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燃尽青春这根火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14:21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哧一下,

  燃尽青春这根火柴

  他们组建敢死团的方式,嚣张得不可思议——    公开在报上发招募广告

  文 | 顾佳赟、林歆

  林觉民“哧”地一下,燃尽了青春这根火柴。

  24岁,“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任凭后来者百转千回。

  3月南国,春花初开。春花般的这对爱侣——      林觉民和陈意映,正筹划运炸弹。

  从福建到广州,一路必有盘查。觉民设计让意映扮成富孀,将炸药装入棺木假装出殡运出。当时卿卿意映已怀孕8个月。后来的绝笔哀恸,世人锥心。

  几乎在同一束春光中,1911年3月20日,上海日华照相馆里,另一个“面貌如玉,肝肠如铁”的18岁美少年正向秘密集会者们诵读宣言:

  国之所恃以立者,民耳。国弱不足忧,堪为痛哭流涕者,民气不振、民心死耳。民心不死,则不畏死而敢死;民敢死,则国得以不亡而不死!凡我同胞中之有血性者、有财力者、有智谋者,皆宜万众一心,入敢死团。

  他叫朱家骅,上海学生“中国敢死团”是日成立。

  青春的心里只有革命的豪迈快意,其他微不足道。

  浙江光复会的杨镇毅联络都用暗号,上海发来的电报末尾署“寿”或“喜”,发回的电报末尾则署“福”或“禄”。当连续接到了好几封“喜”字电,他就出门革命去了,“心情豪迈异常”。

  生活犹如潜伏,只等时机唤醒,慷慨赴死。这个春天,敢死是一种风尚。

  登报招募敢死团

  朱家骅是上海同济德文医学校学生,1911年初,在上海小东门听了宋教仁、于右任讲演,觉得仅仅心动还不够,必须真刀实枪行动,于是与同学邵骥等发起组织“中国敢死团”。

  他们组建敢死团的方式,嚣张得不可思议——   公开在报上发招募广告:“联络敢死同志为国家后盾,战事起后,立即召集训练行军法则,备赴战地。”名为抵御外国,真实目的路人皆知。

  “中国敢死团”章程广告最初拿给了于右任办的《民立报》。《民立报》比几年前《苏报》有技巧,不直接宣传反政府,而在煽动百姓情绪上做文章。

  它以大量篇幅写清政府各级官员贪污、暴虐、宿娼、纳妓、赌博;报道中国各地灾情,指出陕甘灾区赤地千里,树皮草根吃光,已经人吃人,还没有救济到,究其原因,是地方官员为保官位,故意匿灾不报。

  《民立报》日销多达两万余份。“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民立报》”,发现“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是青年毛泽东的读后感。

  因哥哥在张静江旗下企业工作,朱家骅曾想借张在广东路的通义银行为通讯处,银行太受注意,张未同意。还在为联络处犯难时,没想到《民立报》广告部主任徐棠(即徐霁生),一看章程非常赞同,不但自己参加,且愿以私人名义作通讯处。

  2月21日发布的广告全文刊登敢死宣言,并请参加者“将姓名、籍贯、通讯处惠下,本团即认为会员(寄上海三茅阁桥54号民立报徐霁生代收)”。章程中还要求入团后,各人自行操练,阅读行军书籍,熟悉作战要务,以免临阵磨枪。

  刊出数日后,读者报名众多。不止青年学生,连上海道道署卫队、吴淞炮台警卫营、南区警察署、北区警察署、上海巡防营等也都派代表携带名册前来报名。

  敢死团后来的重要干部戴述铭,原是上海闸北骑巡队教练。当时他去《民立报》报名,陈其美、朱家骅、徐棠都在座。

  徐问:“你愿意助钱还是助人?”戴答:“要人有人,要钱没有。”敢死团表示欢迎,戴回去一说,同僚都很兴奋。上海市军警界秘密加入敢死团的有500多人。

  驻上海高昌庙正规军也有官兵200多人派代表前来联络,虽未入团,但允诺遇战事绝不反抗。

  后来决定在日华照相馆召开成立大会,因为该馆是朱家骅家兄朱祥生所办,较为安全。成立大会上,公推朱家骅为团长,徐棠为总务兼通讯,陈天民等四人为军事设计。

  数月后,敢死团完成军事编组,下分四个大队,每大队设四分队,每分队设四排。在爱文义路成立总部,每周举行会议;临近起义,于十六铺南康旅馆设机关部;在南京、昆明、北京、天津、汉口、广州等地设分团。

  《申报》和《时报》刊出敢死团消息后,清外交部致两江总督张人骏电称:民间组织敢死团,“此举深恐摇惑人心,牵动大局”;政务处致江苏巡抚程德全电称:敢死团“皆是摇动人民”,应“切实查禁”。上海道刘燕翼接到张、程通令后,立即“认真查禁”。

  湖北来了个青年

  然而查禁并没有真正执行,朱家骅的敢死团只是换个地址,高调依然。

  自春徂秋,上海百姓对革命渐有心理准备,但租界的人外逃,外面的人逃进租界,纷纷扰扰,莫衷一是。武昌事起,《民立报》报馆前每天人山人海,都是来看张贴的革命新闻告示。各种机关怀各自目的,纷纷派人来报社,希望联系革命党。

  一日,于右任与英文翻译在楼上编报,被一伙来找“组织”的人纠缠不已,一名青年正好上楼,于指他说:“来了个革命党。”别人不信,于说,除了他,“我这里只有一个厨子在厨房里”。

  来人确是革命党。中国公学学生张承,武昌起义后七天潜入上海,神速组织了另一支敢死队,上海帮派中人尊这名青年学生为老大,人数已扩张到3000多人。

  张承“敢死队”和朱家骅“敢死团”将会师在同盟会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场上。

  “敢死”之外,张承相当有谋略。

  上海起义,要对付的政府武装包括淞沪巡防营、高昌庙护军营、江南制造局卫队营。驻扎吴淞口过境军队黎天才部已向革命党软化,护军营更表中立,只有江南制造局卫队营是李鸿章外甥张楚宝领导的嫡系,这是革命党最顽固的敌人了。

  张承因此把功夫下在策反巡防营统领梁敦焯身上。在四川北路梁的私宅里,张说自己是一名“湖北”学生,有要事来见。听到关键词,梁立马看座沏茶。

  张说:“我们一班青年,今日已被狂风巨浪卷入漩涡潮流中,不能自拔,特以最诚恳之心愿来求教。”然后告诉梁,革命党有数万人,炸弹手枪无数,均由日本人代运到上海,分存租界各处,巡防营营房附近埋有地雷,具体地点就在统领府不远 ⋯⋯

  吓唬了梁统领一番,他就回去组织用香烟筒灌注炸药铁片,后来攻打江南制造局用了不少这种山寨“日本炸弹”。

  11月3日下午3时许,张承等率领的敢死队作先锋直扑制造局后门,陈其美等率众跟上。战斗持续了16小时,革命军死伤80来人。

  青春敢死而未死

  朱家骅本人未参加上海起义。武昌事发,他即赶去武汉找湖北军总部,代表“中国敢死团”要求参加,却因不懂军事被婉拒。同济学生特长德语,遂至德国人办的伤兵医院任翻译三个月,至南北议和始返上海。

  起事后各省在上海设立兵站30多处,各种学生军、敢死队、决死队、铁血团、北伐先锋队、女子北伐军、女子革命军等纷纷出现。

  热血青年多得消化不了,《沪城都督府招待简章》无奈规定:众人不得连续要求面见都督。《沪军招待所简章》中也表示,当本所人数过多无法招待时,如愿去别处投效,可开具介绍证明。

  湖北的青春敢死之风更烈:江南敢死队(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生,在阳夏之役中牺牲多人);中央敢死队(北方军事学校学生,抵汉即参加战斗,伤亡不少);中国学生决死队(由日本明治、高工、早稻田等校中国留学生组成);横滨敢死团(留日学生“乘博爱丸内渡,有满人尾随其后,图炸未遂”,即由沪来鄂助战)⋯⋯

  福州北伐女学生队出师日,当地都督劝告说“北地严寒,恐闺中弱质不宜从军”,女生高举“祈战死”旗,表示一点冷算个毛。

  “中国第一女教授”陈衡哲后来写道,“我要在此指出几乎没有一个女战士实现了她们杀敌的愿望,‘女子北伐军’也从不曾渡过黄河。”

  “中国敢死团”在照相馆里召开成立大会那日,距离辛亥革命爆发还有204天。朱家骅和张承两位敢死队长,革命后双双出国留学去也。

  朱后来曾是“中统”负责人,后以中研院院长身份入史。张曾任国民政府审计部次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审计长。

  青春敢死而未死,即成老干部。

  民立报馆还有个24岁逝去的年轻背影,“开国名记”徐血儿—— 毛泽东是读者的时候,他已是主笔。少年早逝,在历史长河中是另一点“哧”地一闪亮。■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贾钦涵对本栏目策划亦有贡献

  本期参考文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汤志钧《近代上海大事记》,吴乾兑《上海光复与沪军都督府》,中华书局编辑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麦劲《朱家骅与民国初年留德学人群体的形成》,严如平《民国著名人物传》,瞿骏《辛亥革命与日常生活》,张承《辛亥革命光复实录》,杨仲揆《中国现代化先驱—— 朱家骅传》

(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