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丽明
近日来,巴以冲突缓和的利好消息一桩接着一桩:以军撤出拉姆安拉;伯利恒圣诞教堂危机有望解决;美以就和平进程举行磋商;中东和会可能将要召开……然而就在这些利好消息还没来得及开花结果之时,以色列海滨城镇里雄莱锡安7日晚间发生的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不仅破坏了缓和的气氛,而且使巴以缓和局势面临着逆转的可能。
其实,每当巴以间达成一点协议,总会有极端分子出来捣乱,以图遏制巴以的和解进程。这一规律人们已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对于真心期盼和平的斗士来说,出事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确保和平进程不受影响。但此次事件之后,沙龙立即反应说“不会做出任何政治让步,要彻底摧毁恐怖主义”,并誓言要“先发制人”,对这次事件进行报复。如今的以色列竟经受不住一点点的考验。
是沙龙上了极端分子的当自己往套子里钻吗?事实恰恰相反,是极端分子的袭击事件可能再一次被沙龙所利用,成为他推行进一步强硬措施的借口;成为以军继续占领巴控城市的借口;成为所谓讨论巴勒斯坦建国“时机不成熟”的借口;成为颠覆阿拉法特政权的借口。客观地来说,巴以实现和平是大势所趋,就连右翼利库德集团最终也得坐上和平的谈判桌。但对沙龙来说,他需要的“和平”是以色列主宰的“和平”,是符合以色列右翼势力标准的“和平”。当然达到这一目标要靠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因此,不彻底瓦解巴勒斯坦反抗武装,沙龙是绝不会善罢干休的。
作为彻底打垮巴勒斯坦的第一步,沙龙已基本做到了:以军进占各大主要的巴控城市,对巴勒斯坦武装进行了清洗和扫荡;在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以色列还摧毁了巴勒斯坦的经济。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以军的侵略行动总共造成了3.5亿美元的损失,巴勒斯坦方面已经没有与以进行大规模对抗的能力。沙龙的第二步是推翻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因为阿拉法特对巴勒斯坦人民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沙龙认为阿倒台之后,巴勒斯坦便可以任由以色列捏玩。因此,此次沙龙赴美与布什进行会谈就带了一份长达91页的报告,证明“阿拉法特与恐怖事件有直接关系”,其目的就是要说服美国放弃民选的阿拉法特,由以色列“选”的巴方新领导人取而代之。
美国的暧昧态度对沙龙的得寸进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国务卿鲍威尔表示“只要巴勒斯坦人民支持阿拉法特,以色列就得面对现实”。另一方面,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却认为阿拉法特“不适合担当创立巴勒斯坦国的角色”。事实上,只要沙龙玩的“游戏”不触及美国的根本利益,美国还是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岂不见布什一再表态,提出的尽是些无关痛痒、治标不治本的“和平建议”。比如协助巴方建立“打击恐怖主义”的安全部队;巴自治政权尽快实施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等。而对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只是一带而过,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建议。对于阿拉法特领导权的问题,布什并未明确表态。布什更关心的是美国在中东和谈中的主导权,无论欧盟还是俄罗斯都不能染指它的主导权。前些日子联合国杰宁真相调查小组的解散,就是美以共同抵制的结果。现在美国建议于今年夏天举行一个讨论中东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立即得到沙龙的附和,显然布什此举是要再次昭示天下,中东和平缺了美国不行。
在沙龙的百般折腾之后,目前巴以和谈的主要障碍似乎变成了谈判对手的选择问题,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得不疲于应付,把精力放在维护阿拉法特的领导权问题上来。这其实是沙龙惯用的伎俩,到处点火,制造麻烦,转移视线,牵着对手的鼻子走,从而把对手从实质性问题引开。不过,他的“障眼法”欺瞒不了多久,巴以间有关巴建国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等实质性问题终究是要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谁来和谈并不重要,关键是谈判双方是否真心愿意和谈并得到各自国家人民的支持,否则冲突和袭击是难以停止的。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