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富汗地图上,反塔利班联盟控制的地盘像落在宣纸上的墨水印,急剧扩大,从美英军事打击开始前的不到10%领土迅速扩大到半壁江山。
人们开始更多地讨论战后阿富汗重建问题,建立一个基础广泛的政府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但许多专家正在担心阿富汗重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军阀混战的历史,而且他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北“土皇帝”拉希德.杜斯塔姆
11月9日,反塔利班联盟军队进入阿富汗的“北方首都”马扎里沙里夫,首先入城的就是拉希德.杜斯塔姆的部队。
马扎里沙里夫曾是杜斯塔姆经营多年的老巢。这个留着浓密短髭的敦实汉子在这里当过好几年“土皇帝”,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1980年,被送到苏联接受军事训练。回国后,他被指派担任一支两万人部队的指挥官,积极与游击队作战,后被提升为将军。
苏军撤出阿富汗后,杜斯塔姆迅速转向,与他的老对手、反苏游击队首领马苏德结盟。杜斯塔姆的倒戈加速了纳吉布拉政权的倒台,杜斯塔姆乘机在阿北方大捞地盘。1994年,杜斯塔姆与马苏德和当时的总统拉巴尼反目,转而投靠到普什图族强硬派领导人希克马蒂亚尔门下。
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一年之后他被副手出卖,逃到了土耳其。美英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开始后,杜斯塔姆带领不足1000人的部队返回阿富汗,加入反塔联盟,和当年打得你死我活的“仇人”拉巴尼又站到了一条战壕中。在敌人和朋友两种角色间转换,杜斯塔姆从来就显得游刃有余,因此名声欠佳。
西“赫拉特之狮”伊斯梅尔.汗
与杜斯塔姆相比,分析家们对称雄阿富汗西部的伊斯梅尔.汗的评价显然要积极得多。这个身材短小、精明强干、满腮银须、脸上时常挂着狡黠笑容的将军在长期的战争中赢得了“赫拉特之狮”的称号。他因刻意在战争中避免使用野蛮手段而受到尊重,甚至被西方媒体形容为阿富汗战乱中的一件“稀有商品”。
60多岁的伊斯梅尔.汗原是驻阿西部最大城市赫拉特的一名政府军军官。苏联入侵刚刚数月,伊斯梅尔.汗就在赫拉特组织了一次起义,杀死了数百名苏联士兵。这次起义招致苏联的猛烈报复。在苏军轰炸中,有五千年历史的赫拉特古城有一半建筑变为断壁残垣。
1995年,塔利班在杜斯塔姆的协助下夺取了伊斯梅尔.汗控制的赫拉特,伊斯梅尔.汗亡命他乡。两年后,他被塔利班逮捕并被投入坎大哈的一座监狱。去年3月,伊斯梅尔.汗成功越狱。后来流亡伊朗,和杜斯塔姆一样,直至美英对塔利班展开军事打击后才返回故乡。
11月12日,伊斯梅尔.汗率部队重返赫拉特。深得民心的北方联盟军事领袖马苏德遇刺后,人们普遍认为,阿富汗战后无论成立什么样的新政府,伊斯梅尔.汗都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要担任新政府的领袖,伊斯梅尔.汗却面临着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他说波斯语,无法代表占阿富汗多数人口的普什图族。
南冒险的温和派哈米德.喀赞
哈米德.喀赞是阿富汗普什图族主要领导人之一。10月8日,即美英开始空袭塔利班的第二天,喀赞偷偷潜入阿富汗南部,在塔利班控制区内四处游说,希望能在当地部落中争取到足够的支持,喀赞及其下属11月1日曾与塔利班武装在坎大哈以北的乌鲁兹甘省发生交火。喀赞本人则被美军直升机营救到了巴基斯坦。16日,喀赞在塔利班武装主动撤离后,控制了乌鲁兹甘省省会塔林科特。
喀赞潜入塔利班控制区之举曾被认为是危险的尝试,因为在他之前,阿富汗著名反对派将领阿卜杜勒.哈克受前国王委托潜入塔利班控制区执行“和平使命”,结果却于10月26日被塔利班当局处死。不过,喀赞有着哈克所缺乏的“人气”优势。
喀赞是普什图族波帕赞部落首领,该部落与沙阿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分析家们普遍预期喀赞将在后塔利班时代的阿富汗政府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他属于政治温和派,人们甚至认为他有可能可以承担联合包括北方联盟在内的其他反塔派别和利益集团的重任。
东保守派长老尤努斯.哈利斯
在阿富汗东部,普什图族长老尤努斯.哈利斯作为阿富汗伊斯兰党领袖,其实力不可小觑。他的势力范围以阿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为中心,而贾拉拉巴德则扼守着喀布尔通向邻国巴基斯坦的咽喉要道。在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各派武装反对前苏联入侵而开展的游击战中,哈利斯曾声名鹊起并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1992年,哈利斯与拉巴尼结盟。他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1996年塔利班攻入喀布尔,拉巴尼政府被迫流亡。
尽管曾受过美国的“恩惠”,但哈利斯一直保持着反西方、极端保守派的作风,他在宗教方面的主张也似乎与塔利班更为接近。在塔利班掌权后,哈利斯并未受到太大冲击,但他对塔利班政府一直保持疏远态度,甚至曾经宣布不管塔利班也好,北方联盟也好,反正他“谁的账也不买”。新华社记者徐海静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