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她把一对老年夫妇接回家,至今仍把一位老人当亲娘一样照顾,乡亲们对她的善行赞叹不已。她就是菏泽市郓城县郭屯镇林集村农家妇女唐秀君。
捡两个“包袱”回家
4月30日上午,唐秀君家中,86岁的郭秀菊老人正躺在床上输液,唐秀君在旁边端茶倒水,寸步不离,就像亲娘俩。可谁曾想到,她们之间毫无血缘关系。郭秀菊老人有些耳背,但提起唐秀君,她的脸上就绽开了花:“这些年多亏秀君伺候我,要不是她,我早就入土啦!”
1986年,新婚不久的唐秀君在公婆家经常听到附近传来哭声。循着哭声,唐秀君见到了时年60岁的郭秀菊。按照村里的辈分,唐秀君称郭秀菊老两口为“五爷爷”、“五奶奶”。郭秀菊无儿无女,老伴得了偏瘫,整日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所住房屋随时有倒塌的危险。郭秀菊身体瘦弱不能干活,买菜磨面都很困难,因此常常愁得掉泪。
那段时间,唐秀君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耳边总会响起老人的哭声,老两口衣食无着的窘状浮现在她眼前。“两位老人无儿无女,现在身体不便却无人在身边照顾。”时刻牵挂着两位老人,唐秀君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来,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
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公婆时,遭到了反对:“咱家本来就困难,哪能再养外人呢?”听说唐秀君要把两位无亲无故的老人接到家里赡养,村里人更像炸开了锅:“秀君就是个傻子。”有人预言:撑不过七天,唐秀君肯定得把老两口再送回去!
虽然唐秀君想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照顾,郭秀菊老两口也有顾虑,他们怕唐秀君以后嫌弃他们,再把他们送回去。那段日子,唐秀君一天几次往老人家里跑,苦口婆心地劝说:“只要有我吃的,就不会让你们老两口饿着。我一定像待亲爹亲娘一样伺候你们,为你们养老送终!”
1986年腊月廿六那天,唐秀君把老两口接回了家。
把老人当亲娘照顾
见老人行动不便,唐秀君就把家里的两间北屋让老两口住,自己则带着不到八个月大的儿子和丈夫住到了低矮的西屋,为了让老两口放心在自己家里住,她还把家里的财政大权全部交给了郭秀菊。在她心里,她把郭秀菊当成了亲娘。
郭秀菊的老伴患有偏瘫,换下来的衣服都是唐秀君洗。为了给老人改善生活,唐秀君赶集时买肉合、油条,还变着法子给老人做好吃的,唐秀君用真心孝行让老两口感受天伦之乐。四年后,郭秀菊的老伴含笑离世。
那些年,唐秀君连一根冰棍都没舍得给孩子买过,但她对老人却十分慷慨。郭秀菊床前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专门盛放营养品和零食。“只要有好吃的,都是先给老人吃,再给孩子吃。”村委主任唐有法说。郭秀菊喜欢听戏,只要附近村庄和集市上唱大戏,唐秀君都会用自行车带她去。
为了治愈郭秀菊的哮喘病,唐秀君跑遍县城为她求医问药。郭秀菊有高血压,一咳嗽就尿裤子,唐秀君经常一天要为她换好几次裤子。洗床单被套、换洗衣服几乎是唐秀君每天要做的事。为了照顾老人,唐秀君干脆和老人住在同一间屋里,晚上只要听到老人咳嗽,唐秀君就会起床看看:“老人咳嗽我不怕,就怕她一口痰吐不出来,有生命危险。”
乡亲们称她“活雷锋”
为了照顾老人,唐秀君付出了太多太多。
1986年,郭秀菊老两口带来的全部家当是三口水缸、一张破床和两袋麦子。郭秀菊的老伴吃药打针,用的全是唐秀君东挪西借的钱。郭秀菊的老伴去世时,唐秀君和丈夫披麻戴孝,而且欠下3000多元的账。
前些年,唐秀君买了一个打面机,一天她正在打面,邻居慌忙喊她:“老太太病倒了。”她急忙跑回家,原来,老太太突发脑溢血摔倒。唐秀君把老人送到村卫生室,医生检查后说:“别往大医院送了,赶快回家准备后事吧。”在唐秀君的央求下,医生给老太太输了液。唐秀君一边照看老太太,一边抹泪。或许善心感动了上苍,输液过程中,老人突然醒过来了。从那以后,唐秀君就把打面机卖掉,专门在家照看老人。
村里的同龄人都在附近工厂打工,每月都有千元的收入。由于照看老人,唐秀君不能外出,家里至今仍然欠着好几万块钱的账,但她从没向任何人抱怨过。“当初把老人接过来,就从未想过退路。照顾老人是我应该做的。”唐秀君朴实的话语让人心生敬意。
“像待亲人一样对待一个毫无血缘的老人,并且能够坚持二十六年,秀君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唐秀君孝养孤寡老人的行为令乡亲们赞叹不已。
唐秀君先后被评为“全区敬老爱老先进人物”、“敬老好儿女金榜奖先进个人”、“五好家庭”、“好媳妇”、“模范政协委员”。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唐秀君直言惭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所做的事也很普通,怎么能和雷锋相比呢?”
“每天能看到老人笑呵呵的,我就满足了。”唐秀君说。暖和的阳光下,娘俩坐在院子里,唐秀君做针线活,老人在旁边和她聊天。当记者问唐秀君是否想过让老人住进敬老院,唐秀君连连摆手:“坚决不让她去,我要伺候她一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