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女孩自办网站为中国农民提供小额贷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0日14:56  外滩画报
美国女孩自办网站为中国农民提供小额贷款
  看着像大学生的美国女孩魏可欣是NGO 组织“我开”的创办人,图为她租来的办公室,这是老北京四合院的一间正房。

  两年前,2名美国女孩魏可欣与孟康妮共同创办了NGO 组织“我开”,它鼓励美国人把自己的闲钱捐献出来,专门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中国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创造致富的机会。截止11月6日,“我开”已经收到653名募捐者的爱心捐款,累计105756美元,共有203名农户获得贷款。魏可欣还有更大的“野心”,“明年,我们预计将有1500-2000名农民从‘我开’获得小额贷款。我们的长远计划是在未来8年内,让‘我开’的受益人数超过4万。”

  文/刘旭阳   图/胡莹

  深秋的北京清晨,上班的人流不断从胡同里弄涌出,奔向街道两侧林立的摩天大厦。在这样的清晨,25岁的美国女孩魏可欣(Casey Wilson)看起来更像一个大学生;她背着书包、听着苹果MP3、啃着从巷口大妈手里买来的新鲜蛋饼,逆着人流躲进了东41条的老北京四合院里。

  进到院内的一间正房,脱掉外套,魏可欣忙着大口吞咽还冒着热气的早饭。在她身后的墙壁上,挂满了她去四川仪陇和内蒙古赤峰农村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主角都是当地农民,他们有的在自家的农田里,有的则在新买的奶牛前,还有的正背着新买的农产品。虽然拍摄的情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我开”(wokai.org)的小额贷款获得者。而看着像大学生的魏可欣,则是“我开”(wokai.org)的创办人。

  两年前,魏可欣与同学兼密友孟康妮(Coutney McColgan)共同创办了“我开”。这是一家新生的NGO组织,它号召美国人把自己的闲钱捐献出来,专门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中国贫困人口提供贷款,创造致富的机会。创办至今,“我开”已经为200多名中国农民募集了10万多美元资金。

  魏可欣还有更大的“野心”,“明年,我们预计将有1500-2000农民从‘我开’获得小额贷款。我们的长远计划是在未来8年内,让‘我开’的受益人数超过4万。”

  在魏可欣的办公室,算上记者和摄影师,也只有四个人。这间放置有漂亮金鱼缸、墙上挂满照片和奖状的办公室,是魏可欣她们租的,月租3800元。在这里,“我开”的中国区负责人张圣正在一旁的电脑上紧张忙碌着,他也是“我开”唯一拿工资的全职员工。

  偶然迸发的灵感

  谈起“我开”的诞生,魏可欣说那是她和好友聚会时偶然迸发的灵感。

  2007年3月17日是爱尔兰的传统节日“St. Patrick”,那天,孟康妮刚刚从美国度假归来。于是,魏可欣、孟康妮和几个好朋友决定举办节日聚会。会上,大伙正聊得开心,突然,孟康妮用酒杯底敲敲桌子,打断众人的喧闹,一本正经的宣布,“我想到个好主意!我们在中国搞小额信贷吧。”

  听到此提议,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聊着聊着,“我开”这个给穷人提供新机遇的计划第一次蹦到了大家眼前。随后,她们这群人相约一道去虎跳峡旅游。一路上,众人开始具体讨论,比如“我开”将是什么样的一个机构?将会涉及哪些领域?有哪些商业策划?

  和所有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一样,在把创意付诸实践时,她们很快就遇到了问题。首先,作为美国人,她们没有办法在中国注册合法的非营利性机构;她们必须先在美国注册成立一个NGO组织,然后再回中国申请开设代表处。接着,她们最初设想的借贷模式也不可行,为了防止非法集资,中国禁止小额信贷机构吸纳存款。

  此后,魏可欣和孟康妮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新的模式。那时,最近几年在美国本土和国际小额信贷行业风行的“Kiva”模式,引起了魏可欣的注意。

  “Kiva建立的那种以个人对个人的P2P小额信贷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模仿它,建立一种新型的网络社区,贷款者可以通过贴照片、挂视频、写博客来与提供贷款的人产生互动。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钱款的透明,让出资者更有信心。”魏可欣说。

  借鉴的同时,魏可欣她们又把这种模式稍加改变。首先将“我开”建立成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组织,只吸纳慈善捐款;然后再通过与中国各地方的小额信贷机构合作,把这笔款捐赠给这些机构,由它们负责具体的借贷。“那些懂方言、了解风俗的小额信贷机构比我们更适合做贷款的发放者。”魏可欣说。

  当“我开”网站正式运行的时候,魏可欣算了一下,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年,而她原本预计的时间仅仅是两个月。

  中国农民的Facebook

  打开“wokai.org”的网页,在最顶端,你可以看到系统的提示:截止11月6日,“我开”已经收到653名募捐者的爱心捐款,累计105756美元,共有203名农户获得贷款。如果你也想成为600多名捐赠者中的一员,你只需要输入简单的个人信息,在网上注册,就可以通过你的信用卡向“我开”捐助了。

  在网页上,捐款者可以看到,拿着你的几百美元的农民们的照片,他们是用贷款买了牛还是养了猪或开了店铺,当然还有他们目前的还贷率。你可以通过留言与整个平台上的用户交流,可以了解到贷款者们最新的动态和他们各自的信用度。

  有媒体评论说,魏可欣和孟康妮在中国的小额信贷业建立了“农民的Facebook”。

  但魏可欣并不这么认为。“‘我开’其实还并不能算是真正的Facebook,因为农民们的家里都没有电脑。我们现在只能靠地方的信贷员们,带着照相机和纸笔,翻山越岭去农民家里帮助他们记录情况,填写报告,然后再反馈给‘我开’的工作人员。”她希望有一天,“我开”可以成为真正的贷款者与借贷人之间直接交流的网络社区,可以真正像Facebook或者Twitter一样,给双方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

  谈到魏可欣和“我开”的P2P(人对人)信贷模式时,“中国小额信贷之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教授指出,这种出借人与被借人直接对接的助农形式与“农村草根金融”的理念异曲同工,这为中国的助农扶贫事业开创了一个新思路,值得借鉴和推广。

  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秘书长白澄宇谈起“我开”,即矛盾又高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慈善并不是中国小额贷款的出路。美国姑娘的行为更像是国际主义援助。”

  父亲和尤努斯是我追逐的目标

  魏可欣说,自己拥有扶贫的理想,完全是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爸爸告诉我,我们的幸福是因为我们幸运的拥有接近它的机会。那我们为什么不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拥有这样的机会呢?”

  谈起父亲,魏可欣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她说,父亲和小额信贷之父尤努斯都是她一辈子追逐的目标。

  上世纪二十年代,父亲老威尔逊先生出生于美国奥克兰市一个贫穷的家庭。靠着个人的奋斗,很多年后,威尔逊成功地经营了一家知名地图绘制公司。但是威尔逊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来自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贫穷的人获得幸福。

  起初,威尔逊先生利用自己精通法律的优势,周末免费为穷人打官司;后来,他干脆卖掉公司,用这笔钱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专门帮助穷人。“我开”的成立,同样少不了威尔逊先生的慷慨捐助。“我在他身上学到了拥有爱心和回报社会两个最重要的美德。”

  父亲的言行从小就影响着魏可欣。进入高中,魏可欣开始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那时,作为志愿者,每个周末,魏可欣都会帮助照顾一些社会底层的少年们。那时候,她发现,“那些孩子只是缺少机会,缺少开发他们天赋的机遇。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帮助他们,其实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让我们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而谈到她和中国的渊源,则是因为奥克兰靠近旧金山,这个区域有大量的华人,魏可欣也有很多华裔朋友。“所以对我来说,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是一件非常顺其自然的事情。”

  大学一年级,魏可欣遇到一位来自北京的汉语老师,她从老师那里获得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大学毕业,她来中国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金融商业中文培训班。在那里,她遇到了后来的好友、“我开”的共同创始人孟康妮,她比魏可欣早3年来到中国。

  来清华之前,孟康妮曾在美国伯克利大学研读信贷方面的专业。大学毕业,她获得福布莱特奖学金;此后,她来到中国浙江,研究地下钱庄,为期三年。

  在清华,魏可欣和孟康妮不但成了室友,更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同样的背景和兴趣让她们越走越近,两个美国女孩经常在中国一边旅游一边调查。经过实地考察,她们发现了大部分美国人所不知道的中国。

  “在中国读书期间,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发现中国和美国完全不一样,城市和乡村间存在有巨大的差别,农村要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而小额贷款是一种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经济手段,我们开始有了最初的想法,为什么不用我们的热情、我们所学的金融知识来改变现状呢?我当时觉得要想改变中国农村的贫困,小额贷款将是解决的钥匙。”

  此后,魏可欣打算在中国实现自己的扶贫梦。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问魏可欣,她是否在构想“我开”之初就想到将遇到这些困难?这个热情直爽的加州女孩大笑着说,“我如果知道有这么多困难,我当初肯定不会做。现在,几乎每个月我们都会遇到新的挑战。好的方面是,这些挑战各有不同;坏的方面是,它们似乎来之不尽。”

  此外,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越来越多的慈善基金开始收缩他们的钱袋,对“我开”这样的新兴机构的审核也越来越严格。“我觉得,金融危机可能不会减少人们在我们网站上捐赠20美元的热情;但对于那些大笔捐赠来说,影响非常大。”

  说完这番话,魏可欣指了指记者,“我们也很需要媒体的帮助。你知道吗?在我接受《中国日报》采访的第二天,我们网站的日均浏览量一下子从200人次跃升为一万人次。”

  B=《外滩画报》

  W=魏可欣 (Casey Wilson)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本地人参与进来”

  B:你为什么非要飘洋过海来中国?

  W: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我的职业梦想就是做经济发展和扶贫的工作。其次,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太惊人了,我对中国很好奇。我觉得当我在这个国家工作、生活几年之后,我会亲身了解到:为什么当西方世界放缓了发展脚步纷纷出现危机的时候,中国依然发展迅猛?我想学到中国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世界的其它发展中国家。

  B:在“我开”刚刚诞生时,你们两个刚刚走出校门的美国姑娘怎么说服他人向“我开”捐款?最初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W:这是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当时,我们仅仅是两个23岁的女孩,没有相关方面的背景经验,人们看我们的眼神总是充满怀疑,缺少信任。他们会调查我们组织的方方面面,但仍然很少有人会给我们钱。

  在创立“我开”的初期,我们首先对中国的农村现状做了详细调查。那时候,我们经常昼夜坐火车,再坐汽车到达偏远山区,与当地的NGO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见面。

  一开始,我们设计了5种可行的计划。回美国后,我们把这些计划通过我们的人际网络传播出去。这就像一颗石子掉进了水潭,引起了连锁反应,大家对我们的行为很支持。2007年夏天,我们顺利募集到了启动“我开”所要用的4万美元。

  B:你们如何挑选小额信贷合作伙伴?

  W:首先,确定潜在合作伙伴前,我们会通过北京其他机构和组织调查出谁是中国目前最好的小额信贷机构。然后我们会联系这些机构,如果他们有兴趣要申请我们的捐助款,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那么他们必须向我们提供最近三年机构的财务报表、机构背景介绍、组织构成说明和管理团队资料。

  如果他们合格,那么我们会亲自前往该地,与他们当面接触,对他们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进行实地核查,包括对他们客户进行随机的访问和调查,避免可能的欺诈。

  经过这段程序,如果他们依然合格,我们将会带着这些资料回到北京,向我们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说明情况,由他们最终判断是否可以与这些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此后,我们的网站将会详细记录从贷款到还款的所有细节。每个月我们都会向合作机构索要它们的财务报表,每三个月,中国地区的负责人张圣都会再进行一次实地考察。

  B:你们的合作伙伴会不会从他们的利润中,返还给“我开”作为组织的运作资金?

  W:不会,“我开”的运作资金来自于社会捐款,以及我们在各地组织的一些活动。我们会尽量缩减我们的运营成本,靠“爱”来支撑机构的运作。举例来说,我们的奥克兰分部办公室是别人捐赠的,而我们正尽可能多的使用志愿者。

  如今,我们在旧金山、西雅图、纽约、香港分部招有150多名志愿者,他们负责演讲、举办活动、帮助捐款者与受助人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互动的交流社区。

  随着“我开”的发展,为了保持团队的稳定性,明年我们会增加一些全职的岗位,比如网站设计师、市场营销员等等。希望这能改善我们目前的状况。

  B:“我开”目前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W:钱。目前,捐助的人群80%来自美国的华人。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有更多的本地人参与进来,资助更多的小额贷款机构,为穷人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贷款,改变他们的生活。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外滩画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扶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