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水产市场竞争引出霸王合同
拒签限制跳槽协议,霞山商户遭断电断水
湛江水产业格外发达。在这个76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100万人靠水产及其产业链谋生。然而,湛江的水产交易仅有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下称霞山市场)一家。如今,有人窥见其间商机,建成规模更大的南方水产市场(下称南方市场),并出台优惠的招商条件。
近日有人报料,霞山市场靠不正当竞争手段,令中间商无法“跳槽”至其他水产市场。南方日报记者为此前往湛江调查。
局面
40万吨虾独家批发市场难消化
2009年,湛江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约1150亿元,其中,水产品的直接生产总值约112亿元;加之水产业上下游的饲料、药物、运输、加工等产业,没有人会怀疑水产业在湛江的经济支柱地位。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2009年,湛江共生产40万吨对虾,占全国的1/4,占广东的2/3,产量全国第一。每10只走出国门的中国对虾中,就有1只出自湛江;以概率计,美国人每吃6只虾,就会碰上1只湛江虾。
水产加工业在湛江遍地开花,企业约有250家。新鲜生猛的对虾经整理归类、包装冷冻,被运往各地。湛江另有20万吨对虾来自国内其他地区。即便是在珠三角城市,渔农们也习惯把无法在当地售罄的对虾运到湛江,卖给水产加工厂。
湛江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虾集散地。
当地多位水产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仅凭霞山市场一家,根本不可能消化湛江年产40万吨的虾。一位熟知内幕的人士告诉记者:“霞山市场并未在国家质监部门备案。这里卖的虾,是从各个养殖场出来的,混在一起卖,入场的时候也没有严格检查。万一出了食品安全问题,很多情况下难以查到源头。”
记者走访了霞山市场,发现它靠近海岸,道路狭窄,路边停满货车。市场由一个个简易工棚组成。在霞山区渔业公司码头租用场地开设的几十家对虾加工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大海,当地居民颇有怨言。
有人反映,货车运货要进霞山市场得交进场费,大车50元/次,小车20元/次。每箱虾还要征收交易费2.8元,加大虾农成本,不利于行业壮大。
记者从湛江市政府获悉,根据最新规划,该市场将于2年内搬离市区,迁至麻章区的宝满村。
竞争
商户既占新摊又保留旧档口
有人试图通过合法竞争重组市场。2003年前后,曾有一位姓彭的老板斥资千万,在霞山市场边上建了一个规范化的水产交易市场。然而,“因为遭遇了强大阻力”,这家已到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新市场未曾开业一天,就莫名其妙销声匿迹了。
去年,国通水产公司在粤西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海田市场内圈地500亩,兴建南方市场。首期建设面积200亩,拟投资2亿元,打造东盟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
南方市场于今年3月28日开工建设,首期建筑面积是霞山市场的3倍;若三期全部建成,建筑面积将是霞山市场的15倍。该市场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
今年7月,南方市场对外招商,并打出“免2年租金”的优惠。消息传开后,轻轻松松地招到70来家商户。而这些商户中,大多数都是霞山市场的老商家。他们大多并不与霞山市场解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家告诉记者:“两边可以同时经营嘛,看哪边更好就在哪边扎根。”
代价
不签“卖身契”遭断水断电
黄先生跟霞山市场合作10多年了,自称“一直按时交租,遵纪守法,合作融洽”。
2009年5月,黄先生续租霞山市场的E7号100多平方米的档铺,经营冰虾批发生意。黄先生向记者抱怨:“今年,霞山市场听说南方市场要开工,就通过各种手段,要霞山市场内的商户跟他们签订两份本质上是‘霸王条款’的《补充协议》,作为正式租赁合同的补充。”
记者拿到了这两份《补充协议》。3月份的补充协议上要求“每位商户须缴纳1万元的保证金;不得在本市同类市场经营或租赁同类型的对虾交易档位(含以用户名义租赁的,或与他人合伙经营的)”,否则没收1万元保证金。8月份的补充协议则写着:“与南方市场签约的商户,取消在霞山市场经营资格,并追究其违约责任”,“违约方应给守约方赔偿违约金10万元”。
黄先生拒签8月份的补充协议,但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黄先生反映:8月25日上午10时许,霞山市场的30多名保安和物业管理人员强行冲进E7号档铺,切断水管,拆走水表,还断了电源,造成档口无法正常营业。
黄先生只得向隔壁的“海顺水产”档口借水。岂料,市场工作人员发现后,又于8月30日下午把“海顺水产”的水表也拆走了。
据记者了解,不仅是黄先生,其他不肯签《补充协议》的商户,也多次受到一些不明身份人员的威胁。记者通过电话向霞山市场的老板求证“商家被强签《补充协议》及被断水断电”一事,遭到拒绝。
南方日报记者 胡亚柱 见习记者 范琛 实习生 谢富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