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会学者:飙车撞人案警示富二代切勿为富不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5日12:30   新浪嘉宾访谈
社会学者:飙车撞人案警示富二代切勿为富不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做客访谈间

社会学者:飙车撞人案警示富二代切勿为富不仁
《北京青年报》评论员、社评部主任张天蔚做客访谈间

社会学者剖析飙车撞人案所涉富二代问题
1.飙车撞人案引发人们安全焦虑 2.网友抨击飙车富家子不是仇富
3.改装车上路有关部门应该被问责  

  2009年5月15日11时,新浪网邀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和《北京青年报》评论员、社评部主任张天蔚做客访谈间,剖析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案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他们认为杭州飙车撞人案受到关注,是因为公众对自身安全焦虑的表现,抵触富家子飙车撞人,不是单纯的仇富,是仇为富不仁。

  精彩摘录:

  这个事情受到那么多的关注,我不认为是炒作,是应该关注的一个事件,我相信能够对改善人文生态,特别是青少年教育,“富家子弟”的教育有启发意义。                                                                  ——夏学銮

  这一件事情具备了让人们心生恻隐之情的因素,还不仅仅是一个哀悼,也不仅仅是出于对自己安全的恐惧,大家借哀悼一个无辜青年的方式,表达了对人文环境危机的担忧。

                                                             ——张天蔚

  访谈实录:

  主持人尹俊: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尹俊,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个话题是目前网民非常关注的浙江富家子飙车撞人案,今天我们请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和《北京青年报》评论员、社评部主任张天蔚来和大家聊一聊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案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

  夏学銮:你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张天蔚:你好,大家好。

  飙车撞人案引发人们对自己生命安全的焦虑

  主持人尹俊:近几天,浙江富家子胡斌飙车撞人案引发全国媒体的报道热潮,这一事件被热炒,有什么积极意义?又有什么消极意义?

  夏学銮:我们对阳光帅气、非常幽默的优秀青年谭卓不幸夭折,感到非常的悲痛;另一方面又对目前严重的人文生态危机感到很沉重。这个事情受到那么多的关注,我不认为是炒作,是应该关注的一个事件,我相信能够对改善人文生态,特别是青少年教育,“富家子弟”的教育有启发意义。

  社会教育的价值缺失,背离,使得青少年处于价值悬空、感情荒漠化的状态。

  主持人尹俊:张先生,这件事情这么高的曝光度,您怎么来看它的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呢?

  张天蔚:我没有办法做一个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判断。从源头说起,有一个年轻人驾驶一辆跑车撞死了另外一个年轻人。但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下,媒体报道它的时候,就会把其中的一些最引人瞩目的因素拿出来,“富二代”、“跑车”、“超速”、“飙车”这样一些主题词,另外一个是很阳光的,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家庭给予非常高的期望,两方面的主题词提出来以后,最后就变成了“富家子驾跑车撞死了出身贫寒的大学生”,坦白来说媒体最会把冲突的要素拧出来。这件事情最冲突的要素一个是“富家子”,一个是贫寒的大学生,后来之所以产生影响,之所以网民反应非常激烈,和在新闻制作过程当中的并列有很大关系。

  主持人尹俊:为什么贫富并列起来以后,就引起受众这么强烈的反应?

  张天蔚:就是一个社会背景,仇富心理,仇富肯定有非常复杂的社会成因。从媒体的操作来说,将冲突的要素并列起来非常自然,但是后面引起的社会反响可能超出了事先预想。

  主持人尹俊:有人认为底层社会的愤怒被放大了,例如媒体报道肇事者同伴系杭州官员亲属,随后被证明系误传,报道初期“富家子”身份一直被做在报道标题里。张先生您也是媒体工作者,审视前后媒体的报道,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张天蔚:我觉得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富家子”撞死了贫寒大学生,“富家子”没有问题,不是“富家子”他也开不起那样的车。“富家子”开跑车在一个闹市马路上飙车,这是非常恶劣的行为,究竟撞死谁是随机的,撞死了贫困大学生,这个冲击力当然非常强。但撞死了一个行人,是事件的核心,我们要谴责他在闹市区飙车这样的行为。从媒体来说,我觉得尤其是做标题,不能把“富家子”“贫寒大学生”这两个元素人为的并列起来,制造出来一个非常悲情的对比,确实是有瑕疵的。

  主持人尹俊:事件中受害者被撞起5米身亡,有人评论说:“明天你会不会在5米高处看风景”,表达一种自危或者是悲悯的情绪;据报道,有近万群众在街头哀悼被撞身亡的大学生,你们觉得人们为什么对这一事件如此敏感?网上也出现了自危的情绪,例如,有人说“斑马线成了‘死亡线’,安全感从何而来”,是否必要?

  夏学銮:这个事件折射出,当前我们社会的一种人文生态——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许多网民想走斑马线是很自然的,国外斑马线是禁区,汽车很远就非常礼貌地停下来看一下再过,在我们这儿斑马线形同虚设。司机飙车撞死人也表现出对生命缺少起码的敬重。网友的担忧,也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焦虑的一种表现。

  主持人尹俊:您说人们悼念他是焦虑自身。

  夏学銮:当然也有一个同情怜悯之心。

  张天蔚:这一件事情具备了让人们心生恻隐之情的因素。我记得新闻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肇事的富家子母亲在追悼会上给死去的大学生的母亲下跪,这边的母亲就跟她说:我不恨你,我就想告诉你,我把他拉扯大有多么不容易,刚看到希望就被你儿子一个错误把我们的希望都剥夺了。这样一些细节被媒体报道出来以后,一定是会引起普通市民的最大的震撼。对弱势的同情心,对强者的愤恨都非常明显。

  还有一个细节,驾车的孩子撞完人以后,打电话叫了两个同伴,他们驾驶着法拉利和保时捷来到现场后,没有实施救援,只是抽着烟打电话,看能不能动用资源把这个事情想办法摆平。一方面一个生命的泯灭,另一方面是冷漠,这种表现和他们的跑车、富家身份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了,激起了人们心中各种各样复杂感情。

  还不仅仅是一个哀悼,也不仅仅是出于对自己安全的恐惧,是一个复杂情感整体的表现。大家借哀悼一个无辜青年的方式,表达了心里共同的复杂感情,对人文环境危机的担忧。

  主持人尹俊:在车速问题上,警方曾于8日下午通报该事故时,初步判断肇事车辆事发时为每小时70公里左右。这一说法立即引来了民众的质疑,创造新词“欺实马”讽喻公信力缺失。有关部门解释说是肇事司机的朋友提供数据,还需进一步核实。目前最新的判断是时速84-101公里。这一过程交锋,两位怎么看待?

  张天蔚:70公里只是交通部门做出一个初步的结论,等公安机关拿出一个最终的结论,才可以判断有没有官商勾结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舆论保持压力,保持对公安机关的监督,是非常必要。

  我也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留言:请大家看看交警部门的情况报告,“受害人是横过马路”,请注意横过马路与从斑马线过的区别;肇事人胡斌驾驶的是小型客车,请注意和跑车的区别。他的意思就是说公安部门是用横过马路来代替了从斑马线上过。但实际上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描述一个人过马路,就是横过马路,至于从哪儿过,那是一个小的概念;在公安机关的笔录里面,跑车也是小型客车。公安语言有固定用语的模式,并不是警察一开始就用小型客车来代替跑车,淡化驾驶者的罪责。

  夏学銮:我认为,明明在斑马线,却说横穿马路,横穿马路肯定撞死活该了。

  主持人尹俊:这些细节,毕竟我们也是从文字去猜测,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据报道,肇事车曾飙车到210公里/小时,车辆还存在改装,但直到惨剧发生才发现,是否该问责有关部门?

  张天蔚:年轻人在闹市街道上飙车,不光杭州有,北京也有,非常著名的是“二环十三郎”,那是非常危险的。我们都是从年轻时代过来的,青春冲动人人都有,尤其有了车以后,飙车的宣泄是非常有快感的。韩寒的有一篇博客写得非常好,你要宣泄这种情绪,去赛道,在城市街道上飙车是最差劲的一种。二环十三郎还没有撞人的时候就被北京警方拦了,问他们:“你们这样飙车,有没有想到过对别人安全的威胁?”他回答得非常妙,也很代表一部分人的心理,他说:“我注重我自己的安全,只要我开车过程当中注重了自己的安全,就注重了对别人的安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飙车 富二代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