又说出租挣不了钱,要卖掉胶囊公寓进军房市?

  黄:我已经没有能力经营这个胶囊租赁事业了,并且我是胶囊公寓的发明者,不是经营者,现在经营不下去了,要为这个发明另寻出路。

  胶囊大事记

  2008年建造的第一代胶囊公寓位于安定门,仍在继续出租。

  2010年3月,第二代胶囊公寓出现在海淀区六郎庄的一栋出租房内,但由于人均出租面积不达标现今已经拆除。

  2010年8月15日,黄日新老人推出第三代胶囊公寓,位于石景山区麻峪,与此前的六郎庄胶囊公寓相比,第三代“胶囊”的空间扩大,增设了厨房、餐厅、淋浴间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胶囊 公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