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的一天,为抢救被卷入黄河水中的8名解放军战士,男青年刘元生忘我投身河中,后因体力不支而昏迷不醒。解放军战士得救了,24岁的刘元生也成了英雄。河南省三门峡市驻军和当地武装部向他赠送了一面镜匾,同时还召开群众大会对他进行了表彰。
风光过后,刘元生继续自己普通人的生活。可是,因为救人时在冰凉的黄河水中浸泡了几个小时,他的身体受到很大损害,现在左下肢部分中小动脉已经坏死,要实施截肢手术,而他却无力承担这笔手术费用。经过多年来数次整编调动,当年那支驻军也不知去向。
从1999年开始,刘元生陆续向有关单位反映自己的情况未果。2010年7月26日,三门峡市湖滨区政府组织召开了由有关单位参加的办公会,相关单位认为刘元生当年的行为难以认定是见义勇为,致使其他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救助。
35年前舍身救人,英雄如今面临困境
八名战士被困水中
不息的黄河水从三门峡大坝上游一座山中奔腾而去,当刘元生踮着脚站在山坡上眺望黄河时,35年前悲壮的一幕便浮现在他的眼前。
1975年10月6日上午,原三门峡市湖滨区会兴公社东坡大队的群众正在黄河滩区抢收花生。突然,天降大雨,河水猛涨,冲向晒在黄河滩上的花生。眼看群众一年的辛苦即将成为泡影,在附近驻训的解放军某部连长范孝玉带着几十名战士立即赶到黄河岸边,副排长许会清、班长陆瑞田带着马国华、周继平、赵西兰等6名战士把两只空铁皮油桶和一块床板绑在一起,做成筏子划到河中去抢运花生。
当时风雨交加,河水冰凉,陆瑞田和战友们忙到中午12点左右时,已累得精疲力尽。更可怕的是,捆油桶的绳子断了,战士们只好趴在油桶和木板上,在激流中拼命挣扎。下午1点钟左右,四肢无力的陆瑞田几次沉入水底,慢慢失去了知觉。
下午6点钟,陆瑞田苏醒后,发现自己已躺在连卫生队的一间暖气房里,旁边还躺着一位当地的群众。战友告诉他,他就是被这名男青年给救起的。
原来,这天上午,东坡大队民兵排长刘元生坐着用两只空油桶和门板做成的筏子也在黄河上打捞花生。中午时分,村里的群众都收工回家吃饭去了,正在收拾东西的刘元生突然听到上游传来呼救声,他急忙呼喊在附近的叔父刘根才一同去救人。这时风大浪急,又是逆水行驶,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他们才赶到了出事地点。
在事发现场刘元生看到,陆瑞田此时已经不省人事,被放在一块木板上,副排长许会清的情况也不妙,其他几名战士也已四肢无力,说不出话来。
那时,已经昏迷的许会清和陆瑞田被洪水越冲越远,刘元生见状急忙脱掉衣服一头扎进水里,用最快的速度游向陆瑞田,在叔父的帮助下把他抬上木筏,接着又用同样的办法把许会清救到木筏上,之后又把6名战士陆续拉上木筏。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漂在水上的木筏离河岸有几百米远,他们10个人如果都挤在这张小小的筏子上,遇到风浪势必会被打翻;另外,已经昏迷多时的陆瑞田急需救治。
形势万分紧急,刘元生这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让两名会游泳的战士下到水里,用手推着木筏缓缓往岸边划去。
刘元生自己则一只手托着陆瑞田,让他头仰着,一只手在水中划着,用力往岸边游去,他希望这样能争取时间对陆瑞田进行抢救。
离岸边还有几十米远时,长时间在冰凉的水中浸泡,加之饥饿,刘元生的体力已被耗尽,腿也开始抽筋,他先后沉入水中三次直到昏迷。幸亏岸上的救援人员及时赶到,他们用绳子把昏迷不醒的刘元生和陆瑞田绑在一起拖到岸上,此时已是下午6点左右。
几经联系见到恩人
刘元生醒来时已是第二天上午。一位军医告诉他,他的双腿因为长时间在冷水中浸泡,起满了拳头大的包,现在正在进行治疗,估计休养一段时间就能消肿。刘元生心里惦记家中怀孕待产的妻子,在部队卫生队住了两天后就返回家中。两天后,妻子生下了儿子。
事件发生后部队领导和当时的公社武装部领导专程到刘元生家中看望了他,并赠送给他一面镜匾。镜匾上写着:“英雄勇救解放军,跟党永远向前进。”后来在搬家过程中,镜匾被毁坏了。当时大队还召开群众大会,对刘元生和其叔父等人的救人行为进行表彰。几天后,被刘元生救起的许会清、陆瑞田也登门向刘元生表达谢意。
1975年冬天,陆瑞田所在的部队开始到外地冬训。第二年3月,他从部队复员回到江苏省如皋县(现为如皋市)农村老家。多年来,陆瑞田一直不忘刘元生的救命之恩,他多次给刘元生写信,但是因为名字和村庄记错,信均被退回。
2004年10月份,陆瑞田又把电话打给湖滨区会兴街道办事处,让其帮助联系王官村的刘永生。可是,在与刘永生联系后,刘永生告诉陆瑞田,自己不是救人英雄,救人的应该是东坡村的刘元生。几天后,陆瑞田终于和刘元生取得了联系,接通电话后,陆瑞田话语哽咽。陆瑞田邀请刘元生到上海见面。
2005年3月,刘元生来到了上海,在火车站出口处,陆瑞田抱着刘元生一阵痛哭。在上海的几天时间里,陆瑞田请假陪刘元生看了东方明珠电视塔,两人还合影留念。
让陆瑞田感到心酸的是,刘元生为救自己和战友竟落下了一身病痛。可是陆瑞田自己经济条件也不好,他对此也无能为力。
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未果
刘元生救人后,双腿起的疙瘩一到阴雨天和冷天就开始疼痛。从1995年开始,刘元生双腿的疼痛加剧,后来连农活也不能干了。经医生诊断,他患的是脉管炎。这些年,他曾到郑州、西安等地求医。刘元生一次在郑州一家医院治疗腿病时,每星期打针的花费就需1200元。因为没钱坚持治疗,半月后他便回家了。经过治疗,刘元生右腿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左腿却越来越严重。医生告诉刘元生,他的左下肢部分中小动脉已经坏死,要尽快实施截肢手术。
刘元生家境一般,一个女儿已经出嫁,惟一的儿子在外地打工,平日生活都在勉强维持,根本无钱治疗腿病。
1999年9月的一天,一位群众提醒刘元生,你是因为救解放军才患病,你应该找有关部门反映一下,看能不能得到救助。
刘元生认为此话在理,便到当时的三门峡市湖滨区会兴镇民政所反映情况,并提供了当时在现场的大队民兵营长刘小谋、东坡村指挥秋收的原公社党委副书记赵耀烈等人目睹他救人的书面证明材料。民政所的工作人员说,民政所没有这笔款项,让他到区民政局去提出申请。湖滨区民政局优抚股股长张继春告诉刘元生,他做的是好人好事,不属于民政部门的优抚对象。
刘元生又先后向湖滨区人武部、三门峡市民政局、三门峡军分区等单位反映,后来,材料又都转到了湖滨区民政局。湖滨区民政局优抚股一位工作人员给他想了一个办法,如果能找到当时的驻军,民政部门可以协调部队医院为他治病,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上哪里去找当时的驻军呢?
见义勇为行为难以认定
在上海和陆瑞田见面后,刘元生的心头又燃起一线希望。
可是,陆瑞田告诉刘元生,自己所在的部队番号数次更改,开始是6531部队,后改为8675部队,到三门峡时又改为88721部队,经过多次部队整编,这支部队可能已经被裁掉了。最后,陆瑞田写了一份证明刘元生勇救自己和战友详细经过的书面材料。
目前,陆瑞田正在联系寻找当年的其他7位战友,让他们都为刘元生提供证明。
在东坡村,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刘元生救人的事。该村一位村干部说,现在能做的就是以村委会的名义出具证明。
刘元生的现状也引起了三门峡市湖滨区政府的重视,2010年7月26日,三门峡市湖滨区副区长王东春主持召开了由会兴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区政法委等单位参加的办公会。
在会上,湖滨区民政局负责人认为,民政局负责因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优抚待遇,以及军烈属、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补助,刘元生不属于优抚对象,民政部门对此也无能为力。区政法委有关人员认为,刘元生的救人行为发生在35年前,现在部队也找不到,一些关键人也已经去世,认定他见义勇为的难度较大。
会兴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聂宏宝说,他也非常同情刘元生的遭遇,三年前民政所已经为刘元生办了农村低保。几天前,他带领民政所和新农合的负责人专程去看望了刘元生,镇里也没有这笔费用让其治病,他们班子成员就为刘元生捐了1000元。
谁应该为手术“埋单”?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的法规条例,但是从国家层面上讲,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各地对见义勇为行为认定并不统一,而有些法规制定得过早,已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河南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保山认为,刘元生的问题对见义勇为认定机制的完善有着积极意义。
孙保山说,《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规定,有“在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时,为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行为的,就是见义勇为行为。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救治和护理费用,有单位并享受公费医疗的,由单位承担;无单位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的县(市、区)财政支付。
孙保山强调,目前应该反思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见义勇为行为的直接受益者是这些事件中获得救助的一方,最大的受益者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表彰、奖励以及对患病者的救助,其责任应该由整个社会来承担。因此政府也应做出相应的补偿,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政府救助英雄的职责明确写进法律和相关制度。
据了解,2008年初,河南省人大代表尹志国曾给人代会递交了一份关于修改《河南省维护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的提案。他说,《办法》中对见义勇为者如何奖励没有具体的规定,单位不同,单位财力不同,能否落实,怎么落实及情况有异,待遇就出现不同。他提出对见义勇为的奖励应该全部由政府来“埋单”,县以上政府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见义勇为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去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公安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李顺桃,首次提出了制订全国性见义勇为保障条例的提案。他认为,全国性相关法律的缺失带来了不少问题。颁布全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条例可以明确见义勇为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不受侵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