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美:包机助学还是雪中送炭为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4:22 江南都市报 | |||||||||
题由:昨日,《中国青年报》同时刊出两条有关助学方面的新闻,一条是,浙江省宁波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结对帮扶,在19日上午9时进行的“甬黔携手万人助学”现场结对认助活动中,两千名贵州贫困学生在一个小时之内被宁波市民一抢而空。至此,由黔东南、黔西南州扶贫办选送的1万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已经被全部认助。
另一条消息说,昆明两家媒体和某民营公司举办了一个叫作“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进京”活动,8月17日,考取清华大学的32名云南籍学生已集体飞抵北京,另有30余名家长和昆明两家媒体的工作人员陪同前往;考取北京大学的20余名云南籍学生也将于9月初乘飞机到学校报到。所有学生临行前的食宿和机票费用则全部由主办方承担。据主办方透露,本次活动预计投入经费20万元。 《中国青年报》之所以将这两条新闻同时见报,我想决不会是偶然的,应该看作是一个策划,将同是助学的两件事昭示于天下,让大众去评论优劣,此举确实是颇具匠心。 从这两种助学方式中,我相信更多的人应该是选择:在困难的时候能有人雪中送炭,在落魄的时候能有人扶掖激励,在落难的时候能有人伸出友谊之手。就像宁波人之于贵州省的那些贫困生。对于贫困生来说,可能出一百元钱就会改变他们的命运,何况还有人与他们结对帮扶,助他们完成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学业。 而云南的“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进京”活动,较之宁波贵州的“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却是大为逊色。他们虽然打着关注和支持教育的旗号,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与贫困无关,与助学无关,自然也就与云南这个贫困省的贫困大学生无关。 可是,其总策划者却说:“包机送学子活动有诸多好处。”有些什么好处呢?一是“为家长减轻经济负担”。这就是“助学”?没钱坐飞机去北京,坐火车去不行吗?二是“为优秀学子提供交流平台”,飞机的机舱什么时候成了交流平台?交流平台没有,气流平台倒有;三是“还能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的社会舆论氛围”,坐火车就不尊重人才? 至于总策划者说的“以此带动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就更是天方夜谭了,真要“带动全社会”“包机”送学子进京,这只能是社会的悲剧,国家的耻辱。殊不见,目前云南省尚有100多万贫困中小学生,今年录取的近10万大学新生中约有30%是贫困生,其中特困生10%。要关注,我看应该关注这些贫困学生;要助学,就是要助助这些经过十年拼搏,考上了大学又没有钱报名的学生,而不是抛下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不顾,去搞什么“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进京”的伪关注伪支持。助学,是一项善举,而不是一台戏;助学,是一个真情表达,而不是戏剧表演。 再者,那几十个坐着飞机去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几个是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如果有,就更不应该坐飞机了,你知道你的一张机票可以救助多少中小学生吗?如果没有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就正好可以说明这次“包机”活动的动机,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报特约评论员 朱新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