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生活时报 > 新闻报道
 


“张小泉”纠纷内幕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9日 10:51 生活时报

  “张小泉”的刀剪曾名满海内外,而面对今天的市场经济,其金字招牌自然拥有得天独后的品牌优势,可是,后 来者们是坐靠招牌,还是继承发扬之,其现代经营者们和它的传人就此表现了不同的态度,而一场“张小泉系列案”的展开, 也因其复杂性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330年张小泉” 金牌该由一家独占吗?

  在杭州张小泉剪刀厂(下称“杭州厂”)商品包装盒的左上方可看到一组统一风格、色彩字体一式组合的文字图 案:画着一把剪刀,中间有“张小泉”三字,下面写“创建于1663年”,右上角打一个R字。此组图文商标给消费者的感 觉是:“张小泉”商标创立于1663年。而笔者通过查证得知,杭州厂的注册商标批文注册内容中根本没有“创立于166 3年”的字样,注册日是1964年8月1日。

  笔者在杭州张小泉商店柜台旁站了一个多小时,一位老先生说:“将张小泉330年历史放到了杭州厂的商标中 ,使只有三十几年历史的商标一下子增加了300年的年限,此乃天字第一号假冒!”笔者就此请教杭州厂原厂长戚永兴(他 最近刚调离该厂),戚厂长说这是他五年前的杰作,厂里有了“张小泉”商标,可商标上体现不出张小泉300多年的历史, 于是他就下令在国家批准的“张小泉”三个字的商标中另加上了“创立于1663年”八个字,这一改,使商标顿然生色。两 年后,该商标成了“中国驰名商标”,不知道是杭州厂商标三十几年的历史驰名还是“张小泉”祖传330年的历史驰名,有 人准备对杭州厂获“驰名商标”的资格提出质疑。

  据有关史料记载,张小泉家第五代传人张思家开“张大隆剪刀店”(安徽县人),在火炉旁制剪刀在中国可算是 第一流的“苦活”。第六代传人张小泉1628年来杭州,在杭州大井巷继续做剪刀,手艺超群,销路特好。因仿冒者多,1 663年改名“张小泉剪刀店”。第七代传人张近高时,仿冒者更多,改店名为“张小泉近记”。第八代传人张树庭时,乾隆 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进贡朝廷,乾隆皇帝亲笔写下“张小泉”石碑。第十一代传人张永年时,经“中国农商部”批准使 用“云海浴日”商标,并告示天下:“永禁冒用”。第十二代传人张祖盈1910年承业,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 览会上获奖,此后一次大火烧毁该店又重建,1938年,因日军占领杭州,外出逃难,1942年,在杭州重新恢复营业, 1945年,在上海浙江路278号开“张小泉近记剪刀上海分店”。

  关于解放初“张小泉近记”店停业的情况,史料没有详细记载,有一位早年“张小泉近记”店的会计陈耀发向上 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去信,状告杭州厂欺骗国家。于是笔者专程赶至杭州向“张小泉近记”店当年的老职工(包括工会主席) 陈耀发、何强华等人了解实情。

  原来,临解放前夕,国民党的金元券大幅贬值,原可买一双大皮靴的钱一两天后只能买一只牙膏了,当时张祖盈 的夫人胡惠伦(那一时期商店主要由她经管)正好生了一场重病,张祖盈又忙于政务,商店经营困难,故将商店的招牌、商品 、场地、工场间等整体租给了杨、许、章、何等人经营,租期3年,每月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给张家。此后会计陈耀发曾 多次结账付给张家租金。

  半年后,解放了,张家是资产阶级,在那“极左”的年代,再也不敢重提3年租期之事。公私合营后,商店改名 为“近记剪刀厂”,后又改名“杭州五金工具厂”,主要制造五金工具。

  张小泉第13代传人决定重开“张小泉近记”店

  最近在上海两次开庭审理“杭州厂”诉“上海张小泉总店”一案时,旁听席上坐着张家唯一的第13代传人胡淦 清。他母亲是在张祖盈原妻死后嫁到张家,故他随母姓,在他6岁时父亲又认领了一个弟弟张海容。母亲对胡淦清管得紧,他 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念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第九医院任口腔科医生,1988年起任香港世界会展公司高级顾问。

  张家解放后生活非常困难,为交胡淦清念大学的学费,母亲几次变卖家具、首饰,甚至到别人家当家庭护士。毕 业工作后,就靠胡淦清的工资养活家人。

  文革中,杭州张小泉厂来人到张家造反,把张家老夫妻二人拉到马路上游街示众,夫妻二人都赤着脚,让胡女士 身穿撕破了的旗袍,抹口红,让张祖盈手拿洋油箱,头戴高帽,一路上弯腰、打耳光、抽皮带,张家二位老人受尽折磨。张祖 盈1978年去世,胡惠伦1997年去世,杭州厂没有人到场。

  杭州厂建厂于1958年,文革中改名“杭州剪刀厂”,文革后又恢复“张小泉剪刀厂”。2000多名职工, 1994年销售9000多万元(顶峰期),1996年利润据业内人士介绍仅为20万元,以后逐年走下坡路。问其199 8年利润,原厂长戚永兴讲:“可以说是亏损,也可以说是不亏损,就看账面怎么做了。现在贷款5000多万元,企业总资 产不满4000万元,应收账款1000万元左右。”

  杭州店的田经理介绍,杭州厂几乎从不打广告,2000多人就吃那块“300年金字招牌”,他们产的刀一连 打开5把,其中4把刀和刀柄都脱开了,刀面上全是砂眼。

  说到杭州厂与张家的关系,戚厂长说张家应该在杭州厂有份利益,建议以后作为无形资产占有一定的股份。戚厂 长说因为他已调离杭州厂,他这是当厂长10年来第一次谈到张家的利益。他说张祖盈去世后,他曾派人到张家,想要追认张 祖盈为杭州厂职工,今后每月付几十元扶助金给张祖盈的妻子——胡惠伦,胡女士大怒,杭州厂的钱张家一分不要,胡惠伦恨 透了杭州厂!

  笔者第一次去采访杭州厂新上任的丁厂长,丁厂长却避而不见。

  胡淦清说,张小泉330年的历史,前300年与杭州厂无缘,杭州厂的产品质量也让他心寒,在有生之年,他 要重新开张“张小泉近记”店,不为别的,只为弘扬中华民族这一宝贵遗产,他要搞出真正的“张小泉近记”精品。好多老华 侨回国后都在找“张小泉近记”剪刀,经人介绍了杭州厂的“张小泉”剪刀,一看:“这种粗糙的剪刀不该是‘张小泉近记’ 搞的,‘张小泉近记’剪刀应是中国一流的精品。”讲到第14、15代传人,胡先生说他的两个女儿胡小、胡小兰在美国, 他还有两个外孙金贝麟、殷贝麒目前也在美国,早晚他们都还是要回国的。

  杭州厂在南京打赢了官司

  1987年,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和南京剪刀厂建立了松散型的联营协作关系。杭州方提供技术帮助,收购南京厂 质量合格的产品,并规定所有检验合格后打上“张小泉”商标的剪刀全部由杭州厂收购。

  1988年,南京厂擅自将厂名改为南京张小泉剪刀厂,并开始在其自销产品上打“南京张小泉”商标。南京厂 和杭州厂联营后,送交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从1988年至1989年10月间,返工剪刀达7万把。为此,1989年10 月,杭州方正式行文给南京厂:“贵厂产品暂停打我厂‘张小泉’商标,限期整改2个月。”随后,杭州方又派技术人员帮助 其整改,可南京厂以后送交的样品仍无法达到质量要求。

  1992年,杭州厂发现南京厂又办了一个“南京张小泉刀具厂”,生产仿制杭州方“刀王”的菜刀,不仅使用 和杭州“刀王”一样的色彩、主要图案、一致的包装,还在剪刀、菜刀上打“张小泉”、“南京张小泉”商标。

  1993年2月23日,杭州厂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诉状,状告南京厂违反联营合同,侵犯该厂注册商 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要求终止双方的联营关系,南京厂立即停止使用“张小泉”字号,并赔偿因侵权而给原告带来的损失 。

  法院认为:“张小泉”系杭州厂注册商标,依法享有专用权,任何企业未经许可均不得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其相 同或近似的商标。南京厂在同类产品上刻印“张小泉”、“南京张小泉”标识,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认,已构成商标侵权。为此 ,南京中院判令南京厂立即停止在剪刀、菜刀上刻“张小泉”、“南京张小泉”,赔偿杭州厂经济损失合计人民币37万元, 并收缴了商标钢印,销毁了库存侵权商标标识及外包装纸。

  “杭州厂”无法对抗“杭州店”的在先权利

  1997年杭州厂的“张小泉”被评为“驰名商标”后,仅有40年历史的杭州厂要求具有整100年历史的“ 杭州张小泉商店”摘下招牌。

  杭州店田文媛经理介绍,该店前身为“张小泉大井记”,设立于1900年。解放前,曾开设在杭州市大井巷3 1号。解放后50年代初,迁址于杭州市延龄路81号(即现址延安路211号)。“张小泉”商标,就其独创性来说,应归 功于“剪刀世家”———张小泉,首先在剪刀产品上将其作商标化使用,且盛名于世,并非申请人之所创。就其驰名程度来说 ,“张小泉”之名,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曾有“小泉满街巷”之盛传,而杭州厂成立至今仅40年。据此田经理认为 :杭州厂之“张小泉”商标不具有独创性,“张小泉”商标有今天之驰名,也得益于创始人张小泉及其后继者的大量使用,“ 张小泉”已成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

  经过几轮回合的交锋,最后浙江省工商局行文上报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将杭州厂“张小泉”商标与“杭州张小泉 商店”的字号同时并存,国家工商总局口头表示同意。

  最近,杭州厂又使出新招,摘牌不行,收购不行,兼并也不行,就要求参股。对此田经理说,他们一不缺资金, 二不要杭州厂参与管理,三不要借杭州厂的光,四不想将来被杭州厂一齐拖垮,故她坚决反对杭州厂参股!

  杭州厂要上海店摘牌上海店决不从命

  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坐落在“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1986年初该店注册“泉”字牌商标。199 6年初,其无形资产评估为2936万元。1996年销售额2854万元,利润247万元,每平方米创利润居上海南京路 400余家大小商店之首。1996年7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该店辉煌业绩,大大提高 了上海张小泉的知名度和“泉”字牌商标的含金量。

  杭州厂高举“驰名商标”,要求上海店也撤下门牌,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杭州《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上海店邹宪 夫总经理时,他坦言,这场官司早该打了,该店由于和杭州“张小泉”字号相同,长期来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有顾客发问: 你们这家“张小泉”是否是杭州“张小泉”的门市部?他希望借这场诉讼,把“张小泉”字号的由来好好讲讲清楚。据他介绍 ,在全国,“张小泉”远远不止一个,以前大多与老字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分属各地管理。在上海,解放前就有近百家 “张小泉”,在上海档案馆还保存着这些“张小泉”签订的公约,公约规定“字号共用,责任自负”。他们这家张小泉刀剪总 店是1956年“公私合营”时,由“张小泉鸿记”等3家刀剪店合并而成的,其中一家开办于本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所以该店被内贸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证书。邹宪夫把这种现象称作“名店同名”,类似的还有“冠生园”、“胡良才”、 “亨得利”等。

  “张小泉”商标、字号大战具全国意义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陶鑫良综述专家意见。上海“张小泉”在先取得的企业名称权能否对抗杭州“张小 泉”在后获准的注册商标权?一种意见认为:这是两类平行的知识产权,各自受不同的法律调整规范,各自依法产生,现行法 律没有规定两者相互禁用,所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另一种意见认为:企业名称和注册商标都是商业标识,应遵循“ 在先权利,权利优先”原则,既然有上海“张小泉”等企业名称权这一“在先权利”存在,那么杭州“张小泉”在后注册的商 标就是我国《商标法》所指的“侵犯他人合法的在先权利进行注册”的不当抢注商标,应予撤销。

  上海“张小泉”在先取得的企业名称权能否对抗杭州“张小泉”近年认定的驰名商标权?一种意见认为:驰名商 标权的特殊保护不能对抗在先合法权利。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商标法》中尚无保护驰名商标的法律规定,《驰名商标认定 和管理规定》作为行政规章也是在1996年8月才颁行的,我国参加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时间是1980年,所 以,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是不能追溯到我国法律远远没有保护驰名商标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

  类似“张小泉”诉讼案的老字号纠纷应当如何处理?目前,类似“张小泉”诉讼案的老字号或者传统商业标识冲 突也不少。仅上海一地,有两个“童涵春”(南号和北号,同是中药店),两个“乔家栅”(老西门和襄阳路,同是餐饮业) ,两个“正章”(淮海路和静安寺,同是洗染业)……老祖宗留下的金字招牌之遗产应当由历史上共同使用的人继续共同享有 并且共同维护共同发展,不同的厂商只要在共性的老字号上各加上个性识别只要能加以区别就行。

  笔者建议,“张小泉”是私人名字,应有明确的“私有财产”之概念,“张小泉”的驰名首先应归功于张小泉世 家历代传人,如今整理“张小泉厂”或“张小泉店”,首先必须尊重张小泉传人的意见,尽快把“张小泉近记”店再开出来, 然后集中全国数家张小泉产品连续数次抽查,保留一家产品质量最优的企业与“张小泉近记”店合作,组成“中国张小泉刀剪 集团”,集中国刀剪技术最杰出人才,将国际一流的技术、设备引进,产出无愧于21世纪中华民族国宝的产品---张小泉 精品。除此外,不管你有商标也好,有老字号也好,有驰名商标也好,统统改名,谁也不准躺在“张小泉”身上吃“张小泉” !正如毛泽东所说,把“张小泉”搞成一万年的精品,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劣质品,毕竟,中华民族目前具330年的“老 字号”品牌已不多了。胡喜盈 刘建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生活时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