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正值各大高校陆续开学之际,广州四位女高考生用剃光头的行为艺术,表达她们对近日来的高招提前批次男女生区别划线问题的关注,并集体致信教育部,呼吁尽快解决高招性别歧视问题。
此事缘起许多高校投档线女高男低,公益人士申请信息公开,而教育部回应称是“基于国家利益”限招女生。继四位女青年用“光头”这一意象表达对教育部回应的不满后,网上有一些女青年也剃光头响应,认为教育部回应等于“零”,希望教育部能进一步“亮”出哪些特殊专业可以提高女生录取标准及其依据。
呼吁教育部“亮”特殊专业名单
“部分特殊行业或者岗位是指哪些行业或者岗位,少数学校的部分专业是指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我们是一群关注妇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女青年……”8月30日上午,四位女青年聚集在象征着学业有成的广州文塔下,齐声朗读致教育部的一封信。
特别的是,现场除了清脆的读信声,还有电动推剪剃头发的声音。
四位女青年被剃成光头,她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此前的8月23日,因高招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男女生区别划线,且女高男低,有公益人士提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而后教育部回应称,为了国家利益,可以部分专业限制女性比例。
“部分特殊行业或者岗位是指哪些行业或者岗位,少数学校的部分专业是指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四位女青年不满教育部的回复,发起此次活动,呼吁教育部进一步对外公开明确,获得了教育部批准的高校及专业可以限制男女生录取比例名单,依据是什么?
9月,新生已收拾行囊迈入大学校园。她们说,自己在报考提前批过程中体会到的酸与苦,不应该一直这样下去。
“剃光头,告诉他们我们不买账”
“我不要忍受不公平,不希望因为性别原因,连投档的机会都没有。”
活动发起人之一欧阳乐(化名)是一名应届高考生,因成绩达到男生分数线、却略低于女生分数线而无法投档到国际关系学院,她在微博上发表文章《遭遇不平,我不要不明》称:“2005年北大小语种招生也提高女生的分数线,当时很多女生表示,我认了,谁让我是女生!但是,我不要忍受不公平,不希望因为性别原因,连投档的机会都没有。”
剃掉一头长发的肖美丽(化名)心情复杂:“教育部并没有回答实质性的问题,几乎等于‘零’。我们剃个光头,告诉他们,我们不买账!”
她们希望,教育部能够在推动男女平等受教育权中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责任,监督高校的招生政策,督促高校主动参与推进男女平等受教育权。
据了解,继四位女青年用“光头”表达不满后,另有一些女青年也以剃光头表达讨要“平等权”。
高招提前批次录取线男低女高引质疑
在提前批录取时普遍存在分性别投档的现象,且分数线明显女高男低。
近日,多所高校提前录取实行分性别划线的现象被媒体曝光,除国防院校专业外,中国人民大学小语种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部分专业,尤其是小语种和艺术类专业,在提前批录取时普遍存在分性别投档的现象,且分数线明显女高男低。
另外,清华大学2012级本科新生男女生比例为2:1,土木、数学、机械、计算机等个系的男女比例超过7:1,计算机系共有男生124名,女生仅14名。
“这些招生中的性别比例是否经过教育部批准?若经过批准,其理由是什么?”此事引发社会关于高考公平与性别歧视的大讨论。
有高校方面回应,此举一是由于部分小语种专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二是由于特定的职业专业发展环境对男性更适合。为了保证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衡和保证就业率,学校采取了提高女性录取标准、限招女性的做法。
这一说法随即受到质疑,许多网友表示:“如今的就业市场重男轻女,而高校却不是与学生一起对于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抵制,而是通过教育歧视迎合助长就业歧视。”
2006年,教育部在其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未经教育部批准,高等学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此项规定在历年教育部及各地教育厅高校招生通知中曾多次重申。在2012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开始之前,为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肃招生纪律,优化考生服务,确保2012年招生录取公平公开,教育部又重新调整发布了招生录取工作“十条禁令”,再次重申严禁高校违规招生,不得规定男女录取比例。
此后,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向教育部递交《关于督请纠正部分高校部分专业高考性别歧视的法律意见书》;8月,北京、广东、江苏五位女律师声明为因录取性别歧视而失去教育机会的考生提供义务法律援助,截至8月8日,此公益律师团已扩大到13省市25位律师。
“教育部作为主管部门应予以监管”
面对部分专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只见高校对女生占优势的专业提高女生的准入门槛,却不见对男生占优势的专业提高男生的准入门槛。
7月9日,公益人士吕频和公益律师黄溢智向教育部申请信息公开。他们希望教育部公开信息,如批准哪些高校录取中设性别比及其理由。
黄溢智表示,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黄溢智介绍,教育部在历年的高考招生工作文件中也明确要求高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然而,面对部分专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只见高校对女生占优势的专业提高女生的准入门槛,却不见对男生占优势的专业提高男生的准入门槛。如此双重标准,高校这种性别歧视的做法,教育部作为主管部门应予以监管。
8月23日、24日,教育部政务公开办公室称:“教育部始终坚持维护男女平等受教育权,在高校招生中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新生,依法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教育部在有关招生工作文件中明确要求高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
但回复中还同时出现:“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对部分特殊行业或者岗位的特殊专业人才培养,按照特定程序,少数学校的部分专业可适当调整男女招生比例。但是学校须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示,同时应严格控制招生数量。这一规定符合《妇女权益保障法》……”
公益人士将提起行政复议
“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当然是男女平等,这才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
“教育部声称限招女生符合《妇女权益保障法》,但是却不解释‘特殊行业或者岗位的特殊专业人才培养’之‘特殊’是基于哪些标准,以及这些专业限招女生与‘国家利益’有何关系。”吕频质疑道。
黄溢智认为,回复中没有明确由教育部批准的高校和专业有哪些,教育部所说的“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具体有什么数量规定,对于控制是如何要求的。
就上述疑问,8月27日,北京众泽妇女法律中心再次向教育部申请信息公开。
吕频认为,在像外语小语种、导演这类专业中设置性别比例,提高女生分数线,阻止部分女生入学,这种做法侵犯了教育平等权。公立高等教育是公共资源,分配机会理应公正公开。除自主招生和专门照顾外,我国高校普遍实行按高考分数自上而下录取的招生原则。
有教育界专业人士表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当然是男女平等,这才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多所高校歧视女生的行为,高等教育中的各个专业需要男女的共同参与,这更加有利于各个行业领域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两性关系的和谐。如若是因为专业特殊,比如是地质勘探、航海等,因为不适合女生,那是情有可原的,而这就需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对于教育部目前的“沉默”态度,黄溢智昨日表示,将提起行政复议。
◎文/记者龚少春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