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生活时报 > 新闻报道
 
生活时报

学者称《永乐大典》正本仍存于世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11日 11:29 生活时报

  日前,曾随钱钟书先生长期作专题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栾贵明,将他近30年的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于世--本世纪初被八国联 军掠夺、焚毁的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 正本极有可能仍存于世,被珍存在北京十三陵保存最好的永陵中。这是当 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所为。

  众所周知,迄今已有近600年历史的《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在明 永乐元年(1403年)下令由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率300 0多文臣耗时4年纂修成的。共辑录图书800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天 文地理,人事名物,无所不包。整部典籍共22877卷,外加目录等60卷, 装成11095巨册,全部用毛笔工楷书写,是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 书。由于卷帙浩繁,从未刊刻过,仅在明嘉靖年间重录过一部。但令人痛 心的是,这部无与伦比的世界瑰宝却遭受了最野蛮的毁掠。八国联军入侵 北京,《永乐大典》惨遭浩劫。流失海外的《大典》残书,经数十年反复 搜寻,现查实散见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图书馆里仅共有300多册、约800余 卷,不到原书的4%!而国内历经劫难的《永乐大典》至清末民初仅存64 册。

  前不久,栾先生将他在钱先生指导下耗费15年心血,为残存的副本影 印本所编的《永乐大典索引》交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他在长逾万字的 序言中,将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公诸于世。

  栾先生引用《明实录》等大量文献记载的确切史实指出,《永乐大典》 是嘉靖帝“殊宝爱之”的珍品。他登基后,更将其作为必备的参考经典, 并时常在朝廷上引用。《明实录》载,当时嘉靖帝即有意“重录一部,贮 之他所,以备不虞”,但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才下令重抄,栾先 生认为除了要让《永乐大典》“以备不虞”的光明正大理由外,还值得我 们体味思索其它的缘故。

  栾先生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嘉靖最器重的文官徐阶已向嘉靖奏明, 重录不可能很快完成,只能“对本抄写”。嘉靖则明确强调,“重录”是 为“两处收藏”。但仅四年后,嘉靖便“驾崩”,三个月即下葬。葬礼刚 毕,隆庆帝便宣布《大典》已抄成,赏赐重抄的儒臣。可《大典》正本的 去处从此就音信杳然。栾先生还说,讲到《大典》正本的失踪,又会令人 想到嘉靖几乎经营了一生的地下皇宫--永陵。历时12年建成的永陵是十三 陵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明代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它一定在环境上对珍藏《 大典》正本作了充分的考虑。

  北京十三陵特区管理处分管文物的副主任齐又新告诉记者,永陵的明 楼、宝城由于采用了石结构建筑,保存完好。但他说,关于《永乐大典》 究竟是否真的在永陵内,恐怕还是一种猜测。他肯定地说,永陵不可能发 掘,至于是否同意有关专家采用勘探方式寻找《永乐大典》,这需要国家 文物局等部门决定。

  前不久刚对明孝陵朱元璋地宫作出物理勘探的江苏省地震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张治天说,按照《永乐大典》总体积达40立方米这样巨大的物 体来说,运用物理勘探方式勘查出其空间位置,应当说是没有问题的。但 要确定是否图书典籍,目前还难以做到,因为纸制品目前还未发现其形成 一种专门信号。如果将其装入金属或木质器物中加以外保护,则也可勘测。 目前从记载来看,《永乐大典》收录的书籍中采用了朱砂等矿物质作书写 原料,由于朱砂具有放射性,就可以勘测出来,问题是《大典》究竟采用 了多少朱砂?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课题。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生活时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