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德黑兰11月1日电
新华网记者姜显明
美国战机猛炸阿富汗。伊朗与阿富汗有着95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美国又一直视伊朗为“洪水猛兽”,世界舆论无不为伊朗捏着一把汗。
“没事,除了不断有运送救助物资的车队经边境检查站驶入阿富汗境内的难民营和零散的战前难民回返阿富汗,伊阿边境局势基本平静。”有朋友自边境归,不无轻松地告诉记者。
记者到有关部门探询去边境采访事宜,对方回答:“边境已经封锁,局势平静如常。目前没有组织记者到边境采访的计划,个人去需要内政部的批准。”
当然,还是有记者自己赶到边境省份霍拉桑省首府马什哈德或锡斯坦和俾路支斯坦首府扎赫丹,其中包括本报专门从开罗赴伊朗采访战事的摄影记者王建华。经与伊朗内政部官员交涉,王建华和其他一些外国摄影记者终于在马什哈德获准前往边境采访。
王建华回来后说:“伊阿边境确实没有什么紧张气氛。由于伊朗封锁边界,新近抵达边境的阿富汗难民都被安置在阿富汗一侧的难民营里,因此伊朗境内基本没有战后阿富汗难民。”王建华还说,他们经允许还越过约500米左右的缓冲带到了阿富汗塔利班边防岗哨前,塔利班士兵轻松地同记者握手寒暄。
伊朗新闻界的朋友介绍说:“伊朗和塔利班本不对付,相互敌视。但在伊阿边境,双方岗哨近在咫尺,却彼此相安无事,可见那里局势平静。由于没有什么新闻,到边境省份去的外国记者绝大部分已陆续离开那里回家了。”
实际上,边境安宁与伊朗在美国“9.11”事件后采取的应对策略不无关系。当地媒体分析说,伊朗当局从一开始就十分担忧这一事件将严重威胁本国安全,但同时又认为它是一个机遇,不仅可借助美国军事行动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这个邻国“心腹之患”,帮助伊朗所支持的反塔联盟上台执政,而且很有可能借机同美国接触改善双边关系。尽管强硬保守派和温和改革派在“9.11”事件及对美关系等相关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矛盾,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问题上双方意见是统一的。
“9.11”事件一发生,伊朗便出人意料地率先表态谴责,从而使世界,特别使美国对它“刮目相看”。尽管伊朗很快又出人意料地强烈反对美国对阿富汗实行军事打击,鼓噪反美情绪,但那只是为了安抚“保守派”,稳定国内情绪,同时也是为了做样子给世界看,特别是要在伊斯兰世界中树立“领头羊”地位,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增加同美国对话的筹码。实际上,尽管伊朗公开否认,但媒体仍不断传言它最近一个时期一直在通过瑞士驻伊使馆私下同美国接触改善关系,许诺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提供“人道救助”。不管是真是假,伊朗在实际行为中控制反美情绪激化是显而易见的。
抢先关闭伊阿边界,禁止阿富汗新难民拥入是伊朗稳定边境局势的关键举措。伊朗境内战前已有约1.5万至2万名阿富汗难民,如果边界继续开放,放任自流,有关方面估计至少有40万战后新难民拥入,伊朗不仅不堪重负,更会带来隐患。关闭边界后,伊朗积极配合国际救援组织,在伊阿边境阿富汗一侧建立了至少八九座难民营,由国际组织筹款筹物,伊朗提供通道、工作人员和相关便利。这既减轻了伊朗自身风险和负担,又能赢得国际声誉,不能不说是一项明智之举。
伊朗在关注阿富汗战事的同时,还十分敏感于阿战后政权建设问题。在美国和西方正加紧策动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出面组织战后政府的情况下,伊朗既担心阿未来政府亲美,又怕它“换汤不换药”,还像塔利班过去那样听命于巴基斯坦。为此,伊朗最近频繁开展外交攻势,提出由联合国主导在阿富汗组建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并为周边邻国所接受的政府。
“伊朗在‘9.11’事件后的应对策略是卓有成效的,其核心是既反恐又反战,维护边境安全和国家稳定,不太刺激美国。”伊朗外交部官员雷扎一边分析,一边扬着手中的报纸。“你瞧,下月初欧洲10国联合经贸代表团要来伊朗访问。这是对伊朗目前局势的最好诠释,没有安全的保证,他们会来?”(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