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万晓娟:我们如此回应朱力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00:11 红网

  中国首位公开自己身份的艾滋病女大学生朱力亚,在熟人介绍下,她应聘到北京一家大使馆工作,主要是负责处理日常事务。(5月21日 《武汉晚报》)

  这则新闻似乎应给我们带来喜悦,但笔者的情绪却一直激动不起来,甚至有些悲凉。为什么我们还会把一条艾滋病患者找到工作的事情作为一条重要新闻,而且就连她千辛万苦得到的这份工作也是熟人给介绍的,不是相关部门或某个单位,也不是我们中的一个?某
个程度上,这则新闻背后折射的是她和“她们”艰难的生存状态体现?

  对于朱立亚,她能大胆公开承认患艾实情,向社会歧视挑战,敢于突破世俗压力和生活危难,这种做法值得钦佩。在力亚的背后,中国目前不止这样的一个她,而是许多个“她”们,迫于巨大压力而不敢直面现实。从这一点上,我们应感谢力亚,她是在用“疾病价值”换来更多“社会价值”。

  但我们又是怎样回应坚强勇敢的朱力亚?是新闻中提到的“在熟人介绍下应聘到大使馆”?

  这是力亚公开事实后的相关报道:“朱力亚一直在北京找工作,进展很不顺利。由于家境贫寒,朱力亚很早就在外面做兼职,自己赚生活费。然而去年6月份公开身份之后,她立刻失去了当时唯一的生活来源。接连失去两份工作之后,朱力亚的大学同学也渐渐和她疏远,朱力亚感到自己已经难以在武汉立足。春节期间,她回到了父母身边,但往日温暖的家庭却让她此刻感到恍如隔世……”(2006年4月1日上海新闻 )

  对

艾滋病毒携带者来说,来自社会的歧视远比艾滋病本身更加可怕。力亚不仅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与歧视,还要忍受家人的拒绝,这对于一个需要关爱的病人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要知道,对艾滋群体关怀不仅是一种人格道义、社会责任,更是在为社会和大众营造和谐、安定的精神元素。社会温暖、人性关照让艾滋群体感到社会没有遗忘他们,更没有抛弃他们,这将提升艾滋群体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和协助意识,坚强地与病魔斗争,避免艾滋群体的非稳定性和报复性行为发生,为社会提供宝贵的医学资料和精神感受。

  还记得2003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地坛

医院,看望正在那里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004年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胡锦涛主席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艾滋病患者。但到目前,我国艾滋病人大多数还处于“隐情”就医状态,饱受歧视,遭遇冷眼,而能勇敢公开的病人,如朱力亚一样,必须面对更多的打击……

  要防艾、治艾,首先得从观念上树立正确意识,事实是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艾滋病观念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朱力亚的“斗争行为”在提醒我们,仅依靠个人力量对抗顽固社会性认知,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们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政府,将艾滋防治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建立可靠的医疗保障体系,给予经济上的救助和补偿,给予观念上的引导和疏通;还需要有更多公众人物,像濮存昕、克林顿和戴安娜能与艾滋病人零距离接触一样,能用自己的感召力和号召力,依靠医学常识,冲破惯性思维,震撼大众观念;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他们,给与他们关爱与温暖,还需要依靠大众传媒的传播力量……共同去冲破艾滋歧视的观念围墙,只有在观念上正确认识了,才有战胜艾滋病魔的希望!

稿源:红网 作者:万晓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