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经沧桑和磨难的老人,往往练就洞察世事的双眼,所以不会患得患失,可以豁达从容。但是对于阿拉法特来说,对世事的洞察却只换来失望与无奈。
8月9日耶路撒冷城的轰然巨响中,10余人丧命,80余人受伤。其后,以色列军队发射导弹,坦克挺进,武装占领巴解组织在东耶路撒冷的办事处————“东方大厦”;巴勒斯坦人忐忑不安的同时,更有鱼死网破的怒火,声称要使用更多的自杀式炸弹来对付以色列 ;阿拉法特夹在其中,百无一法,只能一再呼吁国际社会干预;国际社会则是谴责完巴勒斯坦的恐怖行为,再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谴责而已……
巴以:怒气相激
巴勒斯坦之于以色列打不赢又输不得的夹缝里,阿拉法特原本还寄望于和谈,可是双方有增无减的民族主义情绪并没有让谈判获得积极的环境。及至沙龙出任以色列总理,局势急转直下。打不赢、输不得的夹缝里,又添了一个谈不拢,回旋的余地几近于零,这是阿拉法特目前的最大无奈。
两国利益碰撞,民族主义的言行就最容易获得民众效果。沙龙以鹰派立场而能当选总理,以色列的民意倾向可见一斑,沙龙当然就更需要、也更可以变本加厉地对巴勒斯坦施展雷霆手段———因为有85%的以色列人支持政府这样做。
在一些巴勒斯坦人看来,和谈是错误选择,即便是建立了寄人篱下的自治政府也仍然是种屈辱,只有彻底赶走以色列人才能寻回尊严。付诸行动,便是爆炸、暗杀……作为对沙龙强硬政策的回应,自杀式爆炸近期更是频频发生————距9日爆炸事件不到三天,又一颗炸弹在以色列海法城爆响,数十人受伤———反映的也正是巴勒斯坦人玉石俱焚的绝望与不屈。8月9日爆炸事件发生后,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争相声称对此负责,因为双方都视之为充当“英雄”的大好机会。
沙龙的强硬与巴勒斯坦方面的恐怖活动,已然成为鸡生蛋、蛋变鸡的关系,双方都只寻到有利于自己的因果链条。事态经过几番恶性循环,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沙龙的强硬是要证明其强硬的正确,巴勒斯坦极端组织的恐怖行为也是要证明他们行动的必要。从这个角度说,双方的意图与行为竟有些相互依存、互为所用了。
阿拉法特在其中则成为双方共同打击的对象———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借沙龙来说明阿拉法特和谈政策的失败,沙龙则要借巴方极端组织的恐怖活动来将阿拉法特推离谈判桌。
有分析认为,“某种意义上,巴以关系是操纵在少数极端主义分子手中”,这是很有见地的观察。但“少数”而偏能“操纵局势”,其中显然要有可供利用的民族情绪存在。
国际社会:各有盘算
真正能对巴以关系起到实质性作用的外部力量,只有阿拉伯国家联盟和美国。
如果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是实力悬殊的较量,那么阿盟与以色列则显然不是那么回事。对于阿盟来说,问题不是实力不够,而是团结不够。
如今,埃以关系早已正常化,戈兰高地之争也已降温,更重要的是昔日与美国不惜血本争夺中东控制权的苏联已不复存在,若要阿盟国家单纯为了巴勒斯坦而出兵流血,显然不大现实。而前几次战争的失利也加重了他们回避同以色列开战的心理。更何况与以色列开战,也就意味着同美国交恶,得失之间,这些国家自有盘算。
阿盟失去凝聚力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再有埃及前总统纳赛尔那样的领袖人物出现。埃及领导人的魄力与能力转移到了国内,而其他成员国,如约旦、沙特都持温和政策,强硬如伊朗、伊拉克————尤其是后者,倒一再表示出了领导阿盟对付以色列的意愿———却又被美国制裁封杀。群龙无首,自然也难成气候。
阿拉法特对此自然深为不满,因而在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会谈时强调:“阿拉伯联盟防御条约的签字国负有帮助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入侵的义务。”言语之中不无怨怼之气。
虽然在阿拉法特的一再施压下,埃及终于用妥当的语言进行了谨慎的表态:“如果以色列军队重新进入巴勒斯坦控制区,埃及将考虑向埃以边境增兵。”但言语中的决心显然并不坚定。
与上面的表态相比,穆巴拉克11日讲话的态度要更为清晰明确:“谁说会爆发全面战争?谁会是这场战争的目标?以色列不应该对此疑虑。”
所以,疑虑的就只能是阿拉法特了。
作为解决巴以问题的关键力量,美国这次似乎并不热心干预。当然,这只是皮相。
中东的战略地位、石油资源对美国有着不必多说的巨大价值。维持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掌控这一地区的主导权,是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步骤。
美国在沙特的驻军,是以伊拉克的威胁和巴以冲突为理由而“合理”存在的。所以,巴以之间维持不战不和的态势,绝对有利于美国的利益。美国强力支持“势单力孤”的以色列————8月10日,美国轰炸伊拉克,就有助以色列削弱敌手的考虑————以及对当前危机的袖手旁观,正是服务于自身利益的策略。
事态发展到13日、14日,美国特使会晤阿拉法特,而以色列在同意有条件地跟巴方恢复谈判之后,对巴勒斯坦自治城市杰宁进行了惩戒性攻占,但很快撤军。这些或许是巴以局势将要缓和的征兆。
目前巴以之间的格局,其实是全球政治格局的缩影,是美国独大这一事实的反映。阿拉法特所能期待的,也只能是美国该出手时候的出手。
诚然,美国是巴以问题的关键,美国的制约也是巴以冲突不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地步的重要保证。但是,如果没有美国,巴以问题也许早就解决了。
阿拉法特:“失宠”
让阿拉法特无可奈何的事情还有很多:自己的年岁已高,自治权力机构内部青壮派———如安全预防局局长吉卜利勒上校,对其地位虎视耽耽。
阿拉法特在戴维营巴以谈判中,被美国认为是缺乏灵活而使谈判功亏一篑之后,美国对阿拉法特的重视大不如以前。
更为要命的是,哈马斯等极端组织的声势与威望日长,阿拉法特不得不予以重视;而以色列方面则因此认定阿拉法特已经重拾恐怖主义政策、或者至少是弹压恐怖主义分子不力,而日渐对他失去了信心与耐心,沙龙13日宣布有条件同巴勒斯坦谈判,一个条件就是反对会晤阿拉法特。
更有甚者,阿拉法特的武装人员已成为以色列军队重点打击的对象,法塔赫总部大楼、巴勒斯坦警察局先后遭到轰炸,14日,以军更是直接袭击了阿拉法特的精锐保卫部队,因为以方认定阿拉法特的阵营里就有许多起爆炸恐怖事件的策划者。
毫无疑问,虽然巴以问题不可能完全绕开阿拉法特,但他对整个事态的影响力正在不断被削弱。
这一切,难道仅仅只是阿拉法特的悲哀与无奈吗?王双言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