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台上场面大台下反响多 戴高乐走上巴黎戏剧舞台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15日 10:25 巴黎来稿

  一部话剧刚一亮相便引起轰动和反响,这在巴黎的舞台上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眼下,以戴高乐生平片断为背景的 话剧"一个说'不'的人",就正在制造着这一"奇迹"。

  本月7日此剧首演之日,出现了巴黎政坛和各界名流空前的聚会,此后巴黎"会议宫"的大剧场每天观众爆满,连续 百余天的演出订票也出现少见的"拥挤"。法国的大众传媒,连日利用各种方式大谈特谈戴高乐,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戴高乐 热"。一部话剧,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首先应该承认,这部话剧,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不少"亮点",而其中最突出的恐怕就是一个"大"字:大制作,大手 笔,大场面。该剧的导演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和影视导演罗伯特侯赛因。他已有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从事舞台剧导演20余载 ,尤其擅长展示历史重大事件和人物,诸如"耶酥基督"、"凯萨大帝"、"丹东和罗伯斯皮尔"、"巴黎圣母院"、"悲惨 世界"等一批剧目,不仅成为法国戏剧创作的精品,还以其最叫座的记录进入"吉尼斯世界大全"。把"本世纪法兰西最有象 征性的人物"戴高乐搬上舞台,是侯赛因多年的一个梦想。在这位年逾7旬的老导演看来,在世纪之交之际实现这一宿愿,无 疑也是对戴高乐的最好缅怀。

  用戏剧的手法表现戴高乐,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戴高乐虽然已经作古近30年,但至今仍与法国政治现实有着难 以割舍的影响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回避"的原因,侯赛因执导的这台戏,只写1940至1945年戴高乐领导法兰西 抵抗德国法西斯这段历史,而把戴高乐的后半生"留给下一代人去评说"。为了准确第再现这段历史,侯赛因邀集了两个"重 量级"人物执笔编剧,一是当年戴高乐将军的部长阿兰佩雷菲特,另一是密特朗执政时期的部长阿兰德高。两人虽然政治背景 截然相反,但都谙熟政坛生活,且都是文坛上的多产作家,又都是法国最高学术权威机构--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为了写好戴 高乐,两位编剧整整用了三年时间。

  在这台近3个小时剧目中,导演运用40个场景,展现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兰西"进行不屈斗争的历史画卷。舞台上 ,再现出"6,18号召"、"巴黎解放"等一幕幕悲壮、宏大的场景,戴高乐、邱吉尔、罗斯福以及纳粹战犯巴比等几十个 真实历史人物纷纷亮相,也成为法国戏剧舞台的第一次。全剧制作总投资达4000万法郎,动用了110名演员、600多 套服装,仅各种兵器道具就有200多种。

  这台话剧引起的反响,远远超出文艺创作的领域,事实上给了法国社会一个在新的背景下重新认识戴高乐的机会。有 评论指出,该剧创作的本身及其反响,再次证实了戴高乐在法国历史和法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一认知,已经成为超越党 派的共识,而戴高乐主义的真髓,也已成为法兰西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并会随着时间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这台话剧以"一个说'不'的人"定名,也体现出创作者对戴高乐精神的最新理解。侯赛因导演说,50年前,被维 希伪政权判了死刑的戴高乐,向作亡国奴说"不",向法西斯说"不",他只身一人登陆伦敦领导抵抗,并向全世界宣布," 我就是法兰西",5年之后便凯旋巴黎,展示了"一代伟人"的胆略和气魄。作为历史人物,戴高乐是个常看常新的人,因为 我们总是习惯地问自己,"假如戴高乐还活着,他会怎么样?"法国"观点"周刊以"戴高乐的再生"为封面,探讨戴高乐精 神给今天法国政治生活的启示。该刊邀请当今法国政坛强人对今天说"不"发表看法,虽然见仁见智,但有一点似乎是共同的 :在对戴高乐"伟人性格"的崇敬和怀旧之余,更有一种对"后无来者"的感叹。戴派元老、法国前总理梅斯梅尔感慨地说, 戴高乐敢于说"不",是一种"伟人气质和伟大事件结合的产物",这种说"不"的精神,对于法兰西,永远有着现实意义。 (文汇报记者王双泉)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