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中国青年报

科学家坦然接受120万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11日 09:57 中国青年报

  10年前,上海医科大学出了件轰动上海的新闻:梁子君教授因研制出 血黏度仪,获得了1万元的奖励。10年后,上医大又爆出了一条轰动上海 的新闻:宋后燕教授通过转让“注射用重组链激酶”获转让收益120万元!

  从奖励到收益,从1万到120万,科技人员能拿这么多吗?该怎么拿? 科研成果如何走向市场?一时间,媒体、院校、社会围绕着这120万进行 了一番热热闹闹的讨论。

  120万,开了个好头

  上医大党委书记彭裕文教授称“这120万开了个好头”,打破了老一 套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注重技术因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按 生产要素分配,大幅度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今年3月,宋后燕课题组将科研成果“注射用重组链激酶”作为无形 资产参与投资,并通过转让获得了1470万元的收益。按照上海去年6月出 台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高新技术作为无形资产投资的, 其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应在20%以上,最高可达35%,成果完成人按实际贡献 可获得相当的股权收益。20%到35%,比例到底定在多少合适呢?当时有人 认为,学校为这项研究承担了风险,投入了大量资金,给课题组20%就可 以了,何况20%已不是个小数目了。但是为了鼓励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的 积极性,学校领导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依然决定:给课题组25%。“这 不是奖励,而是分配,是科研人员在付出辛勤的脑力劳动后应得的一部分。 ”彭书记强调说。

  不过,这25%怎么分,又成了一个问题。是“一碗水端端平”,还是 因人而异?既然要鼓励创新,就要改革过去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学校领 导大胆拍板:将课题组收益部分的40%分给课题第一负责人宋后燕教授, 其余60%由宋教授根据各人工作成绩再进行分配,学校负责协调工作。

  “宋教授拿了120万!”消息一阵风似的立即传遍了整个校园,反应 最激烈的莫过于很多像宋教授一样埋头研究的科研人员。这些习惯了只讲 学术成果、不问经济效益,默守一份清贫的知识分子,仿佛一下子看到了 自己的知识的价值,纷纷考虑拿出优秀科研成果,走入科研产业化市场。 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教授关于传染病方面的成果、基因科研中心教授们 的科研项目等都正在紧张的研制中,放射医学研究所金教授正在研制的抗 癌新药产业化也被提上了日程。

  “科研水平要达到国际标准,不能停留在嘴上,而是要用长远的眼光 看问题。”彭书记说,“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新体制,通过宋后燕来带动一 批‘宋后燕’,让科技工作者在中国的土壤上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120万,一波已过再攀高峰

  科技人员是最不愿成为新闻人物的,怕“枪打出头鸟”,更耗不起时 间和精力。几次与宋教授联系,她不是出差就是开会,最后只留下一句“ 这一波已过,今后要再攀高峰”,便把采访的事都托给课题组成员、上海 实业医大生物技术公司经理任军。

  任军介绍说,一开始谁也没想到会分到那么多钱,以为拿个几万块的 奖励就很不错了,没想到最后课题组竟分到了300多万。大家拿惯了2000 块的工资,一下子面对这么多钱还真有些不习惯,心理压力也很大。尤其 是宋教授,因为拿了120万,怕议论,特别希望低调处理。可是后来仔细 想想这些年来的辛勤付出,所获的利益也是对自己创造性劳动的一种肯定, 心里就觉得很坦然,很自豪了。

  生物基因药的研制,耗时长,花费精力大,而且风险很高,成果比别 人晚一步,就意味着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宋后燕课题组从确定课题到完 成基因克隆到临床实验,整整花了15年的时间。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宋 后燕教授更是15年如一日地投入到科研中,她所承受的压力、所需的毅力 和所遇的困难,要远远重于这120万。其实,120万是个很正常的分配所得, 它之所以会引人注目,是因为开创了高新技术成果转让利益合理分配的先 河。相信随着分配制度的合理化,还会有更多的科技人员拿到120万,甚 至更多。

  120万并未给宋教授的生活带来多少改变,这个课题结束了,她又像 往常一样风风火火地投入到下一个课题的研究中去了。惟一的变化是,宋 教授可以买到一套离学校近的房子,上下班能节省很多时间。对我们科研 人员来说,经济并不是第一位,事业才是最重要的,任军解释说。

  120万,不仅仅是120万

  “120万新闻”在热闹了一阵后已逐渐平静下来了,但它留给我们的, 并不仅仅是120万。

  这些年中国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但出国留洋走了的也 有一大批。前几年,一些学校的教授与助教间甚至出现断档,副教授、讲 师都出国留学去了。然而“宋后燕拿了120万”的消息一传到国外,立刻 引起了留学科研人员的兴趣。一些留美博士甚至是拿了绿卡的教授纷纷与 上医大联系,表示了希望到该校工作的意愿。

  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彭书记表示,只有建立合理的机制,重视对创造 性劳动的肯定,才能吸引、留住人才。

  还有一个值得思索的是科技产业化问题:作为拥有大量科研成果的高 校,如何走好产业化道路?

  技术要走向市场,首先要求它必须是高水平的。拿医药来说,目前充 斥市场的大量进口药,价格昂贵,而且有不少产品工艺水平不高,甚至对 环境有污染。一些国产新药以模仿进口药为主,在市场上形成不了太大的 竞争。任军说,要科教兴国就要在科技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单纯的 模仿其实是一种退步,占领市场必须有创新。宋后燕课题组这次研制的“ 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生物技术新药, 不仅比国外同类药成本低,而且不污染环境,在临床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 效果。

  过去科技产业化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学校与校办企业合作,二是 科研人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让给一些企业,但由于研究经费有限,企业 经济实力不强,多是“小打小闹”。宋后燕课题项目则从一开始就走入大 市场,在中试阶段开始与复星高科技公司合作,成立了专门的上海实业医 大高科技公司,在费用较高的临床实验阶段取得了良好的运作效果,加快 了成果转化并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课题组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新路。上医大领导表示,产业化怎么走还在 探索中,上医大将与有关企业合作,投入8000万,成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 中心,为科研成果的开发与产业化提供帮助。

  本报记者林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