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员连续背十几个孩子趟积水过马路(图)

2013年10月10日10:27  钱江晚报
吴大姐 吴大姐
保洁员吴大姐背孩子过马路 保洁员吴大姐背孩子过马路
“阿姨,我很重的,怕你背不动”“没事,阿姨重活干惯了,没问题” “阿姨,我很重的,怕你背不动”“没事,阿姨重活干惯了,没问题”

  天目山路玉古路口,保洁员吴大姐一口气背了十几个孩子过马路

  已经连续两个通宵抗台的她说:

  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本报实习生 孔宪未 本报通讯员 胡毅

  这次“菲特”侵杭,杭州城西很多道路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积水点。天目山路玉古路口,就是其中一个。

  昨天,就在这个积水口,微博上流传着一组颇让人感动的照片——早上7点,一位穿着橘色环卫服的大姐,背着学生模样的孩子在积水中蹚过,一个接着一个,足有10来个。

  在微博里,我们只知道,她被称为“杭州市道桥养护处的保洁员吴大姐”,昨天下午5点多,我们终于辗转找到了她。

  “那么多水怎么过马路啊”

  “不急,阿姨背你们过去”

  看微博里的照片,感觉吴大姐个头挺高,见了面才发现,其实她并不高,黝黑的脸上,双眼布着血丝,一问才知,她已经两个通宵参加抗台工作,每天都连续工作12小时。

  吴大姐叫吴秀霞,江苏盐城人。46岁的她,在杭州工作了五六年,现在全家人都在杭州工作,20来岁的儿子在萧山上班,她和丈夫住在大关。

  吴大姐所在的单位是杭州市路桥有限公司下属的高架环卫养护公司,每天干的活就是清理上塘高架的垃圾,从下午1点到晚上10点。

  这次在天目山路玉古路的抽水作业,其实是他们接到的抗台任务。杭州市路桥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这两天,他们单位千名员工,几乎都被派到了抗台第一线。

  “从7号那天开始,我们每天晚上8点到隔天早上8点,都到各个积水点用水泵抽水,每组1个司机配3个保洁员,司机负责水泵,我们就看住抽水管,还要劝导行人车辆,让他们避开积水深的地方。” 吴大姐用浓浓的苏北口音说着,语速有点快,声音洪亮,一听就是爽直的人。“我今天干完活,到单位收拾一下,回到家已经11点了,洗了个澡吃了个饭。”吴大姐笑着说,接到领导电话,吓出一身冷汗:“我还以为今天犯了什么错。”

  聊起早上背孩子的事,她压根没当回事。“就是看到五六个孩子站在路口,在那里为难,说那么多水怎么过呀,我一听,就跟他们说不要着急,阿姨把你们一个个背过去。”后来聊开了,她反复说:“我就把他们当自己家的孩子一样。”

  “阿姨,我很重的,怕你背不动”

  “没事,阿姨重活干惯了,没问题”

  让吴大姐意外的是,孩子们虽然赶着上课,却也识理。其中一个小男孩挠挠头说,“阿姨,我很重的,怕你背不动。”

  “我就跟他说,没事,阿姨平时重活干惯了,肯定没问题。”终究,拗不过吴大姐的坚持,个头最高的那个男孩不好意思地趴上吴大姐的肩头。

  背到半途,男孩想想还是过意不去,坚持要下来自己走,吴大姐连连笑道,“没事,没事,我背得动,一会儿就过去了”。

  一开始,水还在小腿部位,吴大姐的雨鞋尚且顶用,但是到了重度积水的地方,水就漫过膝盖,积水全灌进鞋里,行动有些不利索,可她硬着头皮蹚水过了马路。

  就这样,第一个孩子过去了,她又跑回来背第二个,第二个过去了,她又来背第三个,“究竟几个,我不是很清楚,估计有十几个吧,反正那会应该是7点多,后来差不多8点了,学校都上课了,就看不到学生了。”吴大姐说,个头高的孩子,一把就上来了,第二个背的小姑娘,个头矮,她怕自己湿掉的裤子弄脏孩子,就让旁边的行人帮忙把孩子推上来。

  吴大姐感动着孩子们

  两个细节也感动着吴大姐

  “过河”的过程中,有两个细节吴大姐记得非常牢。

  “有一个人跑过来说,大姐,你背着挺累的,我给你找辆三轮车。没想到,还真给我找了一辆,所以,最后一个孩子,我是用三轮车推过去的。我没敢骑,怕翻车,后来实在因为水太深推不动了,我就干脆再把孩子背起来,送到没水的地方。”

  还有一个细节,也让吴大姐很感谢:“我背孩子的时候,赶时间,没仔细看,结果闯了红灯,被交警叫住了,不过没想到啊,交警反倒让对面的车子停一停,先让我过去。”

 晚上,吴大姐又要去积水点抽水了,我们实在不忍心再跟她多聊,催促着她赶紧回家吃晚饭,最好补个短觉再去干活。

(编辑:SN028)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东高院:薄熙来上诉获受理
  • 体育国足微博:习主席 为了祖国 我们会努力的
  • 娱乐曝小S虚假代言涉欺诈 恐由证人变被告
  • 财经北京神秘抛房客:“大户”抛售十几套房产
  • 科技水货iPhone失卖点:或不能用中移动4G网
  • 博客李天一主辩律师:我为何不想参加二审
  • 读书历史上的狄仁杰:是神判并非神探
  • 教育学校集中销毁高中生手机引争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