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显示民众间信任感逐渐下降 道德秩序待修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13:08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封面:我们怕什么。 新民周刊封面:我们怕什么。

  侠义之风 落花流水

  四个安徽英雄的义举,让无数上海人辗转难眠。

  城市,让英雄更美好。城市,让渣滓更渺小。城市,让“可爱的中国”面对所有的魍魉魑魅重振一声:“打!”

  当无数人感慨社会良知的缺失,人间正义的萎软时,发生在今年1月3日下午上海街头的抗暴,却以皖籍英雄的鲜血重新大写一个“人”。

  上海,以无数的鲜花和赞叹重新唤回了城市精神。

  我们有过英雄。最近的民间记忆,就是大学生“汪洋”。但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我们开始丧失这样的勇气。

  “道义”两字,本该充沛于天地,鼓荡于四野,但现在听来太过陌生。

  “道义”是什么?在动物,是营救同类的本能,在人类,是一种规过向善的勇气,一种舍弃小我、维护公益的风气,在黄河和长江之间,在昆仑和大漠之间,它们曾经的风行,就像当下的拜金和猥琐……

  且不说孟尝、春申、平原、信陵,救危继绝,扶弱抑强;且不说田横、季布、剧孟、郭解,舍生取义,一诺千金;那岳武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我们还有吗?那谭嗣同“变法流血自我始”、陈天华“不共和,宁蹈海”的精神,我们还有吗?

  甚至,那“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江湖义气”,我们还有吗?!

  30多年来,侠勇之风落花流水。是谁让英雄和义举在这个时代显得滑稽可笑的呢,当人们潮水一样地争做一个狡黠的小人和猥亵的小丑时,我知道时代的心,快停止跳动……

  是安徽义士让这个冬天不太冷,是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的“中文版”让我们彻夜难眠——

  起初,他们污染江河,我无语——因为那不是我的故乡;

  他们制造毒奶粉,我无语——因为受害的不是我的孩子;

  他们的工人接二连三跳楼自杀,我无语——因为我不是工人;

  后来,暴力强拆遍地开花,我也无语——因为那不是我的祖居;

  接着,有人抢劫,有人明火执仗,我还是无语——因为受害的不是我;

  老人躺在路边奄奄一息,我仍然无语——因为那不是我的爹娘;

  最后,当死亡直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为我呐喊……

  (主笔  胡展奋)

  我们为何做看客

  选择做看客,是否就是选择容忍,这注定不是一个可以用道德简单考量的命题,即便站在道德高地俯瞰,人们心中也明白,灾难真正轮到自己时,内心的那份脆弱和颤栗。

  主笔/胡展奋 首席记者/杨 江

  如果我们在现场

  一伙窃贼正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一名乘客的背包;

  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突然摔倒在路边,不能动弹;

  一名行色匆匆的路人裤兜内突然掉下一个钱包:

  如果我们在现场,该怎么办?

  我们不得不承认,设置这些情景,连我们自己都遭遇尴尬,这是一个拷问内心深处的难堪,我们忽然发现,很久以前我们就已经丧失了挺身而出的勇气。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遭遇这样的纠结,一方面,我们强烈谴责种种不义、不法的行为,我们们褒扬挺身而出的勇义之士,但另一方面,轮到自己面对这些事情的发生时,我们又往往袖手旁观,眼看着一桩桩罪恶的行为在眼皮底下横行。

  是啊,如果我们在现场,该怎么办?

  如果在现场,我们应该一把抓住罪恶的手,大喝一声:干什么?!可是,我们很可能发现我们只是孤独的斗士,我们的呐喊无人响应,我们只是供人消费的演员,所有的人都在观赏这场与窃贼的搏斗将如何收场。

  如果我们在现场,我们会绝望地发现,我们的底气反倒不如窃贼,被追的不是窃贼,反倒是我们,我们将被继续围观,为了躲避暴徒的匕首而狼奔豕突。

  如果在现场,我们很可能倒在暴徒的手下,后者扬长而去,围观的来了,褒奖来了,叹息来了,等着我们的将是难以报销的医药费,而被我们解救的乘客却转身离去……

  是啊,如果我们在现场,我们又能做什么?!

  鲁迅先生当年愤怒于国人争抢人血馒头的麻木,不停地“呐喊”,今天,我们们却发现愤怒于看客心态的我们,同时又重复着看客的冷血。

  我们看贪污。我们看渎职。我们看造假。我们看诈骗。我们看摔倒。我们看强奸……

  路见不平,出手相助。见义不为,无勇也。我们为什么总是看着“上面”,埋怨体制?为什么总是等着“肉食者”示范?社会,毕竟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啊。

  2011年1月3日,不满于这个现状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久违的、难得的感动,四名安徽乘客在上海公交车上勇斗暴徒以至负伤。人们将他们颂为平民英雄。四名安徽乘客的举动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光芒与阴暗。

  如果,我们在现场,怎么办?

  面对窃贼,能否挺身而出

  《新民周刊》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街头调研,我们首先发现街头访问越来越难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严重透支,以至于行人们面对调研必须先确认一下这是不是一个骗局,等着他们的会不会是一个早已挖好的陷阱。确认了不是兜售保险的,确认了不是拉人办卡后,人们还是较为耐心地配合此次调研,涉及的人员有大中学生、中青年、老者,他们有些是上海人、新上海人,还有一些是打工者或前来旅游的过客。

  我们设置的第一个命题是:当你在公交车、商场、街头目睹盗窃或抢劫行为的发生,你会选择:A装作没看见,或者当看客;B视情形是否会危及自身安全再决定是否挺身而出;C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共有50名行人回答了这份问卷,其中19人,选择了“装作没看见,或者当看客”,26人选择了“视情形是否会危及自身安全再决定是否挺身而出”,只有5人选择了“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通过对受访者性别、年龄以及知识结构、成长背景的对应分析,记者发现,知识层次越高、接受外部信息越多、城市化程度越高的人较多选择前两项,其中,选择“装作没看见或者当看客”的人多为女性、老年人等弱者,也不乏曾因见义勇为而“流血又流泪”的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反倒是一些刚入城市的农村青年、大、中学生多选择“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记者进一步询问这三种答案者作出如此选择的缘由,典型案例如下:

  案例一:赵小姐,26岁,大学本科学历,外贸公司职员,新上海人,选择A。

  我首先要声明,我选择看到有人在行窃会装作没看见,不是说我这个人是冷漠的或者没有正义感。我并不是一个冷血的人,我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时都捐款了,我还与好友资助了一个山区的贫困孩子。

  我的内心一直很痛恨小偷,因为我也是受害者,大学三年级时,我曾经在公交车上被偷走钱包,生活费、学生证、身份证、信用卡都弄丢了,导致我半个学期省吃俭用,在校外打工才度过这个难关,我家在外地,父母为我上学已经花了很多钱,我不好意思告诉他们。

  几年前,我与同学们去市区逛街,坐公交车时,我们亲眼看到一个男人几次伸手想从一个阿姨的包里偷东西。因为我们有好几个女同学都在,可以互相壮胆,因此就大声斥责那个男人是小偷,我们们一喊,他把手就缩了回来,那个阿姨也发觉了,赶紧把包搂到胸前,还狠狠瞪了一眼小偷。

  但是小偷马上就对着我们破口大骂,说公交车拥挤,他只是不小心碰了一下别人的包而已,是我们冤枉他了。

  他满口脏话,骂得很难听,我们明明看到他是想偷东西的,他反咬一口,我们又羞又气,我当时很失望,我们帮助过的那个阿姨在我们被骂的时候居然当作没听见,头也不回,一车的乘客眼看着我们被骂,也不帮我们,最后还是司机帮我们打了圆场。

  这事让我很寒心,后来我们大学城有一个学生(汪洋)看到小偷偷东西,追进厕所抓贼,结果被小偷一刀捅进心脏,遇难了。这事对我刺激太大,那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实在可惜,我在网上看到了太多这样的报道,要么是见义勇为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众目睽睽之下被歹徒打伤甚至捅死,甚至最后被救的人都不肯出来做证明。还有抓小偷的时候不小心把小偷撞伤、撞死,因此赔钱甚至坐牢。

  我有一种世态炎凉的感觉,觉得现实很残酷,也很让我失望,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现在面对这些丑陋的现象越来越没有一个挺身而出,共同抵抗的氛围。

  小偷的胆子现在越来越大了,身上都带了刀,我妈妈也叮嘱我不能管闲事,要保护好自己。

  身强力壮的大男人面对窃贼都畏畏缩缩,你说,我们一个柔弱女子能怎样?

  我很同情那些被偷的人,我曾经看到一个四五十岁的农民坐在街头哭得像个孩子,因为他辛辛苦苦打了一年的工赚来的钱在公交车上被盗了。

  我给了他100元,不过,我妈妈说我很可能被骗了,因为现在城市里靠不幸骗取他人同情、牟取不义之财的人实在太多。

  是真是假,我对这个社会上的很多现象已经失去辨别能力了。

  案例二:王先生,34岁,大学本科学历,公务员,上海人,选择B。    

  我身边很多亲友在看到行窃行为发生时也会选择当作没看见,我能够理解他们这种貌似看客的心态,但我的了解,不是他们道德层面出了问题,他们是基于现实作出的无奈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我并不赞赏那种不自量力,甚至牺牲个人生命的见义勇为行为,毕竟与金钱相比,生命更宝贵,就我个人,我也要求家里的老人、孩子在外面要少管闲事。

  但是如果我们大家都做看客的话,这个社会就太悲哀了,不法分子越来越猖獗,最后受伤的终究还是我们自己。

  我多次遇到窃贼,在30岁前,我的做法确实是不会考虑很多,当场就会呵斥小偷,阻止盗窃行为的发生,但是有一次让我至今想来都后怕。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20多岁的男人在偷东西,他手刚伸进一个女乘客的包就被我一把抓住了,女乘客对着窃贼大骂,身边的乘客看到我控制住了小偷也围过来训斥。

  但是当陷入困境的小偷突然掏出一把刀对着我们挥舞的时候,原本对我有利的形势急转直下,所有的乘客都散开了,没有人敢再吭声。我当时进退两难,我也害怕,但我多么希望大家都能够像刚才那样团结,大家正义凛然,毫不畏惧,小偷的气焰肯定会被打压下去。

  但是我没有看到这一幕,车厢内变为了我与小偷两个人之间的对决,小偷变得更加嚣张,把刀挥到我的眼前警告我。被偷的女乘客赶紧劝我:算了,没偷到东西就算了。我只好放手,小偷胆子更大,大声吆喝让司机停车,然后扬长而去,还隔着车窗指着我骂。车子开了,一车的人开始表扬我,痛斥小偷,但是我突然觉得我们大家都好滑稽。虽然失望,但是我终究还是理解他们的难处。

  我的妻子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她大学时,老师布置任务让他观察社会,她选择了公交车,结果她看到了窃贼,她盯着窃贼,窃贼也狠狠盯着她,妻子心理很矛盾,想提醒乘客,但怕被报复,更怕无人帮助,结果,她在矛盾过程中,窃贼得手了。等窃贼下车了,突然又冒出很多人提醒被窃的乘客。

  我跟妻子讨论过,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做看客,这并不是闲事,事关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但是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我们首先要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智慧地提醒被盗者,如果我们不注意方式,万一出了意外,贷款怎么办,孩子怎么办。

  我的方式是,可以死死盯着窃贼,让他明白已经被发现了,或者佯装要从窃贼与乘客间穿过,故意用手撞击乘客,引起她的警觉,或者悄悄告诉司机。如果我身边的朋友多,窃贼没有同伙,我们就会明着制止窃贼。不过,对于某些地区来的小偷,我也很畏惧,他们手上都有刀。

  我总的希望是,大家要勇敢地团结起来,老鼠过街要人人喊打,不能是现在这样正不压邪。

  案例三:李先生,19岁,高中学历,外地来沪务工人员,选择C

  我肯定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本能的行为。我不懂什么大道理,我只知道在我们老家,村里如果有贼偷东西,全村的人都会掏出扁担、棍子冲过来围堵小偷,如果有谁看戏会被大家鄙视的。

  我到城市时间不长,但在公交车上也好几次看到过窃贼,其实我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但他们都装糊涂,我觉得城市里的人是不是太功利了,好像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了。

  做贼的总归是心虚的,小偷再嚣张也是装出来吓人的,城里人胆子小,一唬就唬住了,我最喜欢刘欢的那首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我有一次看到小偷偷电动车,我大喝一声就冲了上去,小偷看我这么猛,马上就跑了。

  前几天4名安徽人在上海抓小偷被捅伤的事,我看了报道后曾经想过,如果他们不是亲戚朋友一起坐车,而是单枪匹马,还有没有这个勇气挺身而出。但不管怎样,他们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很难得,我为他们骄傲,这事为我们这些外地人争光了。

  我看到报道说,他们与小偷搏斗时,很多人旁观,不肯出手帮助,最后叫出租车还被两次拒载,最后花了100元才乘上了一部出租车。这事听起来确实让人心寒。城里人不要觉得这些事与己无关,类似的事情发生多了,正义就会受伤,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社会风气也就越来越差了。

  抓贼不仅仅是警察的事。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如果都不能勇敢地维护它的安全,当轮到你自己被偷无人出手相助的时候,你能抱怨谁呢?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

  我们调研的第二道题目是——看到老人摔倒路边如何反应:A装作没看见或者当看客;B有多人目击、协助的情况下上前扶起或者拨打120;C毫不犹豫扶起来。

  同样的50名受访者却出现了与前一个命题反差较大的选择,其中25人选择了B,19人选择了C,只有6人选择了A。

  此前在遇到小偷行窃时选择做看客的人绝大多数都在这道题中选择了有所作为,不过要注意的是,很多选择B的人在等待安全条件具备的过程中,最终被别人抓住了挺身而出的机会,而成为了实际上的不作为者。

  一名选择“装作没看见或者当看客”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曾经有人因为扶起摔倒的老人最终被老人倒打一耙讹诈医药费的事发生,虽然最终真相得以澄清,但已经让他形成了判断,遇到类似事情,为避免麻烦惹身,干脆赶紧直接走开。

  32岁的杨先生来自外地,他说原本自己遇到老人摔倒会毫不犹豫提供帮助的,但现在确实会思量一下。

  南京的彭宇案被受访者屡次提及,即便一些文化层次不高的务工人员也多通过媒体报道对此事印象深刻。从事文化工作的杨先生说,彭宇案是一个分水岭,真是一个现代版的“葫芦僧判葫芦案”,直接导致他身边的很多人改变了对摔倒的老人是否该出手相助的观念。

  杨先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感叹:“若干年前,我们给老人让座,老人是感激的,他若不言谢,他分明是尴尬的;今天,我给老人让座,老人是觉得理当应该的,他若感谢,我分明是尴尬的;若干年前,我扶起老人,我是心怀坦荡的;若干年后,我扶起老人,我是心怀忐忑的……”

  “谁人家中无老小,对老人、孩子出手相助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杨先生说,有一次他在公园内看到一名老太太倒在地上很长时间,很多游客见状赶紧绕行,良知让他无法无视,但是当老太太将手伸向他的时候,他确实迟疑了。

  那一刻,他想到了彭宇的遭遇,他想起了背负的房贷与万一扶起老人后惹上的无尽的官司。

  “小伙子,不要担心,我是自己摔倒的。”老人的话让他很羞愧,赶紧上前将老人扶起,而后逃之夭夭,那样子俨然老太太就是他撞倒的一般。

  他叙述这段经历时的神态俨然彭宇站在法庭上的那般无奈。他从新闻中看到彭宇案后,有老人摔倒路边无人敢救,最终还是外国人上前扶起的事例。

  “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老人的悲哀。”杨先生感叹,一些老人的做法确实伤害了年轻人的善心。

  不久前,他在公交车站遇到一名老太太向他借手机打个电话,老太太自述自己是退休医生,不是骗子,因为手机忘记带了,没法和家人联系。杨先生把手机借给了老太太,公交车来后,杨先生还为老人找了一个座位,但几分钟后,老人身上突然有电话铃声响起。

  “她明明带了手机,为何要骗我,难道是为了节省那区区几毛钱的电话费?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你说我以后还要不要帮助老人?”

  受访的赵小姐也有同样的感触,她说,类似彭宇那样的案例多了,她不得不在帮助老人时采取自保的措施,比如有人作证或者多人共同施救的情况下才会出手。

  不久前,赵小姐的外婆在去菜场途中摔倒,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一些路人束手无策,要么走开,要么忙着寻找警察或者城管,最终还是几个老年人把外婆扶了起来。外婆为此感叹世风日下。

  不过在赵小姐看来,我们都是受害者,却又都是道德秩序的破坏者。

  面对街头诈骗与行人丢失钱物

  路遇街头诈骗或行人丢失财物是继盗窃、老人摔倒外,人们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最为容易碰到的需要挺身而出的情形。针对我们的调研,50名受访者中有过半的人选择“提醒失主,但不主动捡起”,有近18%的人会选择“绕开,当作没看见”,剩余的人选择“捡起来送还失主”。选择前两者的受访者的解释是因为街头长期存在故意用丢失东西来实施诈骗的案例,因此必须多加防范。

  对于路遇街头诈骗,有近四成人选择“当作没看见,直接走过”,原因是怕遭遇报复,还有近五成的人选择“视情况而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巧妙提醒一下对方”。这一点与遇到窃贼时的反应十分吻合。

  这份调研的最后我们还设置了两个命题:如果你的家人遇到上述盗窃、诈骗的行为你会否挺身而出?如果你或者你的亲友需要帮助时,你是否希望有人挺身而出?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我们会挺身而出”、“我们希望有人挺身而出”。

  对于四名安徽人1月3日的壮举,受访者们一致表示很敬佩,“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勇义之士”,这反映出他们对见义勇为的渴望,也折射了人们对看客现象的忧虑。我们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这种看客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有人归咎于教育的失败、政策机制的缺失、物欲化的社会生态,也有人归咎于没有一个信仰的社会。

  很遗憾,很少有人将责任归咎于我们自己。我们当然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挺身而出的勇气,我们也没有权利要求所有人都去当英雄,英雄也不应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正如正义与勇气可以传染,冷漠也同样可以传染,在看客与挺身而出之间,我们可以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看客心态最终会阻挠我们共享城市生活的美好,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可以留给学界去进一步梳理探讨。然而,多年来,学界为这个复杂的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答案显然不是明天就能给出的。

  受访者的一个反问,让我们忽然觉得媒体人再多的呐喊也是空洞无力的,他们问我们:你能拿出怎样过硬的理由来说服人们不再做看客?

  当选择做看客已经变为人们的生活经验时,已注定不是一个可以用道德简单考量的命题,即便站在道德高地俯瞰,人们心中也明白,灾难真正轮到自己时,内心的那份脆弱和颤栗。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感动于四名安徽人的壮举,也感慨于50名受访者内心的独白。

  此刻,铭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的那首著名的短诗,分明就是对中国当下社会的警示。

  如果有中文版,它也许是这样的:

  在中国。

  起初,他们污染江河,我无语——因为那不是我们的故乡;

  他们制造毒奶粉,我无语——因为受害的不是我们的孩子;

  他们的工人接二连三跳楼自杀,我无语——因为我们不是工人;

  后来,暴力强拆遍地开花,我也无语——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祖居;

  接着,有人抢劫,有人明火执仗,我还是无语——因为受害的不是我们;

  老人躺在路边奄奄一息,我仍然无语——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爹娘;

  最后,当死亡直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为我呐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信任 见义勇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