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人吃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7:3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文人吃蟹

  第一个以吃蟹成名的文人,是东晋的毕卓。该老兄是个酒鬼,他在吏部做官,听说隔壁部门里有好酒,半夜去偷酒喝,被巡夜的抓了起来

  前不久夜间乘车经过阳澄湖边的城镇,只见沿湖酒家一律灯火辉煌,不知天南海北多少食客汇聚于此。后来看上海的新闻,说是周末去苏南吃蟹的车流,竟把高速公路堵得水泄不通。于是想写一点这方面的旧闻趣事,算是自己给自己解乏。

  国人食蟹的历史似乎甚为久远。《周礼。庖人》中“共(供)祭祀之好羞”一语,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举例有“青州之蟹胥(蟹酱)”。依郑玄的意见,似乎《周礼》成书的时代,蟹酱已经成为高级食品了。但早期文献中关于吃蟹的记载并不丰富,大约尚未成为普遍的生活习俗。

  蟹是生命力极强的家伙,吃得不够厉害,它就会给人类造成灾害。早期文献关于蟹灾的记载倒是不少,如《礼记。月令》说到“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郑玄注称:“败谷者稻蟹之属”,谓蟹咬食稻而成灾也。《月令》是关于岁时大事的文献,它郑重其事地提醒人们防范蟹灾,可见这并非罕见的事件。而最有名的记载则见于《国语》,说到越王勾践召其谋臣范蠡问道:今吴国“稻蟹不遗种”(蟹把稻子全咬坏了,造成粮食紧张,连种子都成了问题),是否到了攻打它的时候?勾践灭吴取胜之由,人们常常提起的是“卧薪尝胆”。郭沫若有剧本《胆剑篇》写这个故事。其实舔猪胆真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螃蟹咬坏庄稼,恐怕给越国人帮了更大的忙。

  蟹的种类繁多,现在视为美味、每到秋来引人趋之若鹜的,乃是南方的湖蟹,俗称“大闸蟹”是也。郑玄提到青州的蟹酱,不知用什么原料做成,而《国语》所言造成吴国粮荒的蟹种,则应是湖蟹无疑。因为苏南历来是湖蟹最重要的产地,太湖、阳澄湖都在这里。

  吃蟹成为流行,跟东晋时文化中心南移有关。我们现在知道的中国第一个以吃蟹成名的文人,是东晋的毕卓。该老兄是个酒鬼,他在吏部做官,听说隔壁部门里有好酒,半夜去偷酒喝,被巡夜的抓了起来。《世说新语》记他名言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漂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后世用为文人旷放之常典。

  秋天又正是菊花开放的时节,最风雅的吃蟹,同时要弄点菊花来点缀的,谓之 “持螯赏菊”。以赏菊为雅事,源于同是东晋人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人都会背的。陶渊明没听说喜欢吃蟹,但毕、陶二人,皆以旷达著称,后人不免牵合,使好事成双。唐中宗皇帝有《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诗,小序云:“陶潜盈把,既浮九酝之欢;毕卓持螯,须尽一生之兴。”这里把赏菊、吃蟹作为重阳佳节的享受,正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者也。

  《新唐书》载各地贡品,屡见蟹一项,可见唐人嗜蟹已颇为普遍。唐以前诗歌里未见有说到吃蟹的,唐诗中则屡屡提及,如张志和《渔父歌》云:“淞江蟹舍主人欢。”杜牧在湖州做刺史,诗中也写到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而至宋人诗篇,已普遍将持螯赏菊视作秋日闲情之最佳装点。如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有“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之句,意谓有蟹有菊但无酒耳。持螯赏菊既成文人雅事,遂入于画。《石渠宝笈》录明代沈周《重阳景》一轴,记画上所题之诗为:“两只蟹,一瓮酒,为问东篱菊放否?持螯看菊花,一首诗成酒一斗。” 比沈周略晚的徐渭贪吃蟹且善于画蟹。他老来穷困潦倒,有朋友携酒提蟹而来,他吃得快活,醉得淋漓,便铺纸泼墨,作为回赠,许多佳作由此而生。

  蟹灾的记录,到宋代、元代还有,再晚就罕见,盖由吃得厉害,人定胜蟹之故。不过,文人风雅,吃蟹须伴随其他的活动,大抵是饮酒、赏菊、吟诗、作画,《红楼梦》里可以看到林姑娘她们也是这般的玩法。今人则无此耐心,痛饮豪嚼,胡喊乱吼,横七竖八,也是一番快乐。■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