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学生和父母为还建房贷款两次到异地乞讨(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3日07:44  云南网
小芳(右)和她的孪生妹妹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小芳(右)和她的孪生妹妹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回来时已是晚上10点。才到家我就跑去学校,想找老师和同学。可老师睡觉了,宿舍还没人。在贵阳我很想家,也很想同学。可这次回来,同学们在背后议论我,原来的朋友也不再和我玩。”乞讨回家的小林低着头,带着哭腔诉说乞讨中的委屈。

  小林是垤玛乡牛红村委会牛红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她五年级暑假和六年级寒假期间均被父母带到贵阳火车站周边乞讨。由于她的父母经常在外打工,经济条件要比大多数村民稍好。去年,她家建起一栋两层楼的砖房,白色的外墙、红褐色琉璃瓦装饰的门头,屋子墙面又白又亮,地板也铺上白色瓷砖,客厅里放着崭新的木椅。

  在以土坯房为主的牛红村委会,她家的房屋很显眼。在村民和外人眼中,这是富有的象征。但村里每家人都有几亩地,为什么其他人家盖不起房,她家又有怎样的能力建起一栋新房,是打工赚的钱还是乞讨的钱?

  对此,小林的母亲朱建芙说,虽然盖起房子,但有3万元是从信用社贷的,还分别向小林的大爹借了4万元,向舅舅家借了6000元。由于经济压力较大,丈夫就要求她带着女儿外出乞讨。尽管母女二人都不好意思去乞讨,但不去乞讨,贷款又何时能偿还?

  虽然女儿不愿意,但在父母的要求和家庭欠债数万元的情况下,小林只得厚着脸皮将双手伸向路人。小林每天乞讨到的钱仅为10元到20元,但这对小林心灵的创伤却要远远大于收获。

  第一次乞讨

  小林被一名男子打了一耳光

  去年暑假,小林第一次和父母来到贵阳。

  第一次乞讨时,尽管心里特别害羞,但想到自己的任务就是乞讨,最后小林只得硬着头皮将手伸到路人身边。

  初到贵阳的小林,在火车站周边乞讨时,看到几个小孩抱住一名20余岁男子的腿,结果小孩们要到的钱比平时多。因此,当这群孩子散去后,小林也模仿别人抱住这名男子的腿,非但没讨到钱,还被这名男子打了一耳光。小林被吓得哭起来。当时,她的母亲朱建芙也在旁边捡垃圾,虽然看到女儿被打,但也没敢上前干涉。看到小林哭,母亲也跟着哭。

  哭完后,朱建芙还是将小林带到客运站附近乞讨,但小林已不敢向路人伸手。到贵阳的第四天后,父母接到村民的电话,说村里正在清查孩子的去处。担心被处罚,父母便带着她回到村里。小林没想到,4天的乞讨生涯会在惊恐中结束。更让她意外的是,她乞讨的事已被传开,在学校只有一名男生愿意和她玩。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个多学期才稍有改观。

  上学期期末考,小林的成绩在全班43名同学中排在第3名。但等待她的依然是乞讨。得知要再次出去乞讨后,小林非常无奈,和母亲说了不想再乞讨的意愿。但母亲说,年底前必须把舅舅家的6000元还掉。想到家里困难,小林只好再次答应。

  15天后,一家三口被贵阳警方和民政部门劝返。本月14日晚上10点到家后,她立刻跑到自家隔壁的牛红小学想看看老师和同学,但老师已休息,宿舍还没开放。

  和去年一样,小林的心灵再次受到创伤。她是个爱跳舞的女孩,梦想着有一天能做舞蹈演员。但返校后去找同学跳舞,平时常在一起跳舞的同学都说,以后不和她玩了。虽然同学们当面不过多议论她,但她能感受到同学看她时那种异样的眼神。这次她彻底被孤立,她觉得这一切都与乞讨有关。

  小林说:“他们都在悄悄议论我。我一个人在学校,一个人玩。因为这样我不想在(这里)读书。我16日和父母说想转学,但他们听了后什么都没说。”

  小林是站在自家墙外带着哭腔说这番话的,但总有一群孩子时而在墙的另一头偷听,时而又忍着笑声假装过路从她身旁经过。而她一直低着头说话,用长发遮住自己的脸。见到几名孩子在偷听,她的母亲扔了一块石子,那群孩子才带着笑声跑开。

  听到小林的遭遇后,乡长唐斗们说,为减轻乞讨给小林带来的伤害,可以给小林安排新的学校,也会重视小林的个人状况。

  红河县扶贫办挨家挨户调查

  共18户人家外出乞讨

  自微博打拐行动开始后,昆明、贵阳的一部分流浪乞讨人员被证实来自红河县垤玛乡后,红河州、红河县两级政府工作组进驻垤玛乡开展工作。红河县扶贫办工作人员自上星期以来,进村入户逐一调查外出务工、乞讨人员的家庭情况。截至20日,共了解到有18户人家外出乞讨。  (都市时报)

  为了下半年的生计 五年级学生和伯母来昆明乞讨

  “昆明很美,有很高的楼房、很多车、漂亮的公园。我也想去玩,但我没钱。”河玛村委会达白村的小芳(化名)今年14岁,上小学五年级。本月到昆明乞讨,是她第一次离开红河县。高大的楼房、小巧的游船、各类漂亮的游乐设施让这个小女孩感到格外新鲜和好奇。但在城市浮华的背后,她却过着晚上露宿街头、白天沿街乞讨的生活。虽然昆明很美,但离她的生活很远。

  小芳的父亲早年去世后,母亲改嫁。从此,他们三兄妹就由大伯和伯母照顾,加上爷爷,一家共有9口人。由于海拔较高,所种的水稻一年一熟,自家每年的1700市斤大米只够9人吃半年。另外半年的生活来源只有靠大伯和伯母外出打工。觉得擦皮鞋能赚钱,寒假期间,伯母朱依努便带着她和11岁的弟弟来到昆明。但由于语言不通,他们由擦皮鞋改为沿街乞讨。

  在昆明警方和民政人员的劝返下,伯母带着两个孩子于本月13日回到家中。朱依努称,自以为到昆明擦皮鞋能赚钱,但根本赚不到。钱不够用,只得带着岁数小的两个孩子沿街乞讨。领着孩子出来擦皮鞋和乞讨,自己心里很不好受,但家庭实在太困难了。

  小芳的擦鞋生活

  8点起来,晚上11点才能睡觉

  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

  记者与小芳展开了一段对话。小芳觉得,虽然昆明很漂亮,但自己不属于那里,也不愿再去昆明。

  都市时报:你们为什么去昆明?

  小芳:我大妈说,家里困难,带我们出去擦皮鞋赚些钱,给我们买衣服、买鞋。事先也没说是去乞讨。

  都市时报:你觉得昆明怎么样?

  小芳:第一次来昆明,昆明很漂亮,那里的楼很高,房子很漂亮,路上有很多车,在一个湖里还能看到有人划船。

  都市时报:你去玩过吗?

  小芳:没有。我只是路过湖边。当时我也想去玩,但我没钱。

  都市时报:擦皮鞋一天能赚多少钱,累不累?

  小芳:大妈买了两套擦鞋工具,带着我擦鞋。擦一次皮鞋收2元,一个人一天能赚10元到20元。在昆明觉得累,每天早上8点起来,经常要到晚上10点、11点才能睡觉。

  都市时报:你们住在哪里?

  小芳:来了16天,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睡路边。

  都市时报:一天吃几次饭,都吃些什么?

  小芳:在老家和在昆明都是一天吃两顿,但还是在老家吃得好些。在昆明只能买盒饭或包子吃。在老家,顿顿能吃上米饭和菜。

  都市时报:看到和你一样大的孩子能去玩,你怎么想?

  小芳:我们没有亲生父母能带我们去玩,只能看着其他小孩玩。到了昆明后,擦皮鞋能有点钱,会买点炸洋芋和糖吃。在家一两个星期能买一次,每次也就买一两元的糖,有时也不是都会买。

  都市时报:从昆明回来后,大妈给你们买东西了吗?

  小芳:买了。在垤玛乡的街上给我买了一件衣服,给弟弟买了一个玩具车。

  都市时报:昆明好玩吗?

  小芳:昆明虽然好玩,但在那里没有朋友。在昆明时我就想家、想爷爷、想朋友,在昆明住不好、吃不好,还是想回家。

  都市时报:下次还会去昆明吗?

  小芳:嗯……或许以后会去那里打工。我也不知道,反正现在不想去昆明,去讨饭我心里害怕。昆明有很多玩的,但我也不会玩。 (都市时报)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解救乞讨儿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小学生 乞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