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余位老人组团拾荒助学(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8日02:54  城市晚报 微博
拾荒所得将全部捐给贫困学生 拾荒所得将全部捐给贫困学生

  2009年,长春市红旗街道成立“红旗街道五老拾荒助学团”,发扬葛长江精神

  几年间,他们用拾荒换来的钱,帮助过很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如今,已有200多人加入团队,他们用无声的关怀,让孩子享受了家一样的温暖

  新闻背景:葛长江老人刚刚离开我们,知道他的人亦很多。如今,每当提到他,他的事迹就像电脑里的程序一样,再一次地被激活。记得葛老的事迹刚传开时,感动了无数的人,同时,也有不少人被他的善举所感染……如今,有一群人正延续着葛老的精神,在长春市的某个角落做着和葛长江老人一样伟大的事情。尽管,他们有晚年幸福的生活,有固定的收入,但是,不论是穿着讲究,还是衣衫褴褛时,只要他们行走在大街小巷,都会做一个无名的“拾荒者”。而拾荒所得的钱,不知解决了多少个贫困孩子上学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而这个有两百多人的拾荒团队便是红旗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五老拾荒助学团”。

  城市晚报讯 对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道办事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常务主任张凤阁来说,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当时的一个善举,会得到整个辖区这么多人的响应,从最初的23人,到现在200多人的队伍。在横跨九个社区的帮扶过程中,他们用爱心和行动资助了更多的贫困孩子,让他们有笔用,有本儿使,过节也能穿件新衣服……这些无声的关怀,让孩子享受了家一样的温暖。而在这些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团队里,大家就是靠着捡水瓶、废纸盒、宣传单、野广告换来了贫困孩子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靠双手助学不丢人>>

  走访辖区贫困户深受触动

  昨天早上,记者见到了64岁的张凤阁主任,他手上拿着的很大一摞宣传单十分引人注意,“这是刚才路人发的传单,现在已经习惯了,看见就得多拿点,能卖钱啊。”张老说,这些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东西,而在他们这里却能给孩子们换成学习用品。

  作为“五老拾荒助学团”的发起人,张凤阁一直从自身做起。2009年6月,张老作为红旗街道关工委的常务主任,决心要为辖区的贫困孩子们做些实事,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老便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和调查,他清晰地记得到13岁女孩刘宇航家时的情景,“我当时问刘宇航缺什么,她说她想要笔,还想买书。”这几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刘老的心,“我当时只说了句,放心吧,爷爷给你买。”

  “五老拾荒助学团”成立了

  据张凤阁介绍,当时辖区共有45户贫困孩子,他们基本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宋英华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多年来和残疾的母亲相依为命,一个月360元的低保收入,还要拿出100元来交房费。也是由于这件事,2009年8月,在红旗街道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张凤阁主任发起并成立了“红旗街道五老拾荒助学团”。起初,该团队由街道“五老”志愿者、市民巡视员组成,由志愿者开展团体性的拾荒助学爱心行动,并用拾荒所得,建立社区贫困学生帮扶基金。张凤阁说,最开始提出这个方案时,也是受了葛长江老先生的影响。

  据天宝社区郑书记介绍,拾荒团队成立,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响应,仅仅20多天的时间,筹集的善款就帮助了辖区的不少贫困孩子,如今,宋英华母女也住上了廉租房。

  助学团不断长大>>

  助学团已发展到200多人

  在发起的“红旗街道五老拾荒助学团”的倡议书上,记者看到了23个人的签名,这就是一个团队的开始。如今,“红旗街道五老拾荒助学团”从最初的23个人,已经变成了220人左右的一个大团队,他们的年纪平均都在60岁左右,在这个拾荒的小团队里,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行业,有的是退休的老干部,有的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有的在做生意,他们都有稳定的收入……

  张老说,现在就连辖区的部分低保户也都参与进来了,平时大家只要捡到瓶子之类的就放到自己所在的社区,然后再由社区统一卖出去,共同帮助贫困孩子。而团队里一些条件好的市民,他们不但拾荒,隔三差五地还是会自掏腰包来为孩子们买学习用品。

  五老拾荒助学团不断地壮大,72岁的刘超大爷带着自己50多人的

  “激情广场艺术团”加入了拾荒的队伍。刘超大爷说,这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平时只要看见瓶子就顺手捡了,也不耽误事,还能帮助别人”。

  老伴都被拉进来拾荒助学

  一件事情做久了,慢慢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然后它便会成为你生活里的一部分,就像拾荒团队里的老人们一样,他们可以撇开地位、身份、不顾旁人的眼光,只要见到了随手就会捡起来,“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女孩在发杂志,我就上去拿了好几本,她说什么也不给我,后来人家女孩说,大爷这是女性杂志,你用不上!”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却不难看出,老人们为孩子们付出的努力。

  “大爷你能这么做,家人不会反对吗?”记者问,老人说:“我都把我老伴拉进来一起帮助贫困孩子了!”而且很多的家庭都是“总动员”呢。而当初只有13岁的刘宇航,也成了张凤阁夫妇俩一同资助的孩子,“我们就当自己的孙女一样疼”。

  提高辖区精神文明>>

  解决了孩子们的学习用品

  在这近三年的集体拾荒过程中,红旗街道五老拾荒助学团通过捡废品得到的资金已经有数千元,虽然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但是辖区内这几十个贫困孩子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已经解决了,过节时,孩子们有的还能穿上爷爷奶奶给买的新衣服。

  昨日,在天宝社区的一个屋子里,摆着一个大大的红桶,这便是收集废品的工具,里面放着报纸、箱子,矿泉水瓶等。正和工作人员聊着,辖区的孙大爷手拎几个瓶子走进来了,原来孙大爷是来社区办事的,瓶子也是在来的路上捡的,顺便就拿进来了。

  社区工作者:钱少 贵在积累

  天宝社区的工作人员何景芝,也是当时红旗街道五老拾荒助学团的带头人之一,59岁的何景芝由于之前从事过教师的行业,更理解这些贫困孩子。加入拾荒团队的她,积极地参与活动,何景芝认为,虽然拾荒得到的钱很少,但是每捡起一样东西,对环境的建设也是一种维护,“虽然拾荒得来的钱少,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来说,却能解决他们很大的问题啊。”久而久之积累下去的话,贫困孩子的学习用品也可以得到解决。

  受帮助的孩子们>>

  孩子学会感恩 性格变开朗

  在帮扶的贫困孩子中,有的孩子走出去,也不断会有新的孩子加入受助队伍,如今,刘宇航已经初中毕业了,虽然已经不在帮扶的团队里,但是只要她遇到了困难,大家还是会努力地帮助她。张凤阁说,在最开始走访的时候,这些孩子都有些许的自卑,不愿说话,可现在,他们不仅性格变得开朗了,也懂得了感恩。

  刚刚上初一的宋英华说,“当初我想学习唱歌,张爷爷就给我找合唱团的团长教我,让我省了学唱歌的钱。”母亲总是拉着宋英华的手告诉她,一定要记住这些帮助过你的人,好好学习,回报大家。

  13岁的侯佳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子,由于母亲不能外出工作,家里只靠父亲一人打零工来贴补家用。“这几年我们孩子的书本根本没有花过钱,社区总是给我们送过来,有时候都用不完了。”说到工作人员对侯佳的帮助,侯佳的母亲总有说不完的感谢。

  “我们在马路上捡一毛钱不容易,但是捡两个瓶子就是一毛钱啊!”这句话是张老经常挂在嘴边的,而他和他的拾荒团队也一直这样努力着。

  (记者 崔雪/报道 盛雪松/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更多关于 助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