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莉莉 谢明飞 文/图
本报讯 6斤重顺产的儿子甜甜地睡着,16岁的男友一脸笑容依偎在旁,让15岁的少女妈妈小岑(化名)脸上闪烁着幸福的光彩。昨天凌晨2点40分,在安溪县铭选医院,这对稚气未脱的95后,在婴儿响亮的啼哭中,升级成了爸妈。
病房里,16岁的小志(化名)一直傻傻地笑,想逗孩子玩,可是宝宝一直乖乖地睡觉。“这么年轻就当爸,什么感觉?”病房里的男同胞打趣问,小志只是笑嘻嘻地说“高兴”。
一年前,小志和小岑还在贵州老家。两人是邻居,初中毕业后,都没考上理想高中,就谈起恋爱,随后一起到泉州安溪打工。由于家人都在贵州,小岑来泉州后就一直与小志一家生活。今年春节,小岑怀孕了。得知女友怀孕后,小志有些不知所措,还是妈妈拿了主意。
“生,当然要生。”49岁的小志妈妈徐阿姨很坚定,她觉得,既然两个孩子有缘分在一起,早点生娃也好。徐阿姨也跟小岑的父亲商量过,让小岑生下孩子,小岑爸爸并不反对。小岑怀孕期间,一直都在安溪一鞋厂打工,由徐阿姨照顾,直到预产期的前一个月才停工待产。
昨天中午,徐阿姨带着热腾腾的鸡汤,和大儿子、儿媳来到病房看小岑,一家人高兴地谈笑着。小志是徐阿姨的第四个儿子,却赶早当了爸,也让徐阿姨升级当了奶奶。“我们老家不讲究生男生女,健康平安就好。”徐阿姨笑着说。大儿媳妇也怀孕9个月,马上就要生产,家里接连添丁,全家人乐开了怀。
徐阿姨说,在贵州老家,14岁生孩子的也有人,十六七岁生孩子的也很多,没有讲究什么时候生小孩。“我听人家说,第一胎就打掉的话,有可能很难怀孕,还可能生不了孩子,所以就支持他们把孩子生下来。”
说起抚养孩子,小志还没什么想法,只说边打工边带孩子。至于结婚,只能等到年纪够了,两人再补办手续。
专家提醒:
古代早婚育有渊源
现代不宜提倡
“古代女人都是十几岁就成婚生子,繁衍后代,很正常啊。”徐阿姨支持小岑早早生下孩子的观念,听着有点道理,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就站不住脚了。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朱冬亮教授介绍,在古代的家庭,通常是几代人一起住的家族式生活,家庭观念很强。古代女子虽然年少出嫁,却在出嫁前,经过父母长期的婚前训练,包括操持家务、理财、孝敬父母、为人处世,在生理生育方面,家长对孩子也有所训练。
“小志和小岑过早生育孩子,只能说是个人选择,但不宜提倡。”朱教授说,在法律上,年满18周岁才算成年。与古代社会环境不同,如今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他们两人也许生理上可以生育了,但心理上还不成熟,内心还是个孩子,无法承担父母的责任,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医生建议:22至28岁适合分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周云清介绍,15岁的少女,刚来初潮没多久,身体还处于发育期,生育器官发育还不成熟,一般来说是不适合怀孕生孩子的。过早生育孩子,不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孕妇来说也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分娩时如果存在操作失误,容易造成生命危险。一般建议女性在22岁至28岁之间生育孩子,这段时间内,女性身体发育已经基本完善,体质适宜孕育孩子,抚养孩子的意识也较为成熟,对大人、小孩来说,都是比较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