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北京晚报

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保护佛教文物纪实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11日 17:32 北京晚报

  在受到世人关注的盛大的云居寺石经回埋活动中,一个从不曾讲述的 子弟兵保护国宝的故事“浮出水面”。日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 协会会长赵朴初在听取了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为云居寺所作的贡献时,称 赞他们是“爱护国宝的好军人”。今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为他们 颁发了拥政爱民标兵单位的奖杯。

  时刻牢记周总理的嘱托

  具有千年历史的云居寺,藏有隋初至明末年间900多部、3000多卷、 14200多块石刻佛经,历经千载、规模恢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石 经博物院,是继长城、大运河之后,中华民族的第三大文化工程。云居寺 是国务院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誉之为“国之 重宝”。六十年代初,防化团来到云居寺附近扎营驻防,从此,这支部队 与云居寺展开军民共建,成为圣地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十年动乱中, 为了使文物免遭劫难,周总理亲自指示防化团领导,要求部队精心保护好 历史文物,切实做到万无一失。总理的嘱托,深深铭记在每一名官兵的心 中。干部战士们立即行动起来,设岗加哨,日夜守卫。为了保证藏经洞中 千佛柱等文物的绝对安全,他们捡石头扛水泥,挑水担沙,爬上海拔400 多米的小西天,牢固地封闭了雷音洞等9个重要目标,确保了佛家至宝— ————佛舍利的顺利挖掘。有段时间,部队正在筹建文化活动中心,寺 庙内到处残垣断壁,不规整的石条,断裂的石碑、石柱满地都是,是基建 好材料。但官兵们把方圆几十里的石头都捡光了,却没动寺院的一砖一瓦。 如今,30多年过去了,防化团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战士走了一茬又一 茬,但官兵们始终牢记总理的嘱托,忠于职守,不负使命,用青春和汗水 谱写了为国护“宝”的动人篇章。

  子弟兵保佑了“佛祖”

  云居寺修复工作开始后,为了寻找失散在民间乡野的文物,团党委发 动全团官兵,遍访驻地周围十几个村庄,追回了明代太监买地券、南塔塔 顶、石片经等近300件重要文物。为云居寺文物馆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在防化团营区内,至今还有一座僧人墓塔。30多年的日蚀风剥, 却没有一点人为的损坏,是附近现存的古塔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团里建 灯光球场时,这座塔正好坐落在房基上,为了保护文物,团里宁可打乱建 房总体布局,挪动房基,也不损伤古塔的一丝一毫。

  云居寺倚山而建,周围植被茂密,护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防化团官 兵责无旁贷地担当了这一重任,并专门组建了专业化的防火分队。不久前 的一个中午,寺院后山突然起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一时间整个山头 被浓烟烈火所吞没,寺院正殿危在旦夕。正在吃饭的官兵们扔下饭碗,操 起工具,就向山头奔去。官兵们一边使用消防器,一边组成梯队,一桶一 桶地向山顶传递水源。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扑灭了。云居寺 文物管理处的领导看到官兵们手被大火烫伤了,头发烤焦了,还有5名官 兵因过度劳累晕倒在现场,激动地说:“子弟兵真是‘国宝’的保护神啊。 ”据统计,云居寺附近发生山火20多次,官兵们次次如同神兵天降,及时 消除了隐患,确保了寺院和文物的安全。

  为佛像搬“新家”

  云居寺文物管理处邢主任有句口头禅:“没有防化团,就没有云居寺 的今天”。他感慨地对记者说:“文物具有不可再造性,云居寺的文物太 珍贵了,防化团的官兵为保卫这些文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民立了大 功,为国家立了大功。”

  云居寺曾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中,建国后才得以发掘和修复。在近几年 的修复过程中,防化团作出不成文规定:云居寺要人给人,要物给,要车 给车。他们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优势,先后派出官兵3万人次,车辆5000 台次进行大力援。在云居寺发掘经板的工程中,官兵们每天往返七八趟, 从石经山藏经洞向山下搬运石经,羊肠小道上,大家肩扛、腰背、手抬, 将重达百万多斤的一万多块经板完好无损地运到寺内。今年,云居寺为举 办盛大的石经回藏仪式,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殿堂维修工程,由于人力物力 有限,工程进展缓慢,五尊佛像迟迟安不了“家”。防化团的官兵们主动 请战,迅速派出一支由100多名官兵、10台运输车、2台起重车组成的突击 队加入建设大军,团长吴启国、政委于凤春亲自坐镇指挥。经过20多天的 奋战,他们高效优质地完成了10000多块经板倒库和近200多吨建筑材料的 运送任务,为工程按期完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今年“浴佛节”前夕,寺 内六座大殿整饰一新,五尊佛像按期搬进了“新居”。

  敞开云居寺的大门

  云居寺正式向中外游客开放时,没有导游,没有标记,各方面建设很 不健全。为了使云居寺从单一的文物保护单位变成名扬中外的旅游景点, 团党委及时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共建文明旅游点”的 要求。他们挑选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兵,走访了周围100多名老人,考证了 附近10多座山峰,查询了30多卷资料,研究了100余篇碑文,编写出一份 5000字的解说词,培训了4名干部战士担任义务导游员。有一次,当导游 王排长用流利的英语进行解说时,外宾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中国军 人知识渊博,真了不起!”

  针对一些游客乱刻乱画文物古迹的现象,团政治处组织了11个宣传小 组,深入乡村,走街串户,宣讲《文物保护法》和文明礼貌常识,杜绝了 不文明现象。官兵们发扬镌刻石经的锲而不舍的崇高民族精神,帮助云居 寺搬山填沟,建起了面积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开山凿石修通了2000多米 长的小西天盘山石径。每逢节假日,战士们打扫卫生,铲除杂草,使云居 寺面貌焕新一新。北京市主管文物的领导视察云居寺时,拉着于政委的手 动情地说:“是防化团的官兵们给云居寺打开山门,迎来了中外宾朋。我 代表全市人民向你们鞠躬,感谢子弟兵的无私支援。”

  再现“回首林烟漠”景观

  曾几何时,云居寺树木葱郁、香雾弥漫,钟声环绕,一派人间仙境。 清朝乾隆皇帝在此游览,写下“回首林烟漠”的佳句。几经波折的云居寺 彻底失去了旧日的风采。有一年,中央领导同志来到这里,面对一片荒芜, 语重心长地对陪同的军地领导说:“文物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 妥善维护和保管。”临别时,他深情地说:“希望下次来时能够一饱‘回 首林烟漠’的眼福。”中央领导的话使在场的防化团官兵深感责任重大。 从那时起,团党委就在全体官兵中喊响了“热爱第二故乡,筑造绿色长城” 的口号。近10年来,防化团官兵植树20000多棵,绿化云居寺400多亩。今 年9月9日9时9分9秒,出土已40余年的万余块云居寺辽金石经将回归地穴 再次珍藏,官兵们和云居寺工作人员一起,正在为这一功在当代的盛事努 力工作着。那时候,寺内寺外一片松涛林海,郁郁葱葱,“回首林烟漠” 又将成为云居寺的一大景观。吴晓峰吕高排辛道军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