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聚焦:"特异功能"探秘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9日 14:09 中国合作新报

人类嗷嗷待哺的婴儿属于最脆弱的生命,除了吮奶的本能,最初几个月眼睛、手脚都不听使唤, 而许多动物刚一诞生落地就能自由奔跑、觅食。人类之所以得以成为万物之灵,全在于人有一副具 有无限潜力、富于思考的大脑,人拥有着一个能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思维空间。人意识着时间的 流逝,意识着事物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且意识着自身的存在,意识着自己正在意识,所谓有“我 思故我在”! 到底宇宙是怎么回事?精神是怎么回事?人们会问宇宙许多个“为什么”。对于这些疑问,任 何尝试性回答都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然而当人们讨论宇宙终极问题的时候,必须质疑形式逻辑的 有效性。说到底,大家习惯的抽象归纳和逻辑推理只是建立在当前有限的、相对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人类无法保证逻辑的无限性和绝对正确性。本世纪最伟大科学发现之一的哥德尔不完备定律,已经 宣称一切逻辑体系均有天生的不完备性,至少各个体系不能在自身内部证明自身的正确性。因此, 通过有限的实践和逻辑归纳及思辩所获得的认识永远是相对真理,在现有的认识之外,可能永远 “天外有天”。 现代科学建立在可靠的实验观察及抽象归纳之上,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就是认为世界是客观的、 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惟如此,我们才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客观事物作深入细致的 观察,并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 但是,当今自然科学只能处理客观物质世界里的客观规律,无论是从方法上以及研究对象上都 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因此有人把人类文化划分为哲学、宗教、科学、艺术几大门类,科学只是人 类文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曾经听到过很多宣传词,如“××哲学是科学”、“××科学”、 “××科技”等,多是为了掩饰自身理论的虚弱,有意识地打着“科学”旗号进行商业包装。这就 是近几年来人们反复听说的“伪科学”。所谓“伪科学”就是出于欺骗的目的,故意把非科学乃至 反科学的东西渲染成“科学”,挂羊头卖狗肉,行招摇撞骗之实。其实,也不光是在科学素质相对 低下的中国,在科技发达、已经步入“后现代化时代”的西方也都存在“伪科学”的泛滥。 关于“特异功能”或气功“外气”的想法在世界各个文化里都不陌生。其要害之处是认为世界 并非纯粹客观,思维活动并非镜子式的简单反映,意识不仅是大脑的功能,而是自身就具有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特征。有些哲学家、宗教学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同外部事物直接发生相互 作用。假使这些想法仅仅是猜想,那就不过只是哲学性或宗教性的世界观而已;假使在想法的背后 真的存在一些经验性的事实证据,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假如确实找到精神能直接作用影响物质的证 据,那人们就必须重新反思过去对精神和物质的划分,必须就新的事实现象重新讨论两者之间的关 系。 历史上曾经不断有人投身考查人体“特异现象”,或者他们想为自己的精神信仰找到佐证,或 者他们觉得应就这个重大问题再作考证。尤其是近100多年来,有少数科学家甚至是非常优秀的 科学家也对这个领域发生兴趣,他们不顾周围的社会舆论压力,坚持主张以超然的、客观的和科学 的态度,对某些现象、案例做受控条件下的系统的观察分析,甚至进行严格科学实验的检验。但是 他们所得的结论却大相径庭:有人声称已经找到了肯定现象存在的“客观”证据,有人则持完全否 定态度,还有的人态度暧昧,认为尚不足以作出可靠的科学判定;有人认为这是21世纪科学的先 声,有人认为这是挂着科学招牌的典型“伪科学”,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尽管这类现象不符合科学规 范,但是的确有可能存在当今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这些人的上述观点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公共舆论。 但是有一点颇令现象的支持者为之汗颜:相对于现代科技的神速发展,除开组织形态和实验形 式上的进展,从本质上看特异功能研究依然是原地踏步,对特异功能现象的真伪之争,其激烈程度 一如当年。争论的焦点究竟何在?有关研究是科学还是“伪科学”?作为科学与文化的焦点话题, 这些问题总是吸引着大众的兴趣。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