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湘:拿教唆者没办法就去同情作弊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2:32 辽沈晚报 | |||||||||
自己发表于2002年的一篇文章竟然在2004年被江西一名考生抄成了高考满分作文!本月13日,作者曾颖意外发现该情况后,到网上发了一帖声讨该考生,没想到招来骂声一片:“抄苏东坡也是抄,抄白居易也是抄,抄您老人家倒是犯罪了,呵呵!” 高考满分作文最终被发现是“抄袭作文”,如此现象,几乎每一年高考之后媒体都有报道。现在,又一起高考“满分作文”被“一不小心”地发现为“抄袭作文”,为此,我
出现如此之现象,原因并不难理解,那就是沿袭已久的高中作文的教学制度以及现行高考作文命题、阅卷模式,使得“抄袭作文”具有强大的生存空间。甚至,这使得种种作文“抄袭行为”,已经变成了一种被教师和学生普遍接受的“教育常态”。也正因如此,此次这位被抄袭的作者曾颖在网上发了一帖声讨该考生,才会招来骂声一片。 与此相关的高考作文押题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君不见,一旦有教师押中高考作文题,就会被当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视为一种莫大的功绩。显然,这种押题式的高考作文教学手段,就是基于应试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扭曲”的教学行为。为了对付高考“应试作文”,“拿来主义”成为教育的一条“捷径”。这样,作文教学也就远离“创新”,“范文至上”成了一些教师作文教学的“法宝”,于是,“以不变应万变”,教师让学生的写作,变成了一种僵化的、固定的模式,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硬性背诵各种文体的范文。 显然,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生态,抄袭模仿已经成为学生对付应试作文一种普遍性手段。而教师受自己本身阅读面的限制,很难发现学生作文系抄袭之作。长此以往,被教育者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这样的写作方法。因为,这样的作文教学手段,最终已经让学生在思想上对抄袭产生某种“非耻辱化”的思维认识。因此,高考作文抄袭现象,不仅仅导致学生想象力的滞顿和创造力的泯灭,还直接导致学生品德情操的沦落。 此次大面积出现对“抄袭作文”的“非耻辱化”的认识,就是最大的教训。在现实中,我们一时还无法撼动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机制,无奈之下就去同情那个作弊者,但谁都知道这并不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