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长网上回复网友批评引热议 否认故作低姿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6日17:02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常州市长网上“自辩”的背后

  王伟成打动村人的细微之处还包括,他在回复中提到了村人的旧作《三哭常州》,该文堪称村人的“成名之作”,一度轰动一方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明奇 | 江苏常州报道

  “你说我还怎么好意思再写文章?”村人指着手机上的一则短信对本刊记者说。村人是江苏常州的知名文人,他写的一些“时评”在常州坊间广为流传。

  在他的手机上保留着这样一条短信:“谢谢村人,以帖为媒,我们已经成为真诚的朋友,因为我们都说真话,有缘总是会相会。但愿我们的友谊纯真永远!王伟成。”

  村人说那是常州市长王伟成给他的回复,这样的回复让他碍于情面停止了对“亮化工程”的继续“质疑”。

  “以往官员都是高高在上,不把老百姓当回事,王市长这样低姿态让人很舒服。”村人如是说。

  村人“问责”市长

  市长的短信源自两人在互联网上的一番“较量”。

  所谓“亮化工程”是指常州市政府早前对外宣布的一项旨在提升城市形象的照明工程,计划对16.3公里主干道和6.6平方公里的城区实施景观亮化,整个工程将于2010年9月完成,耗资2.9亿元。

  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此举引来常州各界质疑声不断。

  2010年2月19日晚,一篇题为《2.9亿,为了亮?还是为了黑?》的网帖在常州几个网站的论坛上被疯狂转载 。

  网帖的作者就是村人,村人在帖子里直言,“‘亮化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糟蹋钱财的问题,更是一个污染环境的大问题”,“这不是简单地说常州有没有钱,而是常州对人类生存持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一边在做生态建设和保护,一边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

  村人在文中写道:“不能简单地说,这是这个项目规划拍板者的弱智,至少眼界很窄,视野不宽。”

  “为何在2.9亿亮化工程上,市长王伟成先生就成了一个只有魄力,而没有了学识的人?”村人将矛头直指常州市长王伟成,“问题是,我们亲爱的市长先生他会承认‘亮化工程’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吗?”

  此后的2月23日,村人再次在互联网上撰写了题为《2.9亿,一块五味杂陈的蛋糕!》的文章,追问王伟成批准“亮化工程”的“动机”。

  村人质疑的言论延伸到更敏感的领域,“王伟成先生对现代信息的掌握和把握能力,这不容我怀疑。问题是,一个能自如游走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市长,居然还能面对已知的污染坦然签字。这就不能不让我感到疑惑的同时,对市长先生产生怀疑,怀疑其签字的动机。”

  村人的文章夹裹着对“亮化工程”的质疑之声迅速形成一个网络热点。

  其时正值全国“两会”前夕,常州各界的目光聚焦到王伟成身上。

  市长“掏心窝子”

  3月2日,村人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他被告知市长在网上“现身”回复了他的质疑。王伟成的帖文名为《不猜疑、少争论、防折腾,凝心聚力建常州》,全文4000余字。

  王伟成在文中首先认为,村人的质疑可以理解,问题出在信息不对称上。

  王伟成认为城市亮化是城市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我们也不能因为有光污染,就把城市的所有亮化都取消,让城市回到月黑风高的状态中去。”

  针对2.9亿元的投入,王伟成解释,2.9亿是各个企业门店自己亮化投入和公共空间亮化投入的总和,在建和新建的商业性门店亮化是企业自己出钱建设的,公共空间部分是由常州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按市场化运作出资投入,“虽然(亮化)工程经费并不是政府财政资金,但这是政府主导的工程,因此一定要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其成为廉政工程。”

  “在苏锡常板块中一度‘苏锡无常’。”王伟成表示,近年来常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取得了好成绩,但是基础还很脆弱,常州没有折腾的资本,没有争论的时间,更没有内耗的理由。

  王伟成反问:“我至今还没有搞明白,政绩有什么不好?一个混混日子、碌碌无为的市长和愿意全身投入、苦干实干搞出政绩的市长,究竟是哪个好呢?”

  “我的动机是什么?升官?我的年龄已经与提拔无缘。发财?我早就约法三章,并全方位接受着大家的监督,我的权力全在阳光下运作!”王伟成坦言,“我也清楚地知道,留给我在市长岗位上的工作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我要抓紧时间拼命干活,一天干两天的活,一年办两年的事。至于做得好不好,应当由人民和历史来评判,但是从我个人来说,我已经尽心尽力了。”

  “当然,我们政府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甚至还有不少差错和失误,我们真诚地愿意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王伟成的回复被网友评为“语气平和友善,语言朴实动人”,是与市民“最彻底、毫无保留”的一次真诚交流,是“掏心窝子”的话。

  对于王伟成此举,常州一家网站的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简直不可思议”。

  “王市长写好后让秘书拿给我们,当时文章是写在纸上的,之后是由我们打好后发在网上。”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光对本刊记者说,“我们看了也暗自担心。”

  村人问得“尖锐”,市长答得“彻底”,王伟成的公开回应将常州置身于全国舆论的中心。

  事实上,这已是作为常州市长的王伟成第二次直面网民质疑。早在2008年,王伟成首度在互联网上回应了针对他在建设BRT公交过程中涉及腐败的质疑。

  一种氛围的形成

  针对王伟成的回复,3月3日村人又在互联网上发帖《致王伟成先生》,文中村人“三点感动”赞许一个市长的“人性回归”,随后“三点异议”申明要“继续猜疑下去”。

  王伟成也随之回帖《团结一致往前走》,“看了您的回复我很高兴,和谐社会和而不同,如果只有一个音符,这首曲子一定不好听,有了不同声音,才有美妙的音乐!”

  王伟成说:“我不是常州人,但我的家乡就在常州龙虎塘边上,我在感情上一直把常州当作自己的故乡,我的常州话只是比您差一点点而已。我当了常州市长,就更自觉地把自己融化为常州人民的儿子。哪有儿子不爱母亲的呢?您尽量放心吧!”

  王伟成自称是村人“最真诚的朋友”。

  “所谓举手不打笑脸客,我不好再说什么了。”村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正值两会,我也不想让常州很被动。”

  王伟成打动村人的细微之处还包括,他在回复中提到了村人的旧作《三哭常州》,该文堪称村人的“成名之作”,一度轰动一方。

  那是2004年的夏天,身为“北漂”一员的村人窝在北京一间10多个平方米的小屋里,对着电脑挥汗如雨三个中午,写出洋洋洒洒数千字的《三哭常州》,痛诉常州发展中的弊病。当年恰逢“铁本事件”事发。

  村人发在新浪论坛上的文章被推到了网站首页,引来一片哗然。

  “后来我的小说在常州几乎被封杀,很多地方被迫下架。”村人说,“我回到常州一度被跟踪,被查房,被谈话。”

  前后比较,村人评价王伟成:“做了一些事情,又有这么低的一个姿态,还是不错的。”

  “有人几乎每天光顾我的博客。”村人认为常州已经形成了“网络问政”的氛围,他在互联网上的“批判”文章对一些政府部门有着一定的震慑力。

  在常州市政府办副主任杨光看来,常州“网络问政”氛围的形成功在市长王伟成的倡导。

  据介绍,2008年5月1日常州市政府办注册ID“市长与网民”,与网民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当年11月开始推出“每月一告”对上月的问题集中作出答复和回应,一年多以来回应和解决的问题有近200个。

  “我们建立了《市长与网民》回应小组,实行‘每周一报’和‘每月一告’制度,一报是将问题报给领导,一告是将处理结果告诉网民。”杨光介绍,“为了有效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问题,回应小组后来又推出‘每季再报’和‘每季再告’。”

  “这些都是王市长一手促成的。”杨光说,“市长亲自回帖让市政府各个机关部门开始重视网民的意见。”

  化龙巷是常州当地一家颇具影响的民营网站,该网站负责人钱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源于与政府有着多年的网络沟通,常州网民所持的观点日趋理性,都比较善于利用网络沟通渠道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目前市政府各个部委办都跟网站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市民的意见和政府的处理结果都能及时有效地相互反馈,当地几个网站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钱钰说,“一个成本低,再一个是曝光在阳光下,解决起来有效果。”

  一位常州网友评论:“这种平等而冷静的讨论,为网络带来了一股清风,为常州民主的推进作出了贡献,但愿这种风气今后能在我市得到更好的发扬。”

  一种反差的存在

  “网络问政”尽管让王伟成在互联网赢得了“大度”的赞誉,也同样引来“作秀”的质疑。

  一位网友尖锐地指出:“凡是涉及社会尖锐的问题,一律回避,比如拆迁。凡是涉及公务员猫腻的问题,一概失语,比如长江路车祸。凡是能引起共鸣的问题,统统装傻,比如听证会的虚伪。”

  这位网友质疑:“起初的我,还对‘每月一告’有所期待,可时间一久,就觉得越来越不是那回事。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去解决,却偏偏整天拘泥于鸡零狗碎,这不是作秀是什么?”

  “他是在有选择地做一些事儿。”村人也如是说。

  对此,杨光认为:“百姓无小事,鸡零狗碎的小事对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头等大事。”

  早在王伟成2008年首度网上发帖回应BRT项目中自己被指涉嫌腐败之初,就有网友针锋相对地发帖指王伟成的回应“没有说服力”。

  “网民说王伟成是个贪官,王伟成说他不是贪官。现在这个案子还没有结论,还处于僵持状态。如果这个案子要有定论,那需要有法官(上级纪委)来审判。”这位网名为“我叫王伪诚”的网友表示,“除非由上级纪委审查和公布财产来源,不管王伟成写了几千字、几万字的回帖,不管他的言语是多么激情澎湃,气壮山河,那都是一纸空文,都是没有说服力的。”

  村人在他对王伟成的回复中也进一步指责王伟成“乱折腾”,“所建的西新桥路口的过街天桥,谁都知道那是一次奢华的消费,就算王伟成先生认为的常州不穷,财政收入逐年盈余。但是,那座桥值700万元人民币吗?为何国内同样的天桥,其造价只需要常州西新桥过街天桥的50%多一点?”

  “虽说常州市政府也公布过那座桥建造的具体价格,但它经得起公正的中介审计部门的审计吗?这同样不是我一个人怀疑,同样是常州民间对王伟成市长诟病的一个事实,我在此一并说出来,王伟成先生如果觉得有必要让常州市民释疑的话,可以请民间懂财务懂建筑的人士参与监督,做一次公开的审计,给常州市民一个可以解惑的交待。”

  对于被称为王伟成政绩之一的BRT公交项目,村人同样持有异议,“我对BRT不认可,公交优先没问题,但结果是慢车道把人行道挤走了。在城市交通的外围建设较好,在繁华地带也建就不合适。”

  村人直言:“政绩一定要是实实在在的政绩,不能因为他回一个帖子就成了伟大的市长了。”

  “他一方面柔性化解民怨,他另一方面又铁腕施政。”一位不愿具名的常州学者评价王伟成,“说归说,做归做。”

  这种“反差”对陈红芳来说感受最真切,她是常州永宁园小区的业主,她说因拒绝拆迁刚被免去常州青龙乡中学副校长职务。此前,常州“拆迁逼死人”事件就发生在相邻的新堂花园小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网络 问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