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军特种炸弹纷纷亮相,争相逞能。这些炸弹究竟威力多大?性能如何?有哪些优长和弱点?本文特略加评说。
世界上最大的炸弹
BLU-82真空炸弹绰号“滚球”(DaisyCutler),是一种专门杀伤藏匿在洞穴及建筑物内 人员的燃料汽化高爆炸弹,有时也用于为直升机开辟降落场。该炸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常规炸弹,重达6804公斤,全长5.37米(包括1.24米长的探头引信),竖起来,相当于3个1.79米男子的身高,直径1.56米。该炸弹外形短粗,弹体像大铁桶,弹头为圆锥形,前端装有一根钢管,管子的前端装有M9 04型引信。炸弹没有尾翼装置,但装有降落伞系统,以保证炸弹下降时的稳定。
威力如同小型原子弹BLU-82是一种云爆弹,战斗部装有5715公斤的GSX浆状炸药。炸药主要成分为硝酸铵、铝粉和聚苯乙烯。当飞机将其投掷出去以后,弹壳里流出液体混合剂,在距地面30米处首次爆炸,形成一片雾状云团落向地面;在接近地表的几米处再次引爆,发生爆炸,产生强大冲击波,可杀伤半径600米内的人员,在半径100~270米范围内,可大量摧毁敌方装备,同时还可形成直径约150~200米的真空杀伤区。在这一区域内,由于缺乏氧气,即使潜伏在洞穴内的人也会窒息而死。该炸弹爆炸所产生的巨大回声和闪光还能极大地震撼敌军士气,使藏在山洞里的人丧魂失魄,因此,其心理战效果也十分明显。炸弹的杀伤能力可超过20枚“飞毛腿”导弹。国外有人称之为“小型原子弹”。
大有大的难处由于该炸弹重量太大,没有任何轰炸机的挂架能够承受这样的重量,因此,必须由空军特种作战部队的MC-130H“战斗魔爪”特种任务支援飞机(该机主要执行空投、空降等任务)实施投放。为防止BLU-82的巨大威力伤及载机,飞机投弹时距离地面的高度必须在1800米以上。
打击效果立竿见影BLU-82炸弹最早使用于越南战争。当时的主要用途是在越南丛林中清理出可供直升机使用的场地或者快速构建炮兵阵地。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曾投放过11枚这种炸弹,用于摧毁伊拉克的高炮阵地和布雷区。从2001年11月5日起,美军开始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这种巨型炸弹,以加强对塔利班前线部队的攻击及开辟避雷场。由于这种炸弹并不是攻击单个目标,而是摧毁一个地区,因此对于攻击塔利班军事设施集中的地区特别有效。该炸弹在喀布尔使用后,效果非常显著,对塔利班一夜之间突然让出喀布尔起了促使作用,从而加速了塔利班的溃败过程。
长眼睛的钻地弹
GBU-28属于美国“宝石路”Ⅲ激光制导炸弹系列。弹体分为3大部分———制导舱、战斗部舱、尾舱。其中,制导舱主要由激光导引头、探测器、计算机等组成。它和尾舱中的控制尾翼一起,共同控制炸弹命中目标。GBU-28全重达2. 3吨,最大直径约440毫米,长约5.84米,炸弹内装填了306公斤高爆炸药。
GBU-28有智能化的引信。引信的核心部件是微型固态加速计。该加速计可随时将炸弹钻地过程中的有关数值与内装程序进行比较,以确定钻地深度。当炸弹碰到地下掩体时,会自动记录穿过的掩体层数,直到到达指定掩体层后才会爆炸。GBU-28能钻入地下6米深的加固混凝土建筑物或30米深的地下土层。
GBU-28是海湾战争的“早产儿”。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的地下指挥所等坚固目标进行反复轰炸,但效果甚微。当时,美国还没有进行GBU-28的早期论证。直到“沙漠风暴”行动开始一周后,美国空军才匆匆向国内军工企业提出了研制钻地武器的设想。为此,美国国内研究单位和企业紧急动员,匆忙设计了一种特殊炸弹,这就是GBU-28。1991年2月27日,由一架F-111战斗轰炸机向巴格达以北数公里的空军基地地下综合设施投掷了首批两枚GBU-2 8炸弹,其中一枚准确命中目标。从飞机拍摄的公开电视录像来看,在炸弹击中目标后大约6秒,从炸弹钻入点冒出大量浓烟。在对海湾战争10周年回顾采访中,新华社记者曾实地考察,发现GBU-28可以对地下掩体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曾使掩体内近千名平民死亡。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共生产了30枚这种炸弹。后来,美军还专门拨出1840万美元,计划对其进行改进,并制造161枚这种硬目标钻地炸弹。1995年,改进后的炸弹被正式命名为GBU-28。
截至阿富汗战争爆发,美军共装备了125枚这种炸弹。2001年10月10日,美军首次在阿富汗投下这种炸弹。如前所述,这种武器毕竟是一种“早产儿”,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一是其体积过大,无法装载在B-1、B-2远程隐形轰炸机上,也不能装载到航母的舰载机上,这就限制了该炸弹的广泛使用。二是该炸弹使用的GBU-27激光制导装置降低了飞机的生存能力。因为这种激光制导装置在使用时,必须由操作手用激光指示器指明目标,炸弹再沿着反射回来的光束飞向目标,这不仅增大了操作员的负担,而且还增加了飞机在目标上空滞留的时间。三是这种激光指示器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鉴于GBU-28上述3大缺点,美国已开始在GBU-28的基础上开发其改进型———GBU-37掩体穿透钻地弹。据说一枚GBU-37炸弹就可以摧毁经过高强度加固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而这类目标以前被认为只有核攻击才能摧毁。
美军还设想将GBU-28改造为智能钻地弹,使其可以穿透至少3层钢筋混凝土或钢板。这种智能钻地弹有多级引信。炸弹触地后先钻入地下一定深度,由引信A引爆,炸开一个洞,炸弹继续钻地;遇到混凝土结构时,引信B再引爆,炸开混凝土结构,并继续往下钻;遇到钢板加固工事时,引信C引爆;炸弹钻透钢板后进入掩体内部,弹体才最后爆炸。此外,美国还可能在GBU-28的基础上研制隐形钻地弹,以便与B-2、F-117A等隐形飞机相适应。
使人窒息的“温压弹”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奥尔德里奇于去年12月21日宣布,美国已经研制出一种专门用于打击恐怖分子藏身洞穴和地道的新型炸弹———“温压弹”,代号BLU-1 18B。该弹是美国“9·11”恐怖事件后加速研制生产并突击完成的。
“温压”炸弹(也称为“热压”炸弹)是一种专门对付地下掩体等建筑物的炸弹。这种炸弹运用的是先进的油气炸药原理。弹头里的炸药在撞击目标后以气雾形式扩散并燃烧,迅速形成一股高压爆炸波,摧毁目标。它是一种有效压制碉堡和建筑物的武器,能够“在开阔地、战壕、地面防御工事、碉堡、掩体和各类建筑中有效地压制敌方的人员和火力”,还能“用于破坏无装甲和轻装甲设备”。
“温压”炸弹个头虽小,却能产生很强的爆炸波和热力。1.9公斤“温压”弹头在开阔地的有效打击半径可达10米。该炸弹引爆后,洞内的氧气被迅速耗尽,爆炸带来的高温高压冲击波席卷洞穴,彻底消灭洞内人员,使山洞里面的人窒息而死,而爆炸产生的碎片却不会封住洞口,也不会使洞穴或隧道坍塌。有了这种炸弹,美军就能“摧毁隧道里面的东西而不会使洞口坍塌”,可以“杀死隧道里的人并且搞清杀死的是谁”。
BLU-118B由作战飞机投掷,采用GPS制导。12月14日这种炸弹刚在内华达通过测试,美军便急忙将处在试验阶段的10枚“温压”炸弹运往阿富汗战场。
精确制导的子母弹
GBU-97传感器引爆炸弹(SFW)是投入使用的第一代精确制导炸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使用的带终端制导子弹药的精确制导集束炸弹。它是美国空军武器库中的重要一员,可从空中攻击地面行进中的装甲目标,如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导弹发射车和人员等,对摧毁恐怖分子的训练营地比较有效。
该炸弹外壳是一个SUU-66B战术弹药布撒器,内装有10枚BLU-108B子弹药,每个子弹药又含4枚“斯基特”(Skeet)反装甲小弹药,所以,一枚GBU-97就有40枚反装甲小弹药,这样,作战飞机一次就能攻击多辆坦克、装甲车。每架F-1 6可外挂4枚,F-15E可挂12枚,B-1、B-2、B-52可分别装30枚、34枚、16枚G BU-97炸弹。
反装甲小弹药外形像咖啡杯,直径为125毫米,装有红外传感器和战斗部。飞机可在6000米高度、速度为12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投射。该炸弹在预定高度打开SUU-66B战术弹药布撒器,布撒出10枚BLU-108B子弹药,每个子弹药依靠降落伞减速。下降到一定高度后,一个小型火箭发动机启动,使BLU-108B子弹药旋转,靠离心力投射出4枚“斯基特”小弹药。其覆盖范围相当于4个足球场长、两个足球场宽。“斯基特”在下降过程中旋转摇摆,使其窄视场的红外传感器对地面进行扫描。一旦探测到坦克、装甲车辐射的红外能量,红外传感器就进行跟踪,然后引爆战斗部。战斗部爆炸并向下发射穿甲硬片。穿甲硬片以1527米/秒的速度攻击目标易损的顶部,一举将其摧毁。飞机投射完GBU-97后,不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可立即执行其他任务。
为进一步提高GBU-97的性能,美军又在“斯基特”上加装了主动红外传感器,以弥补被动红外传感器的不足,改善目标探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另外,在“斯基特”的战斗部弹丸药型罩的外环还加了16个钢珠,以提高杀伤能力。目前,美国空军已订购了2500枚GBU-97,还订购了同样数量的改进型GBU-97。王国胜李伟
(《中国国防报》2002-01-22第3版)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