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不列颠百年风雨英国王太后长眠温莎堡圣乔治教堂皇家墓地。“你可以流泪哀悼她的离去;你可以微笑感受她的存在。闭上双目,祈祷她早日归来;睁开眼睛,凝视她留下的一切……”这是英国王太后生前为自己葬礼所选的赞美诗,这位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风雨的老太后以其特有的坚强、勇敢和豁达赢得了英国人民的爱戴。
4月9日,数万名普通民众与王室成员一起,送别“全英最敬爱的祖母”。
笛声悠悠,送葬西敏寺
4月9日,时间在这一刻凝滞: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所有法院关闭、许多商店停止营业、赛马比赛和伦敦鲜花展取消……英国民众静静等候一个时刻的到来,向“最敬爱的祖母”最后告别。
格林威治时间9日上午10时15分(北京时间9日下午6时15分),礼兵将王太后灵柩从威斯敏斯特大厅抬出,移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灵柩上依然摆放着王太后的王冠以及伊丽莎白女王为母亲敬献的白玫瑰花环。花环上面插着一张小卡片,伊丽莎白女王亲手写道:“爱的回忆”。
由于王太后出生在苏格兰,葬礼仪仗队伍由128名苏格兰风笛手和鼓手开道,幽咽的笛声在风中轻轻地飘扬。菲利普亲王、查尔斯王储、安妮公主、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等9名皇室重要成员缓缓跟在灵柩后面,神色沉重,目光悲伤。
按照英国王室惯例,只有男性才能参加这种仪式,但是这回却首次破例,允许查尔斯的妹妹、安妮公主参加,成为英国皇室历史上第一次参加这类仪式的女成员。
数千嘉宾前来告别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首相布莱尔及妻子、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2100名佳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静静伫立,等候老太后灵柩的到来。美国总统夫人劳拉·布什、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等前来为深受尊重的老太后送别。25名欧洲和亚洲的其他王室的成员以及宗教界重要人士也参加了葬礼仪式,其中包括西班牙、瑞典、约旦、希腊、挪威等国的王室成员。另外,查尔斯王储的情人卡米拉也受到邀请。
庄严肃穆的葬礼仪式
上午10时30分,王太后灵柩抵达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葬礼仪式正式开始,教堂的大钟开始每隔一分钟敲一下,整整101下,以纪念老太后走过的101年风风雨雨。此刻,整个英国共同默哀两分钟。
灵柩被抬入大教堂的那一刻,教堂唱诗班开始吟唱。吟唱结束后,威斯敏斯特教长韦斯利·卡尔、约克大主教大卫·霍普、大主教科马克·墨菲·康纳、坎特伯雷大主教乔治·凯里等分别做祷告,以庄严的形式表达对王太后的无限哀悼与怀念。巴赫和戴维斯的乐曲回荡在大教堂,他们是老太后和丈夫乔治六世生前十分喜爱的音乐家。
伊丽莎白女王、菲利普亲王、威廉王子、查尔斯王储和哈里王子并排伫立在灵柩旁边。75岁的伊丽莎白女王一袭黑衣、左肩戴着白色小花。
教堂的外面聚集着众多英国人民,他们跟着教堂的扬声器,轻声和着赞歌,很多人泪光闪闪、黯然神伤。
最后的归宿———丈夫身旁
上午11时35分,送殡车队启程开往温莎堡圣乔治教堂,查尔斯王储亲自护送。根据王太后的遗愿,她将和50年前去世的丈夫乔治六世国王葬在一起,他们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数十年,最终的归宿也要在一起。
英国皇家空军飞机排成队列、在白金汉宫上空盘旋,为王太后最后致敬送别。送殡队伍经过伦敦的圣詹姆斯宫、白金汉宫、白厅大街和海德公园等,这条路线是也是王太后生前的决定。
为了迎接半个世纪以来最隆重的葬礼仪式,伦敦主要地区实行交通封闭。40万民众汇集在市中心,为王太后送行。街道两旁站满了自发前来追悼的英国民众,队伍整齐安静,一些人眼含热泪、手举国旗、怀抱鲜花和王太后的照片,依依不舍地望着灵柩。他们中很多人都在风中站了一夜,有人甚至带着帐篷、睡袋,只为占据一个好位置,能够离敬爱的王太后更近一点。
中午12时50分,王太后灵柩抵达温莎堡圣乔治教堂,与丈夫乔治六世团聚。杜莉张楠
背景:英王太后老照片
樱桃姻缘
王太后原名伊丽莎白·鲍斯莱昂,生于1900年8月4日,是英国苏格兰格拉姆斯勋爵的女儿,在10个子女中排行第九。年轻时便以聪慧、美貌与善良,成为无数贵族男子追求的对象。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伊丽莎白最终选择了性格内向、严重口吃的约克公爵阿尔伯特·乔治王子。两人初次相识是在伊丽莎白5岁那年。在孩子们的聚会上,她注意到这个过于羞怯的男孩,也许是因为语言上的障碍,他始终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走廊上。善良的伊丽莎白于心不忍,便把自己蛋糕上的樱桃送给他,从那时起,伊丽莎白就深深地进入了乔治王子的心里。
乔治王子曾3次向她求婚,两人最终于1923年结为伉俪,后来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
挽救王室
1936年,由于英王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坚持要娶美国离婚女子辛普森夫人为妻,引发了一场立宪危机,迫使一向不问世事的约克公爵出面继承王位,称乔治六世,伊丽莎白因此成为王后。乔治六世是个口吃严重的人,演讲非常吃力,连几句简单的话都结结巴巴说不出口,他感到十分难堪,总想放弃。伊丽莎白不断鼓励乔治,找来语音训练师,训练国王演讲……在她的支持和关爱下,乔治六世很快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君主。
秘密武器
二战期间,整个欧洲遭到德国狂轰滥炸,英伦三岛、包括白金汉宫也未能幸免。英国政府建议将国王的两个女儿转移到加拿大去,以免发生意外。王后坚决不同意。
炮火中,伊丽莎白王后冒险视察伦敦被炸毁的城区,定期探访国内许多工厂、防御工事和地产,这些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国民的士气,王室的声望也如日中天。气极败坏的希特勒因此称她为“欧洲最危险的女人”,而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盛赞她为“我们的秘密武器”。
精神支柱
1952年,身患肺癌的乔治六世与世长辞(左图为伊丽莎白参加乔治六世的葬礼),年仅51岁的伊丽莎白王后悲恸万分,回到苏格兰,离群索居。后来,在丘吉尔的请求下,她才回到伦敦,给年轻的女儿———新即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宝贵的支持,从此她被称为伊丽莎白王太后。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