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巴黎记者陈波
最近,3名负责调查贪污受贿案的法国预审法官以“法律武器失效”为由先后辞职,在法国司法界和舆论中引起了一片震动和争议。法国《世界报》日前发表评论称,预审法官的辞职显示出法律武器在政治人物面前的无能,这预示着“一个司法时代的结束”。
请辞的3名反贪法官分别是负责调查巴黎低租金房屋案的阿尔芬法官、调查埃尔夫案的劳伦斯·维希尼夫斯基和埃瓦·乔利法官。他们辞职的主要原因都是难以应付来自政界高层的压力和对“法律机制失效”的失望。
阿尔芬法官曾因试图传唤希拉克总统出庭作证而名噪一时。这位“反贪斗士”在他的新书《七年孤独》中向人们吐露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自1994年接手巴黎低租金房屋案来,他曾多次被跟踪、窃听、窃照,原上塞纳省低租金房屋总局负责人迪杰·舒勒还设置圈套,逼他就范,甚至连警方都不愿意配合他的调查行动。除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由受到严重影响外,阿尔芬法官的亲属也受到骚扰,他的表哥让-皮埃尔·马莱夏曾在1994年被跟踪、被窃听和被拍照,还被有关部门逮捕。维希尼夫斯基和乔利法官在埃尔夫舞弊案的调查过程工作中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
预审法官是法国司法制度中所特有的制度。他由共和国总统根据司法部的推荐任命,负责搜集被起诉人的犯罪证据,并有权对嫌疑人实施临时拘禁。从19世纪中期开始,法国的预审法官便兼有警察的调查取证权和法官的审判权,成为司法审讯过程中的重要人物。1991年,前预审法官蒂埃尔·让-皮埃尔在调查社会党的案件中表现突出,从此使预审法官这一职位被视做同政治高层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新生司法力量。
90年代以来,随着埃尔夫案、巴黎低租金房屋案等一系列政治金融丑闻的出现,预审法官的形象在法国司法界显得非常耀眼。法国媒体对他们的反腐败调查进行了大量报道,使预审法官在舆论中成为“反贪斗士”的代名词。然而,由于预审法官的任命和管理仍受制于执政当局,当他们的调查触角伸向最高决策层和重要政府官员时,就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强大压力。
80年代初期,一些预审法官由于不堪忍受这种压力,被迫离开原职。90年代中期,法官跳槽的现象已成为法国司法界的一大景观,其中很多人成为私营企业的法律部主任或是总裁特别法律顾问。据《费加罗报》报道,巴黎的这种情况尤为典型,巴黎检察院金融处的所有法官都有过“孔雀东南飞”的经历。
不过,最近辞职的3名预审法官却没有随大流“下海经商”。维希尼夫斯基法官到法国夏特尔省法院当了院长,乔利法官则希望回到原籍国挪威,为挪威政府的反贪事业做贡献。无论如何,这种隐退都是苦涩的。阿尔芬和维希尼夫斯基在各自的书中写到,他们的“知难而退”是由于对现行司法制度的厌倦和在反腐调查中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他们认为,预审法官的工作好似没有回报指望的投资。由于缺乏足够的调查手段,法国的司法程序往往又冗长而艰难,不少案子最后不了了之,几年的辛苦也付诸东流。
对于3位预审法官的辞职,法国的舆论有不同的反应。有人认为,预审法官在司法调查中过分突出个人形象,利用手中掌握的调查和判决权为所欲为。也有人抨击媒体在预审过程中的炒作,认为3位法官的被迫辞职是媒体的压力所致。主流舆论则对预审法官制度的生命力表示担忧。一位巴黎检察院的资深法官认为,政治高层的阻力是预审法官制的绊脚石。另外,法国的现行法律,尤其是类似“无罪推定”这样的法律更多地是在保护被告一方,这给预审法官行使权力制造了较大障碍。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