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左)与儿子的配合看似很默契。 1967年的沙龙。
以色列总理沙龙是地地道道的中东雄鹰。沙龙青年时期即率部偷渡苏伊士运河,使以色列扭转十月战争的乾坤,并制造了另外两场涉及巴勒斯坦人的重大事件,即黎巴嫩战争和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这些已经使他闻名于世。而自2000年9月28日,沙龙强行“参观”阿克萨清真寺导致至今愈演愈烈的巴以冲突,乃至2001年2月6日以利库德集团主席身份获得59.5%的选票战胜巴拉克、当选为以色列总理,以及至今将其一生的“敌人”阿拉法特困在拉马拉。凡此种种,都演绎着沙龙作为中东雄鹰的独特人生。
1.曾被约旦军队俘虏
以色列立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当时沙龙随部队参加了这次战争,但10天后沙龙就被约旦军队俘虏了。
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军队联合指挥部得到情报说,以色列军事指挥部命令驻扎在地中海东岸的部队进军西耶路撒冷,以哈巴斯为营长的约旦部队某部第四营奉命阻击以色列军队的进攻。5月25日,双方在距耶路撒冷以西28公里处展开激战,经过长达15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哈巴斯率领的第四营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俘虏了一些以军官兵。在对俘虏进行登记时,有一名负了伤的年轻尉官,名叫阿里埃勒·沙龙。根据当时约旦军队的一贯做法,重伤员一般都要释放,由于沙龙伤势不重,于是哈巴斯命令为他进行了紧急包扎处理后将其送到了后方指挥部。
后来,沙龙和其他以色列战俘被转移到了约旦北部地区,最后被关押在位于马弗拉克城以东的战俘营。他在集中营生活了几个月后,根据阿以双方交换战俘的协议,沙龙离开了集中营回到了以色列。
约旦和以色列1994年7月签署和平协议后,已晋升为将军的哈巴斯收到沙龙写给他的一封信。沙龙在信中表示希望与哈巴斯见上一面,但遭到哈巴斯将军的拒绝。据报道,哈巴斯这样做是因为沙龙反对阿以和平协议。
2.儿子当顾问被传讯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种东方式的文化在沙龙家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总理选举中,其子奥姆里就是沙龙的影子。当年内塔尼亚胡下台后,奥姆里坚决支持沙龙接过利库德集团的烂摊子,重整旗鼓。他还是沙龙竞选班子的总指挥。选举前,奥姆里不遗余力地为老爸出谋划策,甚至还和两名利库德要员赴维也纳同阿拉法特的高级顾问秘密会晤。沙龙旨在改变自己“屠夫”形象的许多公关策划,也大都出自奥姆里的光头大脑,他还经常直接出面为父亲辟谣,做些解释宣传工作。总之,他为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立下了汗马功劳,平时难得夸奖下属的沙龙曾多次表示他对儿子的信任,他甚至说,如果20年前就听从儿子的意见,他早就当总理了。
奥姆里是沙龙的小儿子,他的母亲莉莉前年因患癌症去世,没能与夫共荣。沙龙当选总理后,第二天上午即首先去莉莉墓前表达哀思。奥姆里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是沙龙和第一位夫人所生。然而,比较而言,沙龙更偏爱聪明、沉稳的奥姆里。
碍于以色列健全的法律体系,沙龙无法给儿子挂任何官衔,但总理府的人都知道他的重要地位,沙龙几乎天天、事事都征求儿子的意见。面对日趋复杂的巴以冲突和以色列国内反对派的威胁,沙龙越来越离不开奥姆里这个专职“私人顾问”。
然而,2002年3月,以色列警方传唤奥姆里,对其涉嫌在1999年利库德集团选举和去年2月总理特别选举过程中,帮助其父非法集资事件进行了审讯。3月31日,奥姆里被招入目前在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以色列部队充军。
3.“屠夫”异国成被告
第4次中东战争后的1982年6月,为了谋求在黎巴嫩境内建立一个亲以政权,挤走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建立“大以色列帝国”,以色列开始了入侵黎巴嫩的行动。他们投入这次入侵作战的部队有15个旅,10万余人。
6月14日,以色列集中兵力包围巴解组织总部所在地贝鲁特地区,1.2万名巴勒斯坦战士被迫于8月21日至9月1日撤离。9月14日,黎巴嫩当选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被炸身亡。
以色列当局以此为借口进军贝鲁特。9月15日凌晨2时,以色列军队兵分3路开进西贝鲁特,将位于贝鲁特西南部的夏蒂拉、萨布拉和比尔哈桑3个居住着约15万巴勒斯坦难民的难民营团团包围,封锁了所有可以逃跑的道路。
9月16日下午6时左右,以色列军队按照时任国防部长的沙龙预先下达的指令,早已集结待命的长枪党右翼民兵队伍进入夏蒂拉和萨布拉难民营,那些面戴黑罩、身着伪装、在以色列军队的指使和配合下闯进难民营的歹徒,有计划地开始了屠杀。他们先沿大街,后入小巷,逐户搜索,见到男人,不分青红皂白,统统反绑起来,押送到附近的体育场,然后乱枪射死,制造了举世震惊的贝鲁特大屠杀。
经过整整40个小时的血腥屠杀,在两个难民营的废墟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为了掩人耳目,以色列军队在18日上午又出动20多台大型推土机,推倒残垣断壁盖住尸首。这场血腥大屠杀造成的无辜平民死亡人数,至今无法确切统计,有说法是1000至2000人,还有的说有更多的人。
事后,沙龙难逃其咎,不但背上“难民营屠夫”之名,而且还被迫辞去了国防部长之职。如今仍被西方部分国家视为“反人类”的战犯。
2001年,1982年贝鲁特大屠杀的23名幸存者和死难者家属在比利时提出诉讼,指控以色列总理沙龙当年下令杀害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上诉庭核查了这个案子的起诉手续。公诉人对沙龙的辩护律师予以驳斥,指责沙龙所犯的种族屠杀和反人类罪是不可饶恕的。此事曾一度使以色列与比利时的关系闹得很僵,沙龙在最近的一次出访欧洲的行程中,特意将比利时排除在外。
与贝鲁特大屠杀有关的另一件事还与阿拉法特有关。2001年1月31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在报纸当天刊登的谈话中称,他后悔20年前没有在黎巴嫩“结果”了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
沙龙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黎巴嫩我们曾有协议,不能结果了他。现在考虑到各种因素,我很后悔。”
(嘉莹)
沙龙简历(链接)
2001年2月6日深夜以色列总理选举结束,反对党利库德集团主席阿里埃勒·沙龙在抽样调查结果中获得59.5%的选票,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
沙龙于1928年生于特拉维夫附近的马拉勒村。他14岁参加巴勒斯坦犹太防卫组织“哈加纳”的活动,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时,20岁的沙龙任连长。1950至1952年任以色列中部和北部军区情报官。1952年,沙龙进入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学习历史。次年,他负责组建和指挥专门越境对巴勒斯坦游击队和阿拉伯国家进行“报复”行动的101特种部队。
1956年沙龙任伞兵旅旅长,同年10月参加英、法、以侵略埃及的战争。1967年参加“六·五”战争。1969年12月任南部军区司令。1973年7月从军队退役,竞选议员。但10月赎罪日战争爆发后,被紧急征召出任装甲师师长,战后当选为议员。
1974年12月,沙龙担任议员一年后,被重新召入以国防军,出任“紧急部队”高级指挥官。1975年至1976年出任总理拉宾的的高级安全事务顾问。1977年沙龙再次蝉联议员,后加入执政的利库德集团,任农业部长。
1981年8月转任国防部长。1982年6月策划和指挥了侵略黎巴嫩的战争。1983年3月因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的牵连,被迫辞去国防部长一职,任不管部长。1984年至1992年,先后出任工商部长和住房建设部长。
1996年利库德集团重新上台执政后,在内塔尼亚胡政府任国家基础设施部长,1998年以外长利维因与内塔尼亚胡政见分歧而辞职后,沙龙兼任外交部长直到1999年大选。
1999年大选后,内塔尼亚胡宣布暂时告别政坛,沙龙出任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并在2001年总理选举中成为挑战巴拉克的惟一候选人。
在与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邻国的和谈问题上,沙龙是利库德集团中著名的右翼强硬派,他反对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主张在被占领土上修建更多的犹太人定居点。
2000年9月28日,正是他强行参观位于东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大院,从而引发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长达20个月的暴力冲突,造成数万人伤亡。
2001年2月沙龙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激进组织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自杀爆炸,以色列也变本加厉地报复,巴以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2002年3月29日,以军进占巴自治城市拉马拉,包围并最终将阿拉法特困在其官邸。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