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人自筹资金建雷锋资料馆 曾因无钱关闭(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4日15:44  法制晚报 微博
 放在仓库里已一年半的珍贵展品,明日将重现市民眼前摄/记者 王祎  放在仓库里已一年半的珍贵展品,明日将重现市民眼前摄/记者 王祎

  明天,闭馆一年多的雷锋资料展览馆将重新开馆,恰逢学雷锋纪念日,馆主何朝海又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

  他人生中的35年时光,都与雷锋资料展览馆绑在一起。有人赞美,更多的是人们的不解,无论什么样的声音,老何都坚持着。看到践行的路上有那么多同行之人,他欣慰地说:“这就足够了。”

  3月5日 雷锋纪念品重现

  丰台区南小街一条胡同里,仍可以看到老何的雷锋资料展览馆。

  紧闭的大门里,只留下拆迁后剩下的围墙和临街的6间房,往日里摆放雷锋头像和展板的那些展室,已经不见踪影。

  而在前门老舍茶馆二层展览馆的办公室里,老何和志愿者们为重新开馆忙得热火朝天。“3月5日就要重新开馆了。”老何热情地邀请记者,“那天一定来啊!”

  按照老何的计划,拆剩下的那6间房上将临时搭上活动房,先承担今年展览的任务。展览的同时翻新后面的那排房,规划暂时未定,施工时间大约一年。

  届时,放在仓库里一年半时间的珍贵展品,例如雷锋生前用过的马灯、读过的《毛泽东选集》和纪念照片等,都将“重见天日”。

  资料馆 一开就是35年

  算上今年,老何的雷锋资料展览馆已经35个年头了。

  1976年老何与朋友在西单附近的新文化街建起雷锋事迹陈列馆,几经搬迁,直到1989年才在丰台区东高地南小街落了户。

  老何坚持不收门票,可年约10万元的投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除了要向公益人士“化缘”外,他还靠开幼儿园和打工赚钱养活展览馆,馆内的志愿者们也多是兼职。

  老何一直不愿意接受企业的赞助,他想要保持雷锋资料展览馆的“纯洁”,可现实让他不得不低了头。

  2010年,他同意了广东一家企业的合作要求,对老馆进行翻新。企业每年可投入30万到35万元的资金,日子总算好过许多。

  愿付出 特立独行学雷锋

  老何常年穿着一身老旧的中山装,左胸口上别着一枚毛主席像章。“我想通过我的特别,提醒大家记得雷锋,记得艰苦朴素的日子。”老何说,可这样的装扮,常遭人白眼。

  2004年,展览馆门口甚至被堆放了16块大石板,“他们认为我是神经病”。

  儿子们也一度不肯原谅父亲。说起这个,63岁的老何黯然神伤,自我安慰说:“还行吧,现在知道逢年过节打打电话了。”

  每年过年回家,他连100元压岁钱都拿不出来,幸好父母都是开明的人,“你不用给钱,办好你的馆就行”。

  但也有人理解,有一年他受邀去香港宣传雷锋精神,大街上遇到一位台湾游客,看到老何居然啪地敬了个礼,“你是毛主席的好战士!”老何顿时热泪盈眶,“他们也知道这些!”

  得回报

  老何也被“雷锋”助

  老何的办公室里堆放着一兜水果和小袋的玉米面。“这都是热心人送来的。”他笑着说,从报纸上得知老何自费办雷锋资料展览馆却不收门票,很多人深受感动。

  曾经采访过老何的记者从门缝里塞了两百元钱,给老何当生活费,大学教授也给生病的老何送来药品。一个热心人还亲自给老何送过午饭。

  三四十年下来,老何收到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人送来的衣物等礼物,就连生活费“差不多也有一万元了吧”。

  老何很感激,每笔赠送都记在本上,每提起一件事都能准确地说出那位热心人的名字和单位。

  “这些年我是吃千家饭,穿百家衣过来的。”感动之余老何也很欣慰,“有人说世上已经没有学雷锋的人了,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文/记者 王祎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学雷锋纪念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雷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