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而已,何必亮女硕老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3:50 信息时报 | |||||||||
椿桦 “上海乱穿马路遭拘留的海归女硕士已辞职”(《东方早报》4月25日)讲述的是一个市民对抗交警执法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假如这个市民不是女硕士,也许她不至于这么倒霉。但是媒体为了使事件意味深长,在“女硕士”这个称谓上花了不少笔墨,直接导致她无地自容。
一个女市民违章过马路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曾经令她引以为豪的高学历此时却使她在道德处罚方面获得了不平等待遇。即使她下一步的“引咎辞职”也令媒体有料可挖:她竟然是一个“海归”!其不良形象因此被进一步放大。 无独有偶,“清华女硕士为发泄失恋痛苦盗窃万元服装”(《京华时报》4月25日)的新闻,同样将一个有劣迹者的身份大加渲染,使一个普通的盗窃案变得不普通。 发掘普通人或普通事件中的特殊性是新闻报道的惯用技巧。但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实在不应“一棍子打死”,而应当考虑到当事人的尊严和可能引发的后果。毕竟,犯错误者的人权也是受保护的,不能一味地拿新闻效应来间接侵犯。 中国城市居民乱穿马路是一种“正常”现象。江苏省公安厅厅长曾在南京一个路口观察3个月,发现仅一人听从红绿灯指挥。我敢保证,在无数违章过马路者中,肯定有一大群博士硕士,但我们最多也只能认定这些市民素质有问题,而不会说“博士硕士怎么能乱穿马路呢?”这样的教育作用对更多低学历者显然是无效的。而如果对一个低学历者遵守交通秩序,我倒觉得媒体应当好好挖一下他的老底。 既然炒作女硕士的身份对公民教育的作用有限,反而会给当事人生活带来如此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对她们老底笔下留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