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吴志刚:大学生不愿去基层政府也有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9:54 江南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吴志刚

  题由:近日,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北京市高校就业、未就业的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在校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一半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实际收入低于期望值,六成高校毕业生即便毕业时在北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

  高达六成多的被调查者即便毕业时在北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这并非首都的特例,而是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典型缩影。

  笔者注意到,与大学生不愿去基层相对应的是,外企和

公务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我们不应该过分责怪大学生不愿去基层就业,因为趋利避害是大多数人的天性。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的边缘化;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的反差,基层创业环境的相对恶劣以及社会评价不高,都可能使刚毕业的学子望而却步。

  培养成本与就业收入预期严重倒挂也是造成学子不愿去基层的原因。说到底,一个家庭付出巨大的教育成本供养子女上大学,还是有投入与产出的心理预期的。在上大学的费用不断增高的情况下,如果就业后的产出与当初的投资严重倒挂的话,那么这就是一次失败的投资。没有人甘心自己的投入严重亏损甚至血本无归。所以,如果大学教育费用不真正降下来,在等待中寻找新的产出方式(也就是寻找能获得较高回报的职业)成为很多家长与学子的共识就情有可原。

  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还得问责作为“引导者”的各级政府。我们总说要建立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机制,可究竟拿出了多少具体的鼓励举措呢?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可很多政策要么太原则,要么就太流于形式,能否兑现很难确定,以中国目前的现实来看,很难让大学生动心。

  比如浙江曾制定“对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学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

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的政策。但一名“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于2004年7月到丽水市某单位开展支教服务,2005年7月服务期满自愿留在服务地一家企业工作。其在服务期间4560元助学贷款期满,因服务期间无工资收入,向银行要求延期还贷但至今未果,还被列入了银行拖欠还贷的黑名单。

  从这一点来说,大学生能否更多地把基层当作自己就业的选择,至少在现阶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激励政策的进一步“做实”。比如,承诺多长时间、具体达到什么标准就可以解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让到基层去的大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可以与留在大城市的“好处”作一番权衡的好处。只有这样,基层在大学生心里才会有吸引力,才会是值得去努力奋斗一番的地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