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光明日报

观点:书装艺术的可喜探索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13日 12:11 光明日报

  邓中和

  最近,北京地区一些出版社的美术编辑,以及在京的美术院校师生的 几百件优秀的书刊设计作品,集中在中国美术馆作了一次展示。这些作品 包括:图书、期刊、电子、音像等出版物的封面、封套、内封及版式设计, 还包括书刊的广告招贴设计及书籍插图。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 委员会主任王晖说:“我们在组织这次展览时就要求入选作品具有原创性 、实验性、探索性,要反映出近年来北京地区的设计家们努力创造书籍装 帧艺术和刊物设计新语言、新形态的成果。”

  任何一种艺术都视创新为生命,而探索则是创造艺术生命的必由途径。 这个展览处处洋溢着探索精神,这也是有别于其他任何一次书籍装帧艺术 展的最大特色。观众注意到,展架上一些书籍和刊物的设计在形态创意上 颇为新颖,已突破了固有的长方形模式,采用多侧面的立体结构,看后让 人感到异常兴奋;一些书籍的外在形态,彻底摆脱了纸张的羁绊,以玻璃 、金属、木头为媒质,使我们在书籍形态上感到了建筑艺术的观念;一些 书籍的形态设计充满了幻想,以虚无缥缈的形式,让观众欣赏他们心中浪 漫的书刊形态之梦;一些书籍的装帧设计采用了后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段, 以彻底反传统的语汇,向书籍和刊物的基本设计规律挑战。在对书籍形态 的探索上,艺术院校师生的作品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他们的设计不是直 接为出版社服务,因此在探索时更注重纯学术、纯艺术的探讨,他们的作 品不受过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思路非常开阔,创意十分大胆。他们设计 的一些书籍的形态,大大地突破了传统书籍的概念,别开生面。中央美术 学院设计系副主任谭平介绍说:“我们在教学中,不是简单的要求创新, 而是有意识地对书籍的观念进行探索,以此展开学生的创造思维。”中国 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翟墨看了展览以后,把这些充满探索精神的作品提升到 理论高度给予归纳。他说:“这次展览,不但有传统意义书的设计探索, 而且出现了观念的书——《书之效果》把书的内文用药片代替,暗喻文字 内容如人服药一样;实用的书——《真水无香》在纸杯书上印上文字,饮 水后可以扔掉;游戏的书——《福尔摩斯探案集》使看书变成了破案游戏。 ”在不少人看来,有些作品近乎荒唐,甚至背离了书籍的本质,但是我们 也不能否认,这些作品确实大大开拓了书籍装帧的设计思路。正如台上表 演的奇丽时装,如果穿着走上大街恐怕也会显得可笑,但正是这些台上表 演的时装的奇特构思,启发了服装业的创新,推动着大众服装一浪高过一 浪的新潮。

  一些出版社、杂志社的美术编辑设计的书刊,同样充满探索精神。但 是,他们的探索的重点不是表现在书刊的外在形态上,而是更多地关注更 内在、更深刻的内涵。静心品味他们的作品,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把更 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与现代感上;他们似乎更想探索 如何使自己设计的书刊,符合当代读者的审美心理;他们之中有的人是在 追求使自己的设计既富有现代感,又能融入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有的人 是在努力把书刊设计的艺术性与商业性——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要素, 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的人是在探索将构成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三 大要素完美结合,以全方位的美感来征服读者的心。

  这是一次充满新意的展览,尽管其中的不少作品还不成熟,甚至会引 起一些争议,但是这些大胆的尝试,无疑会给广大书籍装帧工作者的设计 思路带来很多启示。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