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俊:拍“千里背尸”是恶搞他人痛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12:18 江南都市报 | |||||||||
本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 题由:据报道,电影《落叶归根》最终由赵本山来背“尸体”。《落叶归根》以“千里背尸”的新闻人物李绍为以原型拍摄的。2007年,李绍为的表亲、“千里背尸”的另一主角左家兵逝世两周年后,“千里背尸”以喜剧的姿态“贺岁”,以“一个个幽默讽刺的小品式荒诞故事”与全国人民见面。(见8月23日《南方都市报》,本报8月2日曾作过报道)
当今社会盛行一种“拿农民开涮”的流行病,在这种不健康的文化描述里,农民基本上是滑稽可笑、丑态百出的形象。对这种流行病推波助澜的还有一位重要角色,那就是农民出身的艺术家赵本山先生,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很多小丑、小赖、小孬的形象。尽管有许多人抨击这位农民出身的艺术家是农民兄弟里最大的“背叛者”,但本山兄弟并不痛定思痛,痛改前非,还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落叶归根》的剧情是这样的:老赵是个五十多岁的农民,他南下到深圳打工,却因为好友老王死在工地上,决定展开回乡安葬老王之行。沿途他遇到各式各样的有趣人物如的士司机、发廊妹等,衍生出一个个幽默讽刺的小品式荒诞故事……要解决钱的问题,他把老王装成乞丐;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他到别人的葬礼上哭丧;要掩盖尸斑,他请妓女为老王化妆。 李绍为为了不使自己的表亲客死他乡,背尸千里回湖南。李绍为这位表亲是生病住院无钱治疗后而死的,这本来就是一个让人悲痛的悲剧,可人家却要把悲剧拍成喜剧,还要以“贺岁”片与全国人民见面,这不是最恶毒的恶搞剧,又是什么? 《落叶归根》为何不以受难者形象出现?难道作者不知道当今上访告状哭诉无门的主体是农民,干了活拿不到工资想克扣就克扣的主要是民工,中国失学的最大群体是农家小儿女……为何不拍拍这些?生活在城市的作家、艺术家们,在你们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时,请不要忘记,中国城市繁华的代价确是以九亿农民承担着巨大的“剪刀差”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做代价的。也相信农民出身、以农民身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赵本山先生更了解这些。所以我们对农村的贫穷、农民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痛苦要抱以更多的同情和关注,而非恶搞。有人说,赵本山总拿农民说事,甚至寻农民开心,“在他和他的女搭挡身上脸上嘴上,农民分明成了时尚加恶俗的标本——永远戴不正的帽子,袖口带商标的西装,鲜红鲜红的领带,雪白雪白的运动鞋;女方总是嘴巴一撇一咧的,眼睛一翻一斜的,腰肢一歪一扭的,语声一阴一阳的,有时还居然抹着口红……如此这般来媚俗,迎合大众。 如果把丑陋理解成苦难的外化,就无法滑稽起来,调笑调侃不起来。农民出身的我,看到这种小品,从来笑不起来,心里涌起的是悲怆和困惑。“给农民以国民待遇”讲了多少年了,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农民兄弟离“国民待遇”距离还是相当遥远,农民与市民从人格到权利都无法平等。给农民兄弟一个公正的评价、在社会上为农民兄弟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应该说是每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责无旁贷,更是我们这些农民出身的文化知识人的责无旁贷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