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该团伙用四种包装手段诈骗数百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5日15:23  央视《今日说法》
居民小区暗藏的“免费理疗” 居民小区暗藏的“免费理疗”

  冒充301医院 四种包装手段诈骗数百人

  主持人张绍刚:“这伙骗子从2010年7月到12月持续作案,全国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有案可查的就200多人,那么为何这些老年人会上当?我们就一步步来揭开他们华丽的包装,露出他们的本来面目。”

  【包装一:中国老年学会、中华中医学学会等单位组织的义诊?】

  张某:33岁,山东人,只有小学文化,就是他组织了所谓的义诊,而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是他在人才市场招聘来的,打着老年学会等单位的招牌四处诈骗。

  受害人谢大爷:“觉得是好消息,因为地方政府行为。”

  嫌疑人主犯:“基本上就是从北京的,北京劳动市场招聘。”

  【包装二:全国著名医学专家?】

  受害人杨老太:“因为他说是专家教授难得来次,是北京301解放军人民医院的。”

  记者:“你是怎么跟他们这些人联系上的?”

  冒充专家嫌疑人:“也是没事儿在北京人才市场去应聘的。我本来在医院工作,医院退休的,搞医的。”

  记者:“在哪个医院?”

  冒充专家嫌疑人:“在河北省邯郸市妇幼医院。”

  记者:“你是护士?”

  冒充专家嫌疑人:“高护。”

  退休的护士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全国知名医院的著名教授,就是这位化名常教授的嫌疑人向很多老年人推销药品,很多老年人一出手就是1万多元。

  记者:“为什么这么多老年人都会去上这个当呢你觉得?”

  冒充专家嫌疑人:“说句良心话,咱这老百姓真的健康知识一点都没有。”

  【包装三:可查出56项疾病的神奇体检设备?】

  受害人杨太太:“说我50%的缺血,当时把我搞得吓到了。”

  我们在警方扣押嫌疑人的物品中看到了这台神奇的设备,就连骗子自己承认这是糊弄人的东西。

  记者:“那这个设备你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你们在医院里也有?”

  冒充专家嫌疑人:“医院没有这个设备,医院没有,哪个医院都没有。”

  记者:“而且一个小小的设备,65项,你信吗?”

  冒充专家嫌疑人:“不信。”

  【包装四:301医院的特效药?】

  记者:“那你们跟301医院以前接触过吗?”

  嫌疑人主犯:“没有,我们没有跟301医院接触过。”

  张某说自己是在网上以每盒100元买药,然后以598元卖出去,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假药,而民警在对此案调查时发现,曾经买药的一些老人吃了这个药有了不良反应。

  受害人谢大爷之前认为:“吃了这个药10年不吃药,值得!”

  (民警电话调查)四川杨大爷:“我现在胃痛和腰也痛。”

  民警:“胃痛,腰痛?”

  四川杨大爷:“对。”

  警方继续暗访 居民小区“免费理疗”是真是假?

  自从破获了卖假药的诈骗案,黔江公安局就忙乎起来,有老年人向他们反应说小区里有一个免费理疗的服务部,聚集老年人特别多,不知道是真是假,希望民警帮着去看看。暗访民警首先以带着母亲来看看的名义跟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工作人员热情量血压让老太太免费理疗)

  工作人员:“都是免费的、天天来、多高兴啊!”

  天天可以免费理疗,真有这么好的事情吗?等民警离开,独自留下老人后,情况发生了大逆转。

  郑阿姨:“免费,他说你天天都来,他就问你儿子孝不孝顺,你儿子做什么生意呀?有多少钱的收入啊?就问你那些,你儿子孝敬就给你钱来享受啊,享受他说。”

  记者:“他说这个享受能治病吗?”

  郑阿姨:“人就轻松啊,什么病都没有,什么病都会好,他说,他说了一大堆。”

  记者:“他后来还是跟您推销东西了?”

  郑阿姨:“他说喊你买他那个,我说我脚很痛,他说买那种胶囊,要900多块钱,又要买那种什么什么药,要多少多少钱,买那个机器要多少多少钱。”

  协助警方暗访的大妈说,她被推销的头都大了,对方还是不让她走。那么究竟这个所谓的售后服务部里是什么情况,民警们决定正面去了解情况。一进门,墙上都是心脑血管患病的可怕后果,两边坐满了来理疗的老人。

  记者:“这个是一个什么仪器?”

  消费老人甲:“这个是做心脑血管的。”

  记者:“您是做什么呀?”

  消费老人乙:“做氧气。”

  记者:“这个叫还原电子仪,这个有什么好处呢?”

  消费老人乙:“做了脑壳不晕…支气管炎。”

  主持人张绍刚:“您看这么一个小小的盒子就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吗?我们记者带来这个店的宣传用的体验卡,您看上面写着:事实胜于雄辩、疗效大于一切、有效才是硬道理!可以体验什么新一代激光洗血仪(净化血液、清理血毒)、听着真神啊!还有新一代多功能电脑数码经络治疗仪(降压、降糖、护眼等等),就我们记者拍摄到的那些设备真有这神奇功效吗?”

  记者:“那这一个多月当中您有没有买过什么东西呢在这儿?”

  消费老人丙:“买的银杏胶囊。”

  记者:“您花多少钱买?”

  消费老人丙:“我2980。”

  记者:“您在这儿做了多长时间了?”

  消费老人丁:“我15个月了。”

  记者:“那买过什么东西在这儿?”

  消费老人丁:“我买那个银杏胶囊和那个××。”

  记者:“一共花了多少钱了?”

  消费老人丁:“花了五六千块钱。”

  记者:“它只是治病的药品啊?”

  消费老人丁:“是啊,吃了那个药,那个血压,原来是像猪大肠那个感觉,像那个饼饼,吃了它就像那个葡萄那个相当快呀,它血不稠了。”

  老人说他们来这里时,工作人员都给他们抽过血,说他们血稠,需要吃银杏胶囊来调解。

  记者:“就是要给他们抽血?”

  朱医生:“嗯。”

  记者:“抽血以后然后看这个血质是什么样的?”

  朱医生:“不是血,就是看她的血的浓度。”

  记者:“你有行医的资格?”

  朱医生:“肯定有,有。”

  记者:“你即使有行医资格,你这个店没有资格的话,你觉得你可以做这种医生的这种工作吗?因为你要给他抽血,你要给他化验?”

  朱医生:“所以现在,我们现在这块儿都没有检查了,这块儿。”

  央视记者了解到老人们买的这些银杏胶囊是一种保健食品,并非是药品,可是老年人对它的功效深信不疑在这里还组织老年人唱歌,聊天,他们觉得钱花得值。

  记者:“也有可能就是每天走过来有个事了,心情好,不一定是这个药有作用是吗?”

  消费老人乙:“说不清楚,反正到这儿来天天理疗,天天吃药,觉得老人在这儿聊天,心情比较愉快一点,自己在家里头还是觉得有点寂寞,在这儿边治疗边聊天,嘻嘻哈哈的,还叫我们唱歌,还觉得有点好。”

  主持人张绍刚:“说实话,到这个地方采访后我们的记者都懵了,您说他卖的是保健食品,可是在老人眼里那比药还灵,如果花钱可以买健康,花多少钱都应该!可是我们经常看到老年人被忽悠白花钱,甚至花钱毁健康,我们不能完全依靠老年人自己去辨别,希望职能部门能够主动出击净化市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诈骗 老年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