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8月13日15:08 齐鲁晚报

分享

  原标题:助学金没领到反被骗两万元

  本报菏泽8月11日讯(记者 赵念东) 今年参加完高考的小孟在填报完高考志愿后,却突然接到一自称“发放助学金”机构的电话,因对方准确说出其姓名、学校和年级,小孟深信不疑,遂拿着自己父亲的银行卡到ATM机前,按照对方的指令操作,非但2680元助学金没有领到手,两张银行卡内的两万余元也被转走。目前,牡丹警方已立案侦查。

  8月6日,已经填报完高考志愿的小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称其获得了2680元的助学金,并告知了所谓的申领编码,让小孟拨打申领电话。小孟有所迟疑,而当他拨通“申领编码”的电话后,对方询问了小孟申领编码,并准确说出了小孟的姓名、学校、年级。由此,小孟深信不疑。

  在对方告知小孟需要提供父母及本人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并拿其中一张银行卡到附近的ATM机打印一张凭条,等确认后才能发放2680元的助学金时,小孟就拿着父亲的银行卡按照对方指令操作。

  对方问余额多少,小孟说有12580元,对方让小孟按转账键,小孟有些疑惑。“为什么要转账?”小孟问。“需要输入一个国家银行编码,只有输入完毕才能发放助学金。”对方称。随后,对方又让小孟输入一个银行卡号,然后输入“12580”。犹豫再三,小孟还是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

  操作完后,对方说已经将助学金打到其父亲银行卡上了(故意说错卡号),小孟说卡号不对。对方称,助学金打错银行卡了,但是已经转出去了,需要小孟再换一张银行卡才能收到助学金。小孟就使用自己的银行卡按照同样的程序进行操作。等到自己的手机上收到银行转账8120元时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了,遂报警。

  目前,菏泽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已根据小孟提供的相关证据立案侦查。

  牡丹分局经侦大队民警提醒,骗子的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目的是为了诈骗钱财。在日常生活中,对陌生电话要做到不轻信(比如中奖、捐助)、不恐惧(比如涉嫌洗钱、贩毒),同时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及银行卡号、密码,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登录陌生网站。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到公安机关报案。

责任编辑:高玉营

相关阅读

读书误我又一年

垃圾不如不读,人不如归去。

中国渔船撞沉,日方最先救人

人命关天,情况紧急,中日双方都积极搜救,确实展现出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值得充分肯定。

妥协时,守住底线便能保存尊严

因各人底线不同,或者说,对世界的认知与自我的期许不同,故而对妥协或苟且的定性则有异。

日本天皇想退个休都难办

有几千年历史的天皇,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而对“万世一系”的天皇制习以为常的日本社会又是否要顺应时代,接受天皇制的改革呢?

  • 探访误割痔疮当事医院:过程成“迷”
  • 稀里糊涂被手术医院管理太随意
  • 日本战国"三姓家臣"为何一生只爱一女
  • 当代的中国文学作品有什么好看的
  • 《盗墓笔记》居然有如此“污”的细节
  • 吴淡如:失恋的人最不想听到什么?
  • 新西兰:这里是吃货的天堂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