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
2001年9月11日是美国政府及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就在这一天,当今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遭遇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先后遭到恐怖主义分子劫持的波音757、767飞机猛烈撞击,导致世贸双塔轰然倒塌,共造成3000多人死亡和失踪。"9·11事件"被 美国政府称为是其历史上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马上发表声明称,这是一起明显的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发誓要追查到底,严惩元凶,要开展一场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战争。世界各国领导人也很快发表讲话,严厉谴责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并对美国人民表示同情。美国认定流亡的沙特大亨本·拉登以及受其领导的"基地组织"策划并组织了"9·11事件",拉登则是头号嫌疑犯,并要求庇护他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立刻将其交出,但遭拒绝,于是美国在10月7日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
2.阿富汗战争,塔利班政权崩溃
10月7日,美英以塔利班包庇和窝藏9·11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为由,向阿富汗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在地毯式的猛烈轰炸和阿富汗反塔联盟的大力配合下,塔利班政权节节溃败。11月13日,北方联盟进入首都喀布尔,阿富汗战争出现转折点。11月14日北方联盟军队占领阿富汗东部主要城市贾拉拉巴德,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已呈现出崩溃之势。12月7日,塔利班交出了大本营--坎大哈,标志着塔利班在阿富汗统治的彻底完结。
在阿富汗战事几近结束时,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积极推动阿富汗政权重建进程,促成了阿富汗四大政治派别于11月27日-12月5日在德国波恩举行会议,协商建立一个"基础广泛"、有普遍代表性的阿富汗新政府。12月5日,各方签署波恩协议,启动了阿富汗的政权重建过程。12月22日,阿富汗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按照波恩协议,临时政府任期6个月,在这之后建立过渡政府,并预定在两年后实行大选。然而,摆在临时政府总理卡尔扎伊面前的,将是一条极其艰难困苦的道路。临时政府是否能带领苦难深重的阿富汗人民走向和平之路,迄今还难以乐观。
3.巴以冲突急剧升级
2000年9月,时任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的沙龙不顾巴勒斯坦人民的强烈反对,强行"参观"耶路撒冷圣殿山,再次点燃"中东火药桶",引发血腥冲突。虽然国际社会一再努力,促使巴以双方回到谈判桌前,签署和平协议,但是双方没有一天能够真正实现停火,相互报复的悲剧不断上演。中东局势再度恶化。
2001年12月初,巴以冲突加剧,进入自中东和谈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局面。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耶路撒冷和海法等地连续发动多起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造成数百名以色列平民伤亡。以色列当局立即进行大规模武力报复,甚至轰炸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官邸,宣布与阿拉法特断绝联系。截至目前,共有1000多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巴勒斯坦人。巴以安全会议以失败告终,中东和平进程遭受了近3年来的最重大挫折。
4.美国宣布退出《反导条约》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玫瑰园正式宣布,美国退出1972年与前苏联共同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此举将对大国战略关系、国际军控与裁军体系以及国际安全造成深远影响。自年初上台以来,布什政府就不断强调,反导条约是冷战的遗产,美国要超越《反导条约》、谋求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合法化。为此,从5月以来,美国发动了导弹防御外交攻势,竭力说服俄罗斯同美国一起退出反导条约。尽管俄罗斯立场有所松动,并有意向与美国修改反导条约,但美国还是选择了退约的方式,其单边主义政策在退出反导条约问题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过去的30年中,《反导条约》为保证世界战略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军控和裁军协定的重要基础之一。在美国宣布退出反导条约之后,维护国际军控和裁军体系的稳定以及重建大国间的战略合作,防止世界再次陷入军备竞赛的噩梦,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5.联合国前南战犯法庭审判米洛舍维奇
2001年4月1日,前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其住所被塞尔维亚警方逮捕。米洛舍维奇是否会成为第一位在国际战犯法庭接受审判的卸任国家元首,一时间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为了将米洛舍维奇引渡到海牙国际法庭接受审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向南联盟施加压力,同时又以经济援助作为利诱。6月29日凌晨,一架北约飞机出人意料地将米洛舍维奇带到了荷兰,他成了联合国海牙前南战犯法庭的阶下囚。
7月3日,米洛舍维奇首次出现在前南战犯法庭的听证会上。面对"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指控,米洛舍维奇严厉质问了联合国前南战犯法庭的合法性。在此后的三次听证会上,米洛舍维奇始终拒绝就起诉书的内容进行回答。法庭原定明年2月12日对米洛舍维奇进行审判,但由于他又被加控犯有"种族灭绝罪",法庭审判可能还将继续推迟。米洛舍维奇最终命运如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6.岁末最强音--中国入世成功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奏响了岁末最强音--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从1986年开始,迄今已历15载,其间经历的风雨坎坷数不胜数,最终盼来了胜利和喜悦。
从这一天起,中国将以新的身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开始新的发展。这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继续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努力发展合作、互利、共赢、共荣的经济关系,成为全球经济大家庭中真正的一员。挑战总与机遇并存,面对入世后的新思维、新规则和新体制,中国将充分调动经济实力,在国内外竞争中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壮大自己,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完美融合。
7.美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中国战机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国海军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中方军用飞机,导致中方飞行员王伟失踪,美机又未经许可降落中方陵水机场。事件发生后,中方始终依照国际法和中国有关法律规定,采取冷静、克制的方式加以处理。4月11日美国政府处理撞机事件全权代表、美驻华大使普理赫代表美国政府向中国外长唐家璇递交了致歉信。中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允许美侦察机上24名人员回国。经过一系列谈判,中美双方于6月初达成拆运EP-3飞机的协议,拆运工作于7月3日进行完毕。7月6日,拆卸后的EP-3侦察机由美国租借的大型运输机运送回国。中美撞机事件的发生,表明了两国在安全关系上的脆弱性。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就采取咄咄逼人的对华战略攻势,在撞机事件发生后,中美两国国内舆论对发展中美关系甚为消极。历时3个月的"撞机事件"使中美两国不得不正视彼此关系的新现实,双方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力图建立一种稳定的工作关系。10月19日布什与江泽民主席在上海APEC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首次峰会,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式走出了撞机事件的阴影。
8.印度遭遇50年来最大地震
2001年1月26日,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发生里氏7.9级大地震。这一天是印度的共和国日,许多人守在家中电视机旁,准备观看在首都新德里举行的阅兵大游行。但50年一遇的大地震给满心欢乐准备庆祝国庆的印度人民来了个措手不及。大地震夺走了两万多人的生命,逾45亿美元的财产顷刻间化为乌有,作为印度最富庶地区之一的古吉拉特邦经济一下子倒退了20年。而灾后的难民安置、防病防疫,以及重建等问题更是对印度政府的严峻考验。大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向印度伸出了援助之手,救援人员及物资纷纷运抵受灾地区。印度处于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属地震多发国家。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地震疏于防范,然而淡薄的防震意识却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结果。天灾难以避免,但怎样将灾难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却是值得人类仔细思考的问题。
9.尼泊尔王宫喋血,国王王后尽殁
2001年6月1日深夜,尼泊尔王宫发生血案,深受尼泊尔人民爱戴的比兰德拉国王、艾什瓦尔雅王后和其他8位王室成员死于非命。王储迪彭德拉则身受重伤,在医院昏迷了两天后死亡。尼泊尔沙阿王朝的统治基础遭受了空前的重创。就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前摄政王贾南德拉于6月4日临危受命,成为尼泊尔新国王。在几经周折后,调查小组正式确认前王储迪彭德拉是制造血案的凶手。尼泊尔局势突变引发了邻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尼泊尔,王室一直受到至高无上的敬仰,比兰德拉国王是国家团结的象征。血案导致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对尼泊尔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身陷受贿丑闻的首相柯伊拉腊被迫辞职,尼泊尔多处出现大规模的骚乱。
10.科学家首次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
2001年2月12日,由6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个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为人类揭开自身奥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英、法、德、日和中国6国先后参加人类基因组对23对染色体DNA大规模测序的国际合作,最终绘制了一张类似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人类基因组精确图谱。科学家经过初步解读,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包含3万多个蛋白编码基因。人类基因组蕴涵着人类生老病死的遗传信息,破译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革命性的进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并解读它全部的遗传信息,阐明人类基因组及其所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揭开生命的奥秘。但是,生命科学界一直迷雾重重,人类要读懂"生命天书"尚需时日,任重而道远。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