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
撰稿·西 风
《冬天的骨头》冷峻写实的风格,与密苏里州欧扎克山区阴冷灰暗的天空一样沉重、压抑:多莉的父亲(制毒高手)办理保释抵押了房产、林场,人间蒸发,未能按时出庭受审;保释经纪人告诉多莉,除非能证明你父亲已经死了,否则,你们全家老小都将流离失所。套用海子的诗句描述多莉的处境,会是这般模样:从今天起,做一个坚强的人,喂马,劈柴,不爱红装爱武装;从今天起,关心松鼠和野鹿;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山,众叛亲离。
除了劈柴,17岁的多莉还得照料发疯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至于喂马,因没有草料,只能请邻居代劳。最麻烦的是,必须找到失踪的父亲,哪怕是一具残骸。有困难找警察,开什么玩笑?若非警长泄露多莉的父亲是个告密者,就不会发生父亲“被失踪”事件,多莉也不至于在寻父过程中遭遇那么多冷眼和磨难。
宝玉奇怪女儿出嫁后,“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与多莉的闺密婚后唯丈夫马首是瞻如出一辙。突然闯入男权世界的少女,很快品尝到了性别歧视的滋味:朋友靠不住,亲人更靠不住。
多莉的叔叔绰号“泪珠”,吸毒、脾气暴躁、胆敢冒犯警长的权威、用利斧砍砸他人汽车的挡风玻璃,活脱脱是粗砺、堕落的生活环境流下的一滴“泪珠”;远房亲戚拒绝与多莉对话,好歹送上了一杯水。当多莉穷追不舍,再次送上一杯水,不过是倒在了多莉的脸上,并把她打得皮开肉绽。上帝啊,谁想当麻烦的制造者,可是,为了让家人避免野狗一样的命运,多莉已别无选择。
冬天的骨头,父亲的骨头,为了找到它们,多莉可没少吃苦头。生活就是一个拼搏、妥协和体谅的过程,坚守底线、保持尊严,别当坏蛋,也别怕坏蛋。以少女为主角的《大地惊雷》、《冬天的骨头》双双入围本届奥斯卡多个重要奖项,绝非偶然,赞美女性的坚韧和伟大,向来是好莱坞热衷的题材。
媒体关于美国校园枪击案的报道铺天盖地,似乎美国人傻到不知枪支泛滥的危害,似乎地球上真的存在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物。继《第一滴血》等经典作品之后,《冬天的骨头》继续强调武器才是美国老百姓最忠诚的朋友:“泪珠”不愿下车接受问话,枪是他对警长欺人太甚说“不”的底气,更是对权力不要太过分的最直白的警告;毒打多莉的亲戚找上门来,多莉毫不含糊地用枪口迎接她们。手把手教弟妹瞄准、扣动扳机,既可习得自卫的本领,也是非常实用的求生技能,打几只松鼠补充蛋白质也好啊。
从未出场的父亲,传授给多莉的每一样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弟妹们都要学习,比如:可以接受别人的鹿肉,但不能开口去要。问题家庭也有阳光的一面,多莉在白粉和面粉一样常见的环境里拒腐蚀、永不沾,从不怨天尤人或搬弄口舌,重视亲情和友情,以家庭为荣,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美国少女。
参军吧,至少有4万美元的奖金可以应急。没想到,美军的银子挂得高,至少要等上14个星期。而且,你走了,谁来照顾家人?
被美军拒之门外的多莉,为了家人显现出的勇气、独立、坚强和牺牲精神,激发了“泪珠”的斗志和责任感。毕竟多莉要求的不多,她不关心谁杀死了“叛徒”父亲,只想保留能够挡风遮雨的家。欺负孤儿寡母的舆论压力和多莉面对警察、保释经纪人的从容、镇定,以及“泪珠”不惜鱼死网破的姿态,终于迫使“知情者”透露了父亲的下落。
险恶的江湖、比冬天还冷的尸骨,充满黑色元素的《冬天的骨头》,与其说是一部黑色电影,倒不如称之为一曲另类的励志战歌。《大地惊雷》的少女为父报仇丢了只胳膊,永不言悔;多莉找到父亲硬得需要电锯才能锯开的骨头,最终保住了房子,令人又是惊讶又是钦佩。女性怎样在男权世界赢得尊敬,这两部影片堪称教科书。
海明威崇尚的只能被毁灭却无法被打败的人,当然包括“她们”:你首先是硬骨头的人,然后才是男人或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