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刘正学: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此次中东之行令人瞩目。按其日程安排,他此次中东之行的第一站是摩洛哥,随后访问埃及。然后前往马德里会见欧盟轮值主席国外长和俄罗斯外长等。鲍威尔预计于本月12日才到达以色列。于是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巴以冲突仍处于白热化之中,既然鲍威尔此次中东之行的目的在于调解巴以冲突,那么他为何不直接前往以、巴,而是兜了一个大圈子后才到达巴以冲突的“台风眼”,请你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本报驻美国记者任毓骏:是的,其实很多人对此都有疑问。据报道,就连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与鲍威尔举行会谈时也当面询问这位美国国务卿为何不直接去耶路撒冷。据“美国之音”报道说,到目前为止,“在鲍威尔国务卿行程的每一站,阿拉伯国家都批评他把耶路撒冷作为此次访问的终点”。
鲍威尔对此问题的解释是要在巴以之间斡旋停火之前,先与阿拉伯和欧盟国家领导人协调立场。
那么,鲍威尔到底为什么不直接前往耶路撒冷呢?可否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这一问题。首先,美国总统布什要求以色列从巴勒斯坦领土撤军和做出派遣鲍威尔出访中东的决定,并不是布什政府主动提出的,而是经过国际社会“千呼万呼始出来”。就在几天前,布什总统还在讲话中一再对沙龙的行动表示“理解”,并声称紧张局势是“阿拉法特自己造成的”,指责阿拉法特“没有兑现反恐承诺”。
其次,正如阿拉伯世界批评美国的那样,鲍威尔这样兜一个大圈,晚去以色列几天,是美国有意“放任以色列的军事攻击行动”。以色列借此机会可按部就班地在巴领土上实施“安全扫荡”,意在对阿拉法特施加更大的压力。这样,即使以色列从巴领土撤军,将来在谈判桌上的主动权也越大,得到的东西就会越多。以色列在巴领土上拖延撤军,鲍威尔中东之行不紧不急,其结果难免有美国袒护以色列之嫌。
4月9日,鲍威尔终于接受了埃及总统和外长的提议,表示肯定会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会见。同一天,10多名以色列士兵在约旦河西岸的杰宁市同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交火中丧生,多人受伤。这是巴以暴力冲突18个月以来,以军伤亡最为严重的一次,刚刚摆出逐渐撤军架式的以军又因此加大了攻势。这一事件将肯定影响鲍威尔中东之行的日程表。
美国的中东政策不仅导致诸多疑问,也招致了不少批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华尔街日报》4月9日公布最新民意测验表明,布什的外交政策引起人们不满,使得他的公众支持率下降。有1/3的美国人认为,布什总统对中东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报驻美国记者任毓骏、本报编辑刘正学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