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时间8月27日上午,美国一架侦察机从科威特起飞,溜进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市上空进行侦察活动。9时50分左右,这架侦察机坠落在伊拉克南部的沙漠里。伊拉克声称这架飞机是被他们击落的。
它是个“高科技家伙”
被击落的这架美国海军无人侦察机名叫“掠夺者”,代号RQ-1B。“掠夺者”是一种中空战术无人机,是“蚋蚊”750的加大型。1994年1月7日,美国海军以3170万美元的先进概念技术验证合同,要求有关方面在30个月内生产无人机并建立3个地面站。首批3架飞机和一个地面站于同年10月交付。飞机于1994年7月初进行了首次试飞,1996年6月底完成技术验证。1997年,该型机被授予军用代号———RQ-1A。RQ-1B是美国1999年新开发的变型机。B型机增大了机身,采用了Y型尾翼和涡桨发动机,进一步提高了起飞重量,增强了续航能力。
相对而言,“掠夺者”B型显得更“猛”,其升限达到15.6千米,任务区续航时间为32小时;它也很“灵活”,通常采用常规轮式起飞和软式着陆,紧急情况下也可用降落伞回收。“掠夺者”B型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高科技家伙”,身上装有合成孔径雷达、光电摄像机、红外成像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惯性复合导航系统等先进的高科技设备。这个用各种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家伙,单机“身价”高达400万美元。包括A、B型在内,目前美军共装备有40架“掠夺者”。
有了高科技“撑腰”,“掠夺者”自然也有了些不同凡响之处。首先,它具有一定的隐形性。飞机采用圆弧形设计,机身使用了石墨合成树脂,不但减轻了起飞重量,也令雷达回波大大减少。其次,它具有出色的飞行性能。它的最大活动半径为3700千米,在目标上空可以滞留24小时,因而能为战场指挥官提供长时间的实时信息。其三,它具有良好的战场适应能力。它不需要特别铺设的跑道,只要有一段长约700米的平坦地面就可以起飞。其四,它身上的侦察设备很先进,有天球探测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两大法宝。天球探测系统就是飞机头上那个圆圆的家伙,里面有电视光学摄影机和前视红外线侦测仪,主要用于对点目标的观测。机上的雷达系统能透过烟雾和云彩辨别地面上的建筑物。据称,它甚至能看清地面建筑物的门牌号码。其五,它有强大的通信系统。能利用超高频卫星数据链路把“看到”的静止画面传输到后方,真正给指挥官添了一双“千里眼”。尽管如此,美军对“掠夺者”的表现仍不满意,还给它增加了攻击功能,使它由“无人侦察机”变为“无人侦察/攻击机”,具有了独立反坦克能力,真正成了战场上的“掠夺者”。
它再次遭遇“黑色8月”
为了炫耀,为了威慑,为了试验,美军一直喜欢把最新装备用到紧要地区。因而早在1995年,美军就把“掠夺者”无人侦察机部署到了阿尔巴尼亚,使之参加了在波黑的实战。不过,“掠夺者”在那里可没有尝到甜头。1995年8月11日,“掠夺者”第一次被击落。3天后,另一架“掠夺者”在发动机停车后因操作失误坠毁。
1996年,美军把改进后的“掠夺者”无人侦察机部署到匈牙利,用来支持北约在波斯尼亚的军事行动。1996年8月和9月以及1997年8月,美军在波斯尼亚共损失了3架“掠夺者”。
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最先使用的无人侦察机实际上也是“掠夺者”。数架“掠夺者”无人侦察机昼夜不停地在空中巡逻侦察,为美军顺利完成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此期间,美军又损失了3架“掠夺者”。
今年3月,美国五角大楼又向巴尔干地区派出了3架地面控制的“掠夺者”侦察机,增援北约维和部队。算起来,8月27日被伊拉克击落的这架飞机应该是美军损失的第10架“掠夺者”。有意思的是,在这10架中有5架是在8月份被击落或发生故障坠毁的,8月对于“掠夺者”来说真可称为“黑色8月”。
“掠夺者”无人侦察机之所以频频出事,是因为它自身有不少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它的维护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地面与飞机的通信、控制线路以及飞机向地面传送侦察数据的线路易受到电波的干扰和地形的影响等等。此次“掠夺者”无人侦察机折翼伊拉克再次说明,“高科技”兵器并非无往不胜。邢嵬 吴晓明 王建云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