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琳自杀事件透析:娱乐圈明星缘何频入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4日09:55   BTV《天下天天谈》
陈琳自杀事件透析:娱乐圈明星缘何频入绝路
演播室现场。

  11月4日北京电视台《天下天天谈》播出“你的离去我永远不懂”,以下为节目实录。

  邀请嘉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

  媒体观察员朱修阳

  主持人:罗旭

  编导:王任飞、余文

  主持人:天下天天谈,天天谈天下,大家好,我是罗旭,欢迎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今天的节目我们要从一位内地女歌手开始说起,陈琳一个曾经让内地歌迷们喜欢的女歌手,她曾经凭借一首《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走红歌坛,然而就在前几天,她的轻轻一跃,却让很多人都有点看不懂,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专家和您一起来探讨相关话题。一位是中国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欢迎大伟教授。

  王大伟:你好。

  主持人: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陈琳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陈琳还有哪些歌,您印象比较深刻?

  王大伟:雨萧萧的夜,心情好冷清,听着雨在滴,回味着幸福的痛。这也是一首大家都知道的歌曲,听到这个歌好像想到这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

  主持人:李清照词。

  王大伟:所以用到这里呢,确实心情还是挺贴切的。

  主持人:相信和大家第一时间听到陈琳轻轻一跃的感受有一点像,那我知道陈琳轻轻一跃之后,事实上在很多人心中划下了一个重重的惊叹号,那这个惊叹号在修阳老师的心理是怎么画下的?

  主持人:相信您念叨的这几句歌词,也正好切合了很多朋友听到陈琳轻轻一跃之后的感受,另外一位嘉宾是我们的媒体观察员修阳先生,欢迎修阳先生。修阳先生我们知道陈琳轻轻一跃之后,在很多人心中是留下了一个重重的惊叹号,那这个惊叹号在您的心中是怎么划的?

  朱修阳: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尤其是娱乐圈的生命,似乎更加的脆弱,也许你的柔情我也许没法懂,但是我想我们可以在这个冬天学会对生命的理解,包括对死者的尊重。

  主持人:其实我们今天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是从探究个体生命的悲剧,表达我们对生命的关怀,所以节目的一开始,还是让我们再回到10月31号那个清冷的早晨,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小片1:伊人离去

  10月31日,歌手陈琳在北京朝阳区东坝奥林匹克花园从9层高的楼上纵身一跃划出了一道忧伤的弧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目击者称坠落在草坪上的陈琳“戴着口罩,脖子有伤”!陈琳的奋身一跃,给无数喜欢她和她的歌的人留下一连串难解的谜题!对陈琳死亡的动机与原因,目前无论是警方、她身边的至亲好友、还是媒体,都没能给出一个确定的解释。只可惜,斯人已逝,她无法再对我们的疑问做出任何的回答!

  主持人:我们看这一张彩色照片慢慢的变成黑白色,相信每个人的心中会涌起一丝小小的悲凉。大伟教授我们还是想去探究一下,就是陈琳她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闪念,首先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她居住的环境?

  王大伟:这个环境的图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但据说这个楼是她的一个很好的朋友女友,就是说姐们吧,这么一个房子,她是从这个房子的9楼跳下去的。那么这里面就有很多很多的蹊跷,也就是说她为什么会在自己最亲密的女友楼上跳下去,那么据说现在呢,记者去看的时候说这个地方这两天北京不是下大雪么,可能有的孩子在那儿堆学人了、打雪仗了、大家已经把这个事情并不是很认真了。但是呢,问很多人有的知道,有的也不知道,那么这个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可能里面充满了很多的谜。

  主持人:修阳先生,陈琳在您的心中是个有着什么样性格的人?

  朱修阳:我个人跟陈琳没有过直接的接触,但是我好多朋友跟她在工作上有一些交往,讲到艺人的性格其实我觉得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可能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包装性格,就是一个艺人公司,需要面对推向大众她需要包装成一个性格,那我们所看到的公众的形象当中的陈琳,可能有两个阶段我觉得,第一个阶段是在她唱了《爱就爱了》这首歌之前,以她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为代表作的时候,这时候可能她还是比较本土的,她作为一个本土原创歌手,我们说的通俗一点还是相对比较土的,但是她在推出《爱就爱了》之后,包括她的背后的竹书文化的大力推广,可能就是比较摇滚范儿,所以赢得了“时尚女王”这样的称号,这可能我们看到更多后期的陈琳,是这么一种个性,就是比较时尚,比较张扬,比较个性化,比较特立独行就是说,这个可能是我们看到的包装的性格。但是据说我的一些同事朋友跟我谈到,陈琳可能生活中的性格啊,可能更还原于她本身的性格,其实是一个非常随和的,而是总是带着微笑,就是说身上看不到任何抑郁的这一类,我们常常说猜测的这一些性格特征,待人也非常平和,看到人总是微笑,这是我的朋友转告我的,就是平时对她这个人留下的一些性格的印象,而且人也非常直爽。

  主持人:好,现在我们知道陈琳是一个其实挺爽快的一个人,她的性格,另外案发的这个地方,也是她朋友居住的一个住所,所以可能我们必须要从17年前开始来讲这个故事,我先到17年前去看一看,当时22岁的陈琳是怎样到北京来打拼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