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迪布尔 喜马拉雅怀抱的新娘 (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2日17:07  南方人物周刊

  本迪布尔

  喜马拉雅怀抱的新娘 (上)

  木棉花开了,你是何时开的花呢?

  花落似白鸟飞下,白色的鸟一直在飞。

  你可能很累很累了,是否想停下来休息,

  还是你喜欢飞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尼泊尔民歌 《Resham Friri》

  图/文  刘翔

  这个时节,尼泊尔已经春意盎然。湿润甘冽的空气里裹挟着油菜、桃花、炮仗花的蜜意。映衬着雪顶的粉蓝色,极像塞尚油画作品中清朗的天空。有圣维克多山的绝佳背景,此时正是上路的好天气。 从加德满都开往博卡拉的大巴,沿着普利特维公路,穿过这片时光浸染的谷地,朝着尼泊尔中北部驶去。

  前方的目的地,是一个堪称尼泊尔国宝的古老村镇——本迪布尔。抑制不住冒险的情绪,我鼓起勇气学着当地的小伙子,攀上大巴车顶——这是印度产的TATA汽车,车顶安装了巨大的铁质支架,只要敢上去,或坐或躺皆随你愿。要停车?用力拍打车顶,司机立马会意,像一场严肃的恶作剧。

  这是无比惬意的车顶旅程,360度环绕的美景:苏里翠河此时像是流动的碧绿绸缎,温润动人;石屋村庄、水稻梯田、河谷上方摇摇欲坠的索桥从眼前掠过,暖风拂面而来;经过检查站时,还可以居高临下地与全副武装的帅气警察打个招呼,或是在沿途城镇停靠时花20卢比买上一抓芭蕉、蜜橘,或是一串黑不溜秋但美味无比的熏制河鱼。

  4个小时的美妙体验不得已结束了。普利特维公路在小城杜摩以西两公里处岔开,大巴要沿着主路开往尼泊尔第二大城市博克拉。而通往7公里之外的小城本迪布尔的支线上,只有一种交通工具——皮卡改装的货车。与四五个当地人一起坐在皮卡后座,可能因为山路盘旋,心里有点儿紧张。但随着海拔升高,看到喜马拉雅山系远远地在视野尽头的云团里显现时,心境渐渐变得疏朗。约半个小时后,本迪布尔这个喜马拉雅怀抱的新娘,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这里原是塔拉平原的玛迦人的城邦。公元1768年,廓尔喀王国的君主在征战30年后,完成统一大业,将本迪布尔纳入国土。大批的纽瓦丽族商人涌入这里。这是一个以农、商著称的民族。他们赶着大批羊群、牦牛,带着高山草药、盐巴、中国丝绸越过喜马拉雅来到这里,而印度商人带来了印花棉布、稻谷、玻璃制品、烟草、煤油、糖和佛经。整个城镇像漏斗一般连接着喜马拉雅腹地与印度,成为当时中印贸易通道上的重要站点。光可鉴人的石头马路吆喝声鼎沸,马蹄声嘈杂;夏尔巴人、塔芒人、古荣族人、塔鲁族人、藏人、印度人甚至英国人都在此集结,休整马队。当地人则从获利中支出,修建起了富丽堂皇的庙宇、宫殿和住宅——它是机械时代前夜的国际都会。

  发动机及车轮碾碎了这一切,任谁也挡不住历史的潮流。新修的公路起点在更为开阔便利的纳拉扬嘉,纽瓦丽人弃城而去,寻找金钱及更多的机会。他们中很多人的子嗣成为当今尼泊尔的大商贾、专业人士或政界官员。

  但就像硬币的另一面,被遗忘的本迪布尔几尽完整地保存到今天,仿佛时间停摆,只需轻抹一层灰尘,便露出倾国倾城的姿色。空气里弥漫着18世纪留存下来的优雅与缓慢。表面上的本迪布尔也许有些哀戚衰败。但其背后,自有精巧的定义、深厚的底蕴。

  欲知详情,请点击:www.douban.com/people/zender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