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超七成网友称送礼已成无奈负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4日17:13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王宁 刘娟娟

  年关将至,几乎每个人都要面对“送还是不送”、“送什么”、“花多少钱”这几个重要问题。

  不论是领导、客户,还是新朋旧友,抑或是觉得将来用得上的关系人物,通过送礼来进行人情投资给人们带来了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焦虑。

  《环球》杂志联合搜狐网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网友对目前的送礼风气并不认同但是却又不能不送。这次调查共有35865人次投票。

  更多的“礼”送给领导和客户

  在调查中,选择“从来不送礼”的网友只有区区的5.7%,与选择“极少送礼”的网友加起来才仅占所有人数的三分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益龙认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会送礼,这是一种维系社会关系的方式,是一种社会风俗。形式化的送礼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作为一种习俗,它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功能,如果送礼没有功利性,会更接近送礼的本质意义。

  著名民俗专家刘魁立针对调查结果表示,在观念上,大多数人对于“礼”的本质还是有一种传统的、本真的理解。“礼”不应该更多的与物质、利益相关联,这样会妨碍真情的表达。礼之所以称为礼,是因为它是传统道德的一部分,是人际关系的表现。而这种人际关系并不是以利益的追求为出发点的,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是我们传统的价值观。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给礼赋予了更多的东西。

  陆益龙对《环球》杂志说:“有74.57%的网友对送礼表示无奈,但是又不得不送,这反映了送礼已成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上的责任。对于有的人来说,送礼已成为负担,对个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只有11.64%的网友旗帜鲜明地反对送礼,比例很少。这说明虽然很多人对送礼表示无奈,但这个社会还是需要一种礼物的往来,以推动、促进社会关系的发展。”

  在调查中,给领导、客户送礼的比例高达35.78%,超过了包括亲朋好友在内的所有其他人群。陆益龙认为,这反映了很多时候,领导把握了资源配置的权力,下属则希望通过送礼能在资源配置中占优势。当然,也有为表示尊敬给领导送礼的,但毕竟占少数。正常来说,给领导送礼的比例应该少些,给亲朋好友送礼的比例应该多些,那样才会体现“礼”的本质意义。

  为“求人帮忙”而非“感情维系”而送礼

  随着送礼内涵的变化,人们也同时提出了另外一个质疑:如今的送礼,是不是已经蜕变为贿赂的代名词?

  陆益龙对此有不同看法:“给帮助自己的人送礼不一定是贿赂。中国人很注重礼节,哪怕对方只是帮一个小忙,不表示一下会显得不够义气。”

  刘魁立则认为,现在很多人都把送礼当成一种投资,认为送的礼越厚,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多;而当别人帮了自己,就要回以厚礼作为答谢。这个时候礼才会违背了它所包含的本义。

  关于送礼的原因,陆益龙分析道:“我们可以看到,一半以上是求人帮忙的,比例较高,而选择维系关系的,比例应该再高一些,因为这才是送礼的本质意义。”他认为,现在送礼的意义,更多的由情感的表达,变成了物质与利益的交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制度不透明、不规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中国老百姓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就是变通,不相信规则,行贿性质的送礼就是一种变通的手段。

  刘魁立向《环球》杂志举例说明,如今在一些地方,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由原本的老师对弟子的爱,出于授业解惑而付出的感情,变成了某种程度上利益的交换。人们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不送礼,就一定会遭遇偏见,这种倾向是十分危险的。

  “在西方社会,人们不会送很重的礼,多数是鲜花、明信片、小礼物等。而在中国,礼物中却多数是烟酒等奢侈品。烟酒卖得越来越贵,以及绝大多数奢侈品消费,很大程度是因为送礼的需求造成的。这种带有行贿性质的送礼,不仅腐蚀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将我们的传统黑化。”陆益龙说,“全社会应该共同行动,每个人都应该通过遵守公平的规则,来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而现实是,很多人都要求公平公正,但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就没有从我做起。想要遏制名为送礼实为行贿的行为,我们任重而道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