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娜的幸福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1日14:40  环球人物杂志

  《环球人物》杂志专访中国女子网球头号选手

  李娜的幸福生活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袁旻

  《环球人物》杂志驻澳大利亚特派记者  李景卫

  1月29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澳网”)女子单打决赛中,中国球员李娜获得亚军,创造了亚洲网球选手的历史最好成绩。

  当身着白色T恤、黑色网球裙的李娜,微笑着捧起组委会颁发的银色奖盘时,脸上写满了幸福。澳大利亚网球协会主席感叹:“这是李娜为中国人创造的历史,虽然没有获得冠军,她站在这里也是最大的突破。”面对如此高的褒奖,乐呵呵的“武汉丫头”李娜感谢了自己的幕后团队、赞助商、对手、朋友、球迷,最后是自己的老公兼教练姜山。黑黑胖胖的姜山看着太太夸自己,憨憨地笑了。

  “真心喜爱网球最重要”

  要采访李娜,首先得通过姜山这一关。

  1月30日下午,记者给姜山连续拨了四通越洋电话,他始终拒绝接听。于是,记者发出短信:“姜山先生,我是环球人物杂志的记者,想对李娜做个专访,请代为安排。”几分钟后,姜山回复:“要采访,现在就可以。”记者随即再次拨通了他的电话:“您好,我是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谁知,他的第一句话却是:“你怎么证明你是环球人物杂志的记者呢?”记者正准备解释,电话那头传来了笑声:“哈哈……我和你开玩笑的。李娜就在这边,你要问她几个问题?”“4个左右。”“那好,你问吧。”

  环球人物杂志:首先恭喜您为中国网球甚至是亚洲网球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首次跻身网球四大满贯赛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决赛。此时此刻,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李娜:我很满意自己的发挥。本赛季我有一个新的教练团队,他们很辛苦。我们都渴望证明自己,非常感谢他们。

  环球人物杂志:最后没拿到冠军,是不是会有遗憾?

  李娜:我没有留下任何遗憾。打到这一步,自己已经很尽力了。

  环球人物杂志:从今天开始,您就是“澳网亚军李娜”了,这会不会给您以后的比赛带来压力?

  李娜:对我来说,“澳网亚军”并不是一个很高的起点!这只是一个突破而已,所以我没有什么压力。我也相信,未来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环球人物杂志:那么,您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李娜:对于未来的目标,说实话,我没有想太多。现在,我只想开心打球,仅此而已。

  环球人物杂志:您就不想去争取一个法网、温网或美网的冠军?

  李娜:赢得网球大满贯是每一个球员的奋斗目标,对我也是一样,但这不是说我一定要拿到冠军才行。只要自己认真付出,其他的东西顺其自然就好。

  环球人物杂志:您知道您已经在国内引发了“网球效应”吗?

  李娜:我这次的突破让中国女网距离大满贯更近了一步,这个成绩会让人们有更多的信心走下去。

  环球人物杂志:因为您,很多中国孩子会去打网球,您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李娜:我不敢说有很多小孩子是因为我李娜才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的。我希望这些孩子都是因为兴趣而打网球,不带那么多的功利性。真心喜爱网球最重要。

  环球人物杂志:最后是一个私人问题:您的丈夫姜山对您意味着什么?

  李娜:我特别依赖他。尽管他只有30多岁,但思想非常成熟,改变了我很多。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了,感情已经完全转化为亲情。

  妙语连珠的“强硬派”

  记者和李娜聊完,姜山接过电话,一本正经地亮出粗嗓门:“你不是只有4个问题吗?怎么超了这么多?”记者答道:“因为想让她多说一点儿……”“哈哈……我还是开玩笑。”姜山又发出一串笑声。

  姜山爱开玩笑,而李娜的妙语连珠也不输给丈夫。每一次在镜头前亮相,她总能奉献几句“经典台词”。此次澳网比赛中,她赛后总会被主持人拉住。主持人问她取胜秘诀是什么,她答道:“主要靠一张信用卡。我赢了,老公就奖励我,带我去购物。”记者问她如何研究对手,她说:“那是教练团队的事,我负责回去睡觉。”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她大胆地说:“你们看见看台上穿黄色T恤的男人了吗?那是我的丈夫。我最想说,无论他是胖是瘦,是帅是丑,我都永远跟随他、爱他。”

  生活中的李娜也不失调皮的个性。1月14日,她在悉尼巡回赛上获得冠军后,更新了微博:“感谢大家的支持,我要准备澳网了,希望大家一切顺利……”末了,她不忘补上一句:“我要整理包包了,姜山一点都不帮忙。唉,郁闷!”李娜微博的背景是一张自己大笑的照片,让人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个开朗的女孩。照片左下方有5个大字:满贯的突破。

  李娜也是个任性、强硬的人。1999年,她进入国家队,并迅速成为网坛“金花”中的代表人物。因为“看不惯”国家队的体制,两年后,未经领导同意,她留下一封信就退役去读书了。那封信的内容是:“尊敬的国家网球队领导,由于我个人身体不适,可能不适于网球的发展了,希望特批我下队。”后来,还是湖北队教练亲自跑到华中科技大学,才把她“请出山”。然而,重回国家队的李娜,被很多媒体描摹成了一个“异类分子”。“200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时,我说觉得在国家队很茫然,第二天报纸就写我炮轰国家队,说我不爱国。”之后,又有消息说她指责国家队“奖金分配不合理”、“管理机制不与成绩挂钩”,等等。面对这一切,李娜后来干脆不予理睬。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直来直去”、顽强的性格,正是李娜能在球场上取得突破的内在原因。

  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

  李娜说,她要感谢她生命中最重要的3个人。在本届澳网四强战之前,澳大利亚《时代》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李娜在文中说:“我父亲在我1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妈妈一个人照料。我不能总是向妈妈提要求,这会让她很为难。她让我一直相信,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1982年2月,李娜出生于湖北武汉。父亲李盛鹏曾是著名的羽毛球选手,因为“文革”耽误了运动生涯。他特别希望女儿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于是,李娜5岁那年,父亲把她送到当地的一家体育馆练习羽毛球。后来,体育馆网球队的教练看中了她,把她带到了网球队。从那时起,父母就成了李娜的“全程陪练”。每天,父亲都会骑车载着她到体育馆练球。母亲则把饭菜做好,等女儿训练结束后给她洗澡,陪她吃饭。有时遇上坏天气,没法骑自行车,父亲就牵着女儿步行到体育馆。

  李娜14岁那年,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她的启蒙教练后来回忆说,李盛鹏在弥留之际写过一封信:“教练你好,由于我身体不好住院两个月,一直没时间看李娜训练,更不知道她的近况。只有她来我这里一次,我问她一次。但每次我都对李娜说,‘教练带这么多孩子,你要加倍努力’。李娜有不对的地方,请教练狠狠教育。严师出高徒,我只希望在她的身上实现我没有实现的愿望。孩子的事就拜托您了!”2001年,李娜横扫国内女子网坛时,那位教练拿出了这封“托孤信”。李娜看罢,当场哭成了泪人。

  父亲去世后,李娜仿佛一夜间变成熟了。已经在体校学习的她,训练起来更加刻苦。当时,体校的条件很差,她洗澡用的水都是食堂蒸饭后留下的剩水;冬天天冷,她只能在被窝里把带来的饭焐热。她的母亲曾回忆说:“有一次我去看李娜,等她睡着了准备走,结果在门口听见她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我也哭了,这真是造孽啊!”

  1997年,父亲去世一年后,李娜拿到了全国青少年网球总决赛的冠军。由于表现优异,不久,她被选派到美国进行学习、训练。在国外的日子,她会按时给妈妈写信,聊聊学习、训练的情况。每一封信,她都写得有板有眼。回国后,她将学来的技术用在球场上,很快就“统治”了国内女子网坛。不过,母亲很少看李娜的比赛,即便是此次澳网决赛,她也有些不敢看,“我心脏受不了,不是输不起,是怕她没发挥水平……”被硬拉着看上几分钟比赛,她也会脸色通红、呼吸急促:“不行了,我得出去透透气。”不过,母亲现在放心多了:“现在有姜山在她身边照顾,我很放心。”

  姜山曾是湖北省队的二号男单选手,实力不俗。李娜曾透露,她12岁那年,就开始暗恋这个“偶像”,经常偷偷看他打球。后来,教练让姜山带着李娜练混合双打,两人于是慢慢熟悉起来。有一年的情人节,李娜鼓起勇气倒追起了姜山,送给他一盒巧克力。后来,李娜退出国家队,拉着姜山一起去读书,两人的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2006年1月,两个年轻人终于步入了婚姻殿堂。为了纪念和姜山的相恋,李娜在自己的左胸文上了代表他们爱情的符号——玫瑰和心。

  在外人看来,李娜似乎有些强势。2009年的澳网第二轮比赛中,李娜被对手完全压制,焦急的姜山在看台上不断叫喊。只见李娜对着看台大吼一声,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姜山轰了出去。不过,姜山并没有生气,换了个地方继续看比赛。2004年,李娜重归国家队。领导给了她好几个教练人选,但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姜山,因为那是最了解她、也是她最信任的人。在比赛中,李娜一旦打得不好,最“倒霉”的就是姜山。她会抱怨说:“姜山睡觉总打呼噜,我昨晚都没睡好,每小时醒一次,所以状态不好。”久而久之,媒体习惯了在转播李娜比赛的时候,将镜头对准观众席上的姜山,并猜测李娜将如何拿他“开涮”。但据李娜的朋友介绍,在家里,李娜全都顺着姜山。姜山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时,只说一句“老婆,我渴了”,李娜就会麻利地把水端到他面前。国家队的一位教练曾说:“李娜和姜山有一种默契,只有姜山才能镇得住李娜。如果没有姜山,她也打不到今天。”

  “金花”成功靠“单飞”

  当然,李娜的成功不是姜山一个人的功劳。近几年,“中国金花”的飞速进步,要从一项计划说起。  

  英国球迷曾感叹自己的国家缺少网球天才。对此,BBC特约评论员特雷西·奥斯汀说,英国网协应借鉴中国的经验:“也许,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他们把很多年轻的球员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送到美国的网球学校去学习。这样做似乎很有效。现在,她们已经取得了成绩,而且成了世界网坛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包括李娜、郑洁、晏紫、彭帅等在内的很多“中国金花”,确实都曾在美国接受训练,受到一些世界名帅的指点。

  不过,“金花单飞改革”可能是中国女子网球水平不断提高的更重要原因。

  “金花单飞改革”,是指2008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网管中心决定“放权”,宣布只要上缴8%至12%的个人收入,并无条件参加国家队的赛事,球员便可享受教练自由、奖金自由、参赛自由等各种“特权”。首先获得“单飞权”的是李娜、郑洁、晏紫、彭帅这四大“金花”。

  经过两年的尝试,“金花”们基本都解决了生存问题。她们能够通过成绩获得奖金,并且都有服装、球拍等方面的赞助商。此外,她们自己聘请教练,使团队日渐趋于稳定。

  2010年,李娜和郑洁在澳网比赛中双双打进了半决赛。这再次证明了“单飞”模式的成功。不过,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认为,这只是中国网球职业化的开端,如果女网选手在伦敦奥运会上的表现能够稳中有升,才算是真正的成功。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环球人物

更多关于 李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