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中国青年报

教育能否成产业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15日 06: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日前介绍了上海建成的一流公办寄宿制中学,很快就有许多读者 打电话询问能否掏钱进这样的学校,北京的一些家长则向我们急切地咨询: 北京有没有这样的学校。

  可惜能有上海这种财力的地方不多。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投入不 足,不仅基础教育缺钱,许多高校有1/3的办学成本需要自筹。满足百姓 的教育需求,尤其是高层次教育需求,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 环境谈何容易?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有利的条件:虽然银行多次 降息,但全国居民储蓄还是不断创高,居民储蓄超过了5万亿元。上海市 的一份调查也表明,教育成为众多家庭储蓄的首要目的,远远超过养老、 买房,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达89.8%。

  世界贸易组织将教育列为服务业之一,许多国家也明确把教育当成国 家的重要产业来发展,都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借鉴。目前国内兴起的中学 生留学热,流向也都是这些明确把教育当产业的国家。据专家的保守估计, 目前我国留学生每年在这些国家的各种消费高达数十亿元。

  办教育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但并不是所有教育都要由国家包下来, 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尚不富裕的国家。能包的包,必须包的包,比如义 务教育,比如高层次教育的一定的成本投入;但那些不必包,也包不下来 的是否可以索性放开,给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不同层次的教育,拿大家 的钱,办大家的教育。比如老百姓放在银行里的那些钱,比如每年送到国 外的那些巨资,都是应该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些专家已明确指出:教育, 尤其是非义务教育应该可以适度产业化,以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教育的积 极性,利用社会的热情与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如提高居民承担非义 务教育成本比例,非义务教育放开,采取切实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

  没有钱办很多的高中和大学,为什么不可以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去 办?为什么不可以利用老百姓那么高的投资热情多办几所?一些“先富起 来的人”,不满足“低层次的义务教育”,为什么不可以给他们创造用钱 买高水平教育的机会?

  把教育(主要是非义务教育)当成产业来办,不仅解决了国家的投入 不足,同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市场,对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是一种促 进。把教育当成产业来办,可以充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缓和升学竞争和 就业压力,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能起 到积极的拉动作用,这样的好事还是值得考虑的。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