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龙一,为写小说造炸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1日14:57  环球人物杂志

  《潜伏》名声大噪,《借枪》正在走红

  龙一,为写小说造炸弹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刘心印

  要找出近年来在中国最火的电视剧,《潜伏》一定榜上有名。这个出品于2008年的谍战剧,直到现在,每次重播收视率都居高不下。该剧原著小说的作者龙一,自然也受到了关注。然而“成名”对于龙一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他仍然保持着原来的习惯:每天起床后先喝普洱茶,后吃早餐。白天和晚上以读书为主,只有在确定选题之后才会在下午写作。每两天到菜市场买一次菜,交际很少,偶尔见朋友,每周到天津作协取一次信。

  龙一的个性悠闲自在,有着天津人特有的幽默与豁达。他外形上最显著的特征是颏下的胡须,关于蓄须的原因,他说:“长期在家中工作是件很枯燥的事,留须仅仅是为了调节一下心情,让自己有点变化而已。就像我写小说的目的一样,首先是为了哄自己开心。”

  2010年,《潜伏》的导演姜伟再次与龙一合作,根据他的长篇小说《借枪》改编拍摄了同名电视剧,目前已经在多家地方台热播。

  春节刚过,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访了龙一。这位生活简单的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却无一不身处复杂的环境,有着惊心动魄的经历。

  “晚上一写激动了,就会睡不着”

  《借枪》也是一部谍战戏,但与《潜伏》的内容大为不同。《潜伏》里不动声色的生死搏杀,在《借枪》中变成了一场事先张扬的刺杀行动,带有很强的荒诞色彩。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天津租界里,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熊阔海,一面为生存问题发愁,一面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艰难地开展工作。而组织上交给他的暗杀日本军官的任务完全被曝光,最后熊阔海竟然在万人瞩目的行刺点,借日本人的“歪把子机枪”来完成任务,并且被报纸全程报道。匪夷所思的情节构成了一个笑中带泪、可歌可叹的传奇故事。

  环球人物杂志:小说《借枪》是你什么时候的作品?创作中的难点在哪里?

  龙一:《借枪》是2006年开始写的,写作时间6个月,前期准备的时间就很长了。写它的难度主要在描写枪械和狙击所需的细节上。我平日里对枪械知识有所了解,但不足以支撑这个故事。所以我就去中国军事博物馆,看那里的“歪把子机枪”,一盯几个小时,弄得管理员有些紧张。我还拍了照片,对照书本研究。这些工作很琐碎,但小说创作中最激动人心的内容,却往往是从细节中生发出来的。我一般下午开始写作,晚上不敢写,因为晚上一写激动了,就会睡不着。

  环球人物杂志:《借枪》中的熊阔海不像余则成那样是一个智勇双全的革命者,他不够机智,甚至还有一些懦弱。为什么要这样设置主人公的形象?

  龙一:在中国革命史中,像熊阔海这种下层身份的地下工作者非常多,甚至可能是人数最多的。他们依赖信仰和理想的支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党工作。他们的工作经费和生活费需要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需要自己克服,经历的危险需要独自承担。正是这支人数众多的无名革命队伍,以及他们所做的难以统计的大量基础工作,才使得更高层的地下工作者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让那些英雄得以青史留名。成名的间谍全部都是失败的间谍,只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地下工作者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环球人物杂志:你曾经为了让小说里的细节逼真,在家里做过土炸弹。那么为了《借枪》,有没有做过什么特别的准备?

  龙一:前年,我在家里最主要的学习就是研究炸弹。后来发现,做炸弹用的火药味道极大,所以我在写制造炸弹这个情节的时候,就不能把主人公放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不然肯定会被发现。这次写《借枪》倒也没有太夸张,除了跑去军事博物馆看机枪,就是写狙击细节时要计算目标距离,不仅在网上买了许多资料,还把我毕业后丢了这么多年的数学又重新捡起来了。

  环球人物杂志:《潜伏》热播之后很多人去探究余则成的原型,《借枪》中熊阔海这个人物有原型吗?或者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故事吗?

  龙一:《潜伏》中的人物是虚构的,《借枪》中的人物也是虚构的。他们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我研究了众多中共地下工作者之后,从中提炼出来的。

  环球人物杂志:《潜伏》的成功,对你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龙一:影响的是心情。《潜伏》之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说家,在它之后我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小说家,我的创作水平并不会因电视剧而提高。但既然电视剧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也就不能假装清高,标榜自己不在乎电视剧给我带来的好处。好在这些浮名很快就会过去,我仍然是我自己。我唯一担心的是我会因为浮名昏了头,不再尊重自己的工作和品味。

  “一个共识是忘掉《潜伏》”

  《潜伏》原著小说只有1.4万字,姜伟将它丰富成了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龙一坦白地说,自己不懂影视剧创作,《潜伏》的改编完全是姜伟的再创造。

  环球人物杂志:你怎么评价与导演姜伟的关系,《潜伏》中“龙二”这个角色的名字,据说就是姜伟跟你开的玩笑?

  龙一:“龙二”的确是个玩笑,这是姜伟独特的幽默感。我与他的关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只有我们两个人相处,我们会长久地不说什么话,但感觉很舒适。姜伟的为人和工作方式,是“润物细无声”的,他有坚守的原则。他不贪,不止是对钱,而是对世俗社会中多数被众人日夜追逐的东西,都极为淡然。

  环球人物杂志:这次《借枪》的改编和上次《潜伏》有什么不同?

  龙一:《借枪》的编剧是林黎胜,他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来自福建的才子。难得的是,他居然让这部电视剧中充满了“天津味”。他对人物的重新设计,使故事的戏剧结构焕发出极大的活力。而他对几乎所有故事情节的再创作,是一个优秀编剧深厚功力的体现。在《借枪》的整个改编过程中,我没有参与任何意见。我对编剧林黎胜所要表达的,只有感激之情而已。

  环球人物杂志:熊阔海的角色最初定的是由孙红雷演,后来改成了张嘉译。你怎么评价他的表演?

  龙一:张嘉译让我感到惊喜。他近年来出演的电视剧很多,积累了足够的观众和声望,现在需要一个契机来全面且深刻地展示演艺水平,让他的事业能够上一个台阶。在《借枪》中他不但做到了,而且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因为他给了太多的出人意料,他演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英雄。

  环球人物杂志:《借枪》电视剧拍出来后,和你脑海中设想的故事和人物一致吗?

  龙一: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要精彩很多,也深刻很多。在《借枪》筹备之初,所有主创人员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忘掉《潜伏》,既不与自己的作品比较,也不与别人的作品比较。

  环球人物杂志:电视剧《潜伏》火了以后,出现了大量的谍战戏,你认为谍战戏作为一种类型剧,会不会对观众造成“审美疲劳”?

  龙一:任何一种类型剧最初都是独特的,但在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之后,必然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这样的事情曾发生在汤显祖时代、莎士比亚时代,也曾发生在好莱坞,中国自然不会例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当观众厌弃了一种类型剧之后,这个类型才有可能在适当的时机重获新生。

  “老实待着,别轻举妄动”

  龙一37岁才开始写小说。在那之前,他一直在天津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里研究古代生活史和近代城市史。1998年,他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我是一个马球手》,从此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写过的作品中什么题材都有,什么人物都有。

  环球人物杂志: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个人经历吗?

  龙一:我1961年出生在天津,一直到今天没有离开过。上高中时也曾有过很虚幻的想法,想要当个作家,但很快就忘记了。1984年,从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86年就到了天津市作家协会工作。我是个“三门干部”,家门、学校门、机关门,经历简单到乏味。

  环球人物杂志:你的笔名“龙一”是什么意思呢?

  龙一:乾卦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翻译成白话就是“老实待着,别轻举妄动”。

  环球人物杂志:进入天津作协以后,你为什么到1997年才开始写小说呢?

  龙一:刚开始我对历史兴趣正浓,没想搞文学创作。但我研究的内容在那时被认为“很腐败”,不合时宜。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这才听从好友肖克凡的劝导,开始学习小说创作。

  我的小说创作历程和我的历史研究相似,先从唐代开始,然后是辛亥革命,然后是中共革命史。后两者多半以天津为背景。我的当代题材小说,也都是以天津为背景。我热爱天津这座城市,乐于告知世人“我是天津人”。虽然研究历史没有什么成果,但这些内容都成了我日后进行小说创作的材料和间接生活。

  环球人物杂志:从一个研究者突然转去写小说,觉得难吗?

  龙一:其实就是哄自己开心。像我的《长征食谱》,写长征过程中一个厨子的故事,他要想着怎么把皮带、树皮做得好吃……我本人很会做饭,为了写这个小说还特意在家煮皮带,做了不少实验。一点点小细节,就可以让小说真实而有趣,我自己也从中得到乐趣。

  环球人物杂志:听说你厨艺很高,在家都是你做饭吗?

  龙一:我妻子是名教师,平常很忙,我就在家里兼当“煮夫”,结婚20多年她都没学会做饭。其实她也不用做,因为她确实没我做得好吃。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环球人物

更多关于 李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